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華價值的世界意義 作為中華核心價值的太和、自然、仁義、慈悲是否具有世界意義呢?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兩類,太和與自然為一類,如上所述,二者所體現的是宇宙法則,其普遍性自不待言。仁義與慈悲為另一類,所反映的是人性,其普遍價值當然也毋庸置疑。人類感情的同情心和憐憫心是人性的核心內容,而這正是仁義和慈悲的基礎。 值得強調的是,這些來自中華文明的世界價值,正好可以補充和糾正那些來自西方文明的世界價值的不足。首先,二者屬於不同的價值類型。價值可以籠統地分為終極價值和一般價值兩大類型。簡而言之,終極價值為終極關懷或終極信仰所蘊含的價值,而那些並非直接關涉終極關懷的價值,可統統歸之於一般價值。顯而易見,太和、自然、仁義、慈悲等中華價值分別來自不同的信仰體系(道、儒為人文信仰,佛為宗教信仰,易兼人文、宗教兩種信仰),屬於終極價值,而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西方價值則大致可以歸為社會價值、政治價值等一般價值。其次,從文化優勢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在於精神文化,而西方現代文化的優勢在於物質文化,至於制度文化領域,則中西文明或可分庭抗禮。人們或許會問:現代西方制度文化難道不是其優勢之所在嗎?在目前忽略中國傳統制度文化的情況下,當然可以這麼說。但如果拋棄偏見,深入挖掘中國傳統制度文化的寶藏,就會發現,中西文明在這個方面不但並駕齊驅,而且存在優勢互補的關係。如果說現代西方的政治的性質為民主政治的話,那麼,中國傳統政治可以稱為賢能政治或精英政治。 民主制度是現存最好的制度,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區所接受,但這絕不意味着民主制度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那麼,在全球化時代,我們能不能創構出一種比民主更好的政治制度呢?筆者的設想是:在制度框架方面,要在綜合西方的民主政治和中國傳統的賢能政治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建構一種新的政治體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傳統的陽儒陰法的制度建構和德本刑末的觀念尤其值得重視。在從政者修養方面,要更多地採用儒家內聖外王的政治理念。在政治技巧方面,要重視取法道家思想,特別是其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郭沂)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