『成都平原最早的鐵器出現於何時?』『中國的冶鐵技術是否是獨立出現的?』『冶鐵技術傳入成都平原的路線怎樣?』……12月8日,『四川盆地及中國古代早期冶鐵與中國古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成都拉開帷幕,近百位國內外學者圍繞『鐵』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據學者們研究,中國冶鐵技術應是從西亞和南亞地區傳播而來,鐵器生產從熟鐵製造到生鐵鑄造再到鋼鐵鑄造,發展過程相當短暫,是受到了中國中原地區原有高度發達的青銅工業技術和生產體系的影響。到戰國時代,冶鐵工藝傳播到中國各個地區。通過考古勘探,在成都平原也發現了大量冶鐵遺址,證明這裡也曾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冶鐵工業區。學者們根據最新考古材料分析,成都平原的冶鐵技術可能有兩條傳播路線,一是沿長江來自於中原地區,一是來自於南亞,從青藏高原和南方絲綢之路進入。 據悉,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6家單位聯合舉辦,邀請到日本、韓國、丹麥、英國等國家學者,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重慶文化遺產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參加,收到與會學者提交的論文30餘篇。會議爲期4天,除在會上交流發言討論外,學者們還將到邛崍、蒲江等地實地考察成都平原冶鐵遺址和出土鐵器。 (陳四四) 來源:四川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