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從【詩經】看我國古代的婚姻狀況(6)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11-30 19:19|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982| 評論: 0|來自: 鳳凰網歷史

摘要: 以上便是古代婚史的一個簡況,從這個簡況看,夫妻關係雖然愈來愈變得鞏固些,但遺棄妻子始終是男性的權力,一旦有些因素對男子有所觸發,他便會行使他的權力,而不幸便自然地落到了女性的身上。而我國古代之所以出現 ...

以上便是古代婚史的一個簡況,從這個簡況看,夫妻關係雖然愈來愈變得鞏固些,但遺棄妻子始終是男性的權力,一旦有些因素對男子有所觸發,他便會行使他的權力,而不幸便自然地落到了女性的身上。而我國古代之所以出現大量棄婦,恐怕也正是這種歷史遺蹟的具體表現,或者說是對歷史遺產的繼承。

從另一個方面看,我國古代棄婦的大量表現,又有著那時社會的諸般因素。

因素之一便是『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結婚者的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那古代所僅有的一點夫妻的情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結婚的基礎,而是結婚的附加物。』這一因素是指古代的婚姻尤其是官方社會的婚姻,男女雙方缺乏基礎,他們的結合只是在父母的權力下湊合在一塊的,是父母權力的撮合物;他們的結合,不是當事人意志的體現,而是父母意志的體現。這種狀況,就必然會導致男女雙方輕易地離棄。

因素之二便是,一夫一妻制『它決不是個人性愛的結果,它與個人性愛決無共同之處,因爲婚姻依然還是象以前一樣權衡利害的。一夫一妻制不是以自然條件爲基礎,而是以經濟條件爲基礎,即以私人所有制對原始的天然長成的共同所有制的勝利爲基礎的頭一個家庭形式。』這一因素說明一夫一妻制是受經濟條件制約的,它又是權衡利害的結果。一旦經濟條件發生變化,人們權衡利害的標準就要發生變化,人們的思想要求也必然會隨之相應的變化,在這一變化面前,女方的情況一旦不能相適應,便有被遺棄的可能。

因素之三便是『奴隸制與一夫一妻制的並存,受男性完全支配的年青美貌的女奴隸的存在,使一夫一妻制從其開始之日起,就具有了一種特殊的性質,使它成爲只是對婦女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對男子的。即到了今日,它還保存著這樣的特性。』再者,『群婚所傳給文明的遺產是二重的……,即一方面是一夫一妻制 ,他方面則是雜婚制……雜婚制與任何其它制度一樣,也是一種社會制度;它保證了舊的性的自由的繼續存在,以利於男性。』這就說明一夫一妻制地實行,並沒有限制住男子的不貞,男性這種婚制上的不道德,既是歷史性的,也是先天性的。男子的這種無限的生理欲望是破壞古代社會婚姻道德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大量婦女被遺棄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詩經】中的棄婦之所以被棄,不正是由於這樣嗎?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一)       關於青年婚姻的不自由

反映青年婚姻不由已的詩篇在【詩經】中還是不少的。如【{風・柏舟】寫的就是一個姑娘已有所愛,可是卻得不到母親的允許,詩中『之死矢靡它』、『之死矢靡慝』便是她愛堅情貞的自我呼喚;『母也天只,不諒人只』便是她對阻礙婚姻自由者們的控訴。【王風・大車】則寫一女子欲私奔去會晤她的情人,因怕大夫的出巡而不敢行動,故而發出了『b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白敫日!』的堅貞誓言。【鄭風・將仲子】則寫了一個女子因畏『父母之言』『諸史之言』『人之多言』,怕被別人斥爲『淫奔者』,而不敢讓他的情人前來相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是父母之權,兄長之權及眾人的習慣勢力束縛了他們的自由婚配。

我國古代社會之所以形成婚姻不自由的狀況,也是有著歷史的和現實的原因的。

大家知道,群婚制的時代是婚姻完全自由的時代,這一時代,『在其徹底轉向個體婚制之前,又經歷了一整列變化。這些變化是這樣的:由共同的婚姻關系所包括的範圍,起初是很廣泛的,後來越來越縮小,直到最後僅留下今日所通行的一對夫婦的配偶爲止。』而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卻有著三個顯著特徵:即一是性自由範圍的逐漸縮小,二是男權的逐步膨脹,三是經濟利害因素作用下的婚姻自由的逐步收縮。直到一夫一妻制時代,由於財產繼承權的關係就直接導致了父母包辦婚姻,爲了貞操和體面,又須通過介紹關係――媒妁。而這一切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逐漸變成了婚姻上的固定不變的道德法規。這些法規影響了所有的人,又進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習慣勢力,再加之統治者們的倡護,於是一種婚姻上的桎梏便真正形成了。這便是我國古代社會婚姻不自由的根本原因。

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詩經】反映婚姻不自由的詩篇中,呼喚婚姻自由的都是女性,雖然在客觀上女性的不自由也意味著男性的不自由,但這種呼喚卻無一出自男性之口,究其因,『就在於婦女逐漸被剝奪了群婚的性的自由,而男性卻沒有被剝奪……凡在婦女方面被認爲犯罪而要惹起嚴懲的法權的及社會的後果的一切,對於男子反視爲榮耀,或在頂壞的場合之下,也不過當作道德上的小污點而泰然處之。』一夫一妻制實際上是建立在奴役婦女的基礎上的,壓迫愈甚,反抗愈烈;奴役愈甚,呼聲愈強,這是自然的,所以我們可以說【詩經】中的女性的呼喚,正反映了她們被壓迫、被奴役的地位。可見,她們的呼喚是被奴役、被壓迫者的呼喚,是對不平世道的控拆,她們的呼聲是值得注意令人同情的。

『婦女的解放,須以一切女性的重行參加社會勞動爲其頭一個先決條件,而要達到這一點,又要求個體家庭不復再是社會經濟的單位。』社會正朝著這一方向前進,而我國社會主義的制度更爲廣大婦女的徹底解放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總之,【詩經】既是我國古代的一部詩歌總集,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同時它又是一部歷史的記錄,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我國古代社會的歷史面貌,單從婚俗的角度看,亦可略見一斑。(作者:宋書亭


來源:鳳凰網歷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