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屏障黃河文化的萬里長城(7)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11-30 22:54| 發布者: 里人| 查看: 2242| 評論: 0|來自: 歷史春秋網

摘要: 北印度A爛達那國。據【慈恩傳】,玄奘停留四月,在那伽羅馱那寺從大德旃達羅伐摩學習【眾事分毗婆沙】。   中印度@祿勒那國,周六千餘里,東臨伽河(恆河),北背大山,閻牟那河(朱木那河,印度五大河之一)中 ...
北印度A爛達那國。據【慈恩傳】,玄奘停留四月,在那伽羅馱那寺從大德旃達羅伐摩學習【眾事分毗婆沙】。
  中印度@祿勒那國,周六千餘里,東臨伽河(恆河),北背大山,閻牟那河(朱木那河,印度五大河之一)中境而流。國有大德名^耶麴多,善閒三藏。
  『遂住一冬半春,就聽【經部毗婆沙】訖。』
  中印度襪底補羅國,周六千餘里。據【慈恩傳】,『法師又半春一夏,就學薩婆多部【怛嗜弟鑠論】(唐言【辯真論】,二萬五千頌,德光所造也),【隨發智論】等。』 
  中印度羯若鞠A國,周四十餘里,位於恆河與卡里河合流處。羯若鞠A是印度有名古都。【西域記】載:『伽藍百餘所,僧徒萬餘人,大小二乘兼功習學。』
  【慈恩傳】載:『法師入其國,到跋達羅毗訶羅寺,住三月,依毗離耶犀那三藏讀佛使【毗婆沙】曰胄【毗婆沙】訖。』
  中印度摩揭u國是五印度大國,位於恆河南岸。
  【西域記】載:『崇重志學,尊敬佛法。伽藍五十餘所,僧徒萬有餘人,並多宗習大乘法教。』摩揭u國那爛u寺爲當時印度最大佛院,被認爲佛教聖地。【慈恩傳】曰:『印度伽藍,數乃千萬,壯麗崇美,此爲其極。』『唯戒賢法師,一切穹覽。德秀年耆,爲眾宗匠。』 
  玄奘從戒賢大師學習,在寺聽【瑜珈】各三遍,【順正理】一遍,【顯揚】、【對法】各一遍,【因明】、【聲明】、【集量】等論各二遍,【中】【百】二論各三遍。
  其【俱舍】、【婆沙】、【六足】、【阿毗曇】等以曾於迦濕彌羅諸國聽論,至此尋讀決疑而已。兼學婆羅門書,印度梵書,名爲【記論】,凡經五歲。
  中印度伊爛缽伐多國,【慈恩傳】作伊爛。
  【西域記】曰:『國大都城北伽河。』『伽藍十餘所,僧徒四千餘人。』又停一年,就讀【毗婆沙】、【順正理】等。(【慈恩傳】) 
  南印度南x薩羅國,【西域記】曰:『崇敬佛法,仁慈深遠。伽藍百餘所,僧徒減萬人,並皆習學大乘法教。』『其國有婆羅門,善解因明,法師就停月余,日讀【集量論】。』(【慈恩傳】)
  南印度馱那羯磔加國,周六千餘里。『法師在其國逢二僧,一名蘇部底,二名蘇利那,善解大眾部三藏。法師因就停數月,學大眾都【根本阿毗達磨】等論。波亦依法師學大乘諸論。』(【慈恩傳】)
  西印度缽伐多國,周五千餘里。【西域記】曰:『伽藍十餘所,僧徒千餘人,大小二乘兼功習學。』
  『法師因停二年,就學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及【攝正法論】、【教實論】等。(【慈恩傳】)仍折回東南還摩揭u國。據【慈恩傳】載:『復還那爛u寺,時戒賢論師遣玄奘爲眾講【攝大乘論】、【唯識決擇論】。
  玄奘又著【會宗論】三千頌。論成呈戒賢及大眾,無不稱善,並共宣行。』玄奘還申大乘義,破小乘論。
  【西域記】載:『爲一千六百頌,名【破惡見論】,將呈戒賢法師,及宣示徒眾,無不嗟賞。』玄奘名聲益起。
  玄奘應東印度迦摩縷波國枸摩羅王和中印度羯若鞠A國戒日王的邀請,前去會見。(【慈恩傳】卷五作貞觀十六年642)。是年臘月戒日王並爲玄奘舉行盛大的曲女城之會。爲召開曲女城法會,『戒日王從數十萬眾,在伽河南岸,枸摩羅王從數萬之眾,居北岸,分河中流,水陸並進。二王導引,四兵嚴衛,或泛舟,或乘象,擊鼓鳴螺,拊弦奏管,經九十日,至曲女城。』(【西域記】)諸國二十餘王,各與其國髦俊沙門及婆羅門、群官、兵士,來集大會,盛況空前。大乘眾稱玄奘爲『摩訶耶那提婆』(即大乘天),小乘眾稱玄奘爲『木叉提婆』(即解脫天),在印度獲極高榮譽。
  次年歲初,戒日王又在缽邏耶伽爲立奘舉行七十五日無遮大施。會後玄奘謝絕挽留,辭別歸國。攜帶所得佛像和大量佛教經篇,經今巴基斯坦北部和今阿富汗東北部,轉東經今帕米爾高原南面的瓦罕谷地,取道天山南路,於貞觀十八年(644)到達于闐。貞觀十九年(645)回到長安。遣人上表唐太宗,陳述『見不見跡,聞未聞經,窮宇宙之靈奇,盡陰陽之化育。』唐太宗下敕歡迎,『近京之日,空城出觀。』
  唐太宗對玄奘說:『佛國遐遠,靈跡法教,前史不能委詳,師既親睹,宜修一傳,以示未聞。』(【慈恩傳】卷六)【舊唐書】記載玄奘『在西域十七年,經百餘國,悉解其國之語,仍采其山川謠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記】十二卷。』貞觀二十年(646)書成表進。
來源:歷史春秋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