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從【詩經】看我國古代的婚姻狀況(5)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11-30 19:18|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2430| 評論: 0|來自: 鳳凰網歷史

摘要: 一、  古代婚姻的流弊 從【詩經】所反映出來的上述三個問題中,我們可以對古代婚姻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我們拿其後歷史上的乃至今天的婚姻狀況與之比較,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間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我們 ...

一、  古代婚姻的流弊

從【詩經】所反映出來的上述三個問題中,我們可以對古代婚姻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我們拿其後歷史上的乃至今天的婚姻狀況與之比較,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間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我們可說,古代婚姻中的某些情況(如一夫一妻制,譴責穢行淫亂的不道德,自由戀愛等)對中華民族的穩定與發展具有偉大的歷史作用。但從另一方面說,古代的婚姻又有着它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如在婚姻道德等方面),而這些缺陷與不足就使它直接產生了兩個流弊:即大量棄婦的出現與青年婚姻不自由。對這些流弊,【詩經】中有着多方面的反映。

(一)   關於大量棄婦的出現。

【邶風・柏舟】、【邶風・日月】、【邶風・谷風】、【衛風・氓】、【五風・中俗有】、【小雅・我行其野】、【小雅・白華】等篇都是【詩經】中的棄婦詩。這些被遺棄的婦女有的是平民女子,有的是貴族公主,甚至還有被廢黜的王后。這些詩或言遭棄之苦,或訴丈夫無情,淒淒楚楚哀婉動人。

   那麼,當時何以出現這麼多的棄婦呢?究其因,不處乎有歷史的原因和 現實的因素這樣兩個方面。

從婚姻的歷史看,從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它是經歷了如下一個歷程的:

在原始社會實行的群婚這種婚姻形式之下,『整個一群男性與整個一群女性互為所有』,『在此種狀態之下,男子們過着多妻的生活,而他們的妻同時也過着多夫的生活』,『每個女性屬於每個男性,同樣每個男性也屬於每個女性』在這種婚制狀態下,是既『很少有嫉妒的餘地』,又無所謂遺棄之談的。

八 是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如何做到勤政為民、廉政服務,還要不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要不要提倡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奉獻精神,這是每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對待人際關係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我們黨歷來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為己任。無論在任何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始終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這就為每個共產黨員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際關係確定了明確的政治方向。應該特別注意的是,一些黨員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經不起考驗,把發展經濟錯誤地理解為『一切向錢看』,在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上,『私』字當頭,『拜金主義』作怪,一切為了自我,把方便和利益留給自己,因難推給別人;有的講吃講喝,擺闊氣,講排場,甚至為了個人享受不惜犧牲國家和集體利益。黨若不管黨,國將不國。人際關係對黨建設的影響決不可低估的。

綜上所述,人際關係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這種影響作用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形成了現實社會中人際關係的特殊矛盾。因此,正確對待和進一步改善人際關係,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建立社會主義人際關係新格局,充分利用人際關係的特殊優勢來為我國的改革和經濟建設服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解放思想,加快我國改革開放步伐,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對偶家庭階段,『婚姻的關係,是很容易由任何一方撕破的。』男女成婚後,『依夫婦任何一方的志願,婚姻可以解除,但是在許多部落中間……逐漸形成了對這種離婚採取否定態度的輿論;在夫婦反目時,雙方的同族,便出面調解,只有在調解不成功時,才實行離婚……以後雙方都有權重新結婚。』可見這一時期夫婦的結合還是不牢固的,因而婚約的解除也是比較容易的。但這時已出現了一種傾向,那就是『對這種離婚採取否定態度的輿論』已逐漸形成。

『母權制的顛覆,乃是女性的具有全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男子掌握了家中的管理權,而婦女失掉了榮譽地位,降為賤役,變成了男子淫慾的奴婢,變成了生孩子的簡單工具了。』尤其是在家長制的家庭形式下,『妻便落在丈夫的絕對權力之下;即使打死了她,那也不過是他行使他的權力罷了。』這一階段婦女在家庭中已失去了應有的地位,甚至包括最基本的生存的權限,在這種情況下,拋棄一個女子恐怕是很隨便的事情了。

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它『與對偶家庭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婚姻關係更來得堅固持久,此種關係已不能由某方任意解除了。這時通例只有男子可以解除婚約,離棄他的妻子。,破壞貞操的權力,在男子方面,這時至少尚為習慣所保證(……)而且隨着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這種權力也行得愈益廣泛;如果妻記起了古時的性的實踐而想恢復它時,那末她就要受到比以前更嚴酷的懲罰。』這一時期的婚姻關係雖較前變得堅固持久,但男子遺棄妻子還仍然是一個通例。


來源:鳳凰網歷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