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儒家 『一個中國人生下來就是儒家。因為這一點,我對儒家復興充滿信心。』 記者:您做弘道基金的董事長,並將此書的稿費收入悉數捐贈給了弘道書院。談談您做這些的過程和目的吧? 秋風:弘道基金是一些儒門同道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成立,目前正在努力進行註冊程序。成立這個基金的目的是籌措一些資源弘道,通過資助出版、會議、活動等方式,弘揚儒家之道。我被大家推舉承擔協調工作,深感德、能不足,唯有誠己、盡心而已。這本書的目的也是弘道,將其收入捐贈給基金,是理所應當的。也希望更多朋友支持這個事業。 記者:另外,本書編輯康慨也將編校費捐贈給弘道書院,以支持您的事業。這正說明您的感染力也說明了儒家的魅力,對不對?您周圍支持這項事業的人還很多吧?您對復興儒家是否有堅定的信心? 秋風:我首先感謝康慨先生。實際上,近些年來,我碰到的幾乎所有人都支持我所從事的儒家復興事業,包括你們山東交通廣播電台的美女主播小鳳。今年暑期,她請我做節目。為此,她系統地讀了我的書。然後她說,她被我說服了。康慨先生原來也是研究西學的,他有一個轉變。 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並不奇怪。中國人天生都是儒家,因為,儒家就是中國文明的本質,自從自覺的華夏-中國文明形成以來,也就是堯舜時代以來,我們就生活在儒家價值、儒家文明中,儘管那個時候沒有儒家之名。儒家就是我們的文化空氣。中國的大好山河到處都打着儒家的印記,比如,為什麼大家喜歡游泰山、喜歡游曲阜?我們的信仰,我們對宇宙、生命、世界的看法是儒家的。我們生存的社會結構,我們相互打交道的方式是儒家的。我們的語言中充滿了儒家的格言、成語。中國的一磚一瓦都有儒家氣息。所以,一個中國人生下來就是儒家。因為這一點,我對儒家復興充滿信心。 只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儒家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大家多處在不自覺狀態。還有些人,因為自己的認知不全或有誤,而反感儒家,甚至試圖脫離儒家。但其實,他們也不能擺脫儒家。結果,人為的理智與自然的文化生命之間出現衝突,精神、生命反而陷入扭曲狀態。與其如此,何不自覺? 實際上,過去三十年來,尤其是過去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的儒家文化生命有所自覺了。我相信,這種自覺的人會以加速度增多。希望這本小書有助於朋友們放下對儒家的偏見、成見,放下心中對自我生命之完善狀態的盲目與牴觸,自覺地做一個儒家。這是中國人的命,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張雙) 來源:山東商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