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儒家 『重新發現儒家,不過是拂去人為地蒙在儒家身上的灰塵,讓儒家煥發出其本來的光彩。』 記者:您講要重新發現儒家,那麼怎麼重新發現? 秋風:重新發現儒家,不過是拂去人為地蒙在儒家身上的灰塵,讓儒家煥發出其本來的光彩。但是,這個工作說來容易,實則相當複雜。因為,人們對儒家形成誤解、曲解的根源有二:第一,用現代價值衡量儒家,覺得儒家本身不好。第二,以現代社會為標準看中國歷史,覺得儒家發揮了不好的作用。要重新發現儒家,就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做工作。 這本【重新發現儒家】,就是在做第一個方面的工作。我經過研究、思考發現,過去一百年來,中國人用來判斷儒家的那個所謂西方,其實是偏頗的。比如,大家普遍用德國、法國的自由主義或者現代自由主義理念來衡量儒家。即使談到英美,似乎也只看到紐約、洛杉磯,而沒有看到其鄉下。用這樣的眼睛看儒家,當然問題多多。但這不是儒家本身有問題,而是你的眼睛有問題。其實,西方不是知識分子在【新青年】、【新潮】雜誌上所說的那樣。西方要複雜得多,現代價值也要複雜得多。有了這樣的視野,儒家就不是那麼面目可憎的了,其實,中西之間,沒有那麼大的差異。 我也在做另一項工作:重寫中國歷史,以相對準確地揭示儒家在中國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這就是多卷本的【華夏治理秩序史】,目前出版了頭兩卷。要寫完全部,要花很長時間,而且是完全學術的,不適合一般讀者閱讀。所以,我計劃明年先寫一個簡本【國史綱目】,希望用二十多萬字的篇幅,寫清從堯舜到今天的中國歷史。它將是面目全新的中國歷史大綱,可以讓大家重新認識中國歷史,樹立起對中國文明的溫情與敬意。 記者:儒家和現代社會的契合點有哪些?想要『與古為新』,需要從哪些方面努力? 秋風:現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動輒分別傳統和現代。中國人對中國文明最愛這樣提問,似乎沒有人提出過亞裏士多德的思想或者基督教與現代社會的契合點在哪裏的問題。但是,古典與現代之間的差異就那麼大麼?人不都是人麼,中國人不都是中國人麼?差異能有多大?孔子所講的道理,四書五經中的道理是普適的,可以普適於所有人;這些道理也是永恆的,孔子的時代適用,現代同樣適用。比如,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這些價值,哪一個不是永恆而普適的?即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普適而永恆的――當然,前提是你看我的書,弄清其真實含義,【重新發現儒家】中專門有一章論述這個問題。 所以,現代人努力要做的事情,不是分辨傳統中的精華、糟粕,而是踏踏實實地誦讀經典,體會經典,用孔子所說的價值化成自己。 來源:山東商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