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學者:【孟子】應是排在【論語】之前 (2)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12-6 19:13|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2421|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二、【大學】的表述順序:正→反→反→反→正→正 第一句話是『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注意,這三個『在』說的是道的三個方面,並非是三重境界。此即後人所謂『三綱』。 接著說如何反 ...
二、【大學】的表述順序:正→反→反→反→正→正

第一句話是『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注意,這三個『在』說的是道的三個方面,並非是三重境界。此即後人所謂『三綱』。

接著說如何反求『止於至善』,如『知止而後有定……』,止→定→靜→安→慮→得。這裡實際是在講凡事予則立不予則廢的道理,在修道之前必須先確定正確的目標,有了目標才能擺正心態,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取得實質性的收穫與進益,直到至善。

再說如何反求新民。表面看,似乎並沒有說這一項,直接就是『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實際上明明德之中的天下、國這兩項就是親民。當明德從個體、家族影響、傳播到邦國與天下的層次之後,就已是親民了。親民的順序也是要從大到小,從予到立反向表述的。

最後說如何反求明德,從予到立共有五步,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悟。

第二個『正』是說如何一步步明明德,實現既定的目標,格悟→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或者可包括齊家。

第三個『正』是說如何一步步親民,其家→治國→平天下。

最後幾句中的『物有本末』說的是大學之道這一物的主次、層級關係。相對而言,修身是本,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末。值得注意的是,正心、誠意、致知不是末,而是修身的具體內涵,本中之核,埋在基礎之下的看不見的更深厚的部分。

『事有終始』說的是實踐、實現目標的順序。比如,明明德(包括新民)始在格悟,終在平天下。對於具體的個人而言則應終止在自己的影響或管轄範圍之內,如庶人就應止在修身,天子就應止在平天下。

『知所先後』說的要弄清楚達到目標的行動步驟,先後順序。

以上可見,【四書】本是一個完善的哲學體系,在【大學】開宗明義之後,【中庸】、【孟子】和【論語】就是詳解如何止於至善,如何親民,如何明明德了。若按照通常的【中庸】排在【大學】之後的反求順序,【孟子】應是排在【論語】之前,而不是現在的排在最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