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真正的桃花源在華山附近? 【桃化源記】新解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11-27 17:24|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3552| 評論: 0|來自: 中國網文化中國

摘要: 陶元亮< 為千古傳頌之名篇,記中桃花源及秦人隱居地也成為人門嚮往之聖地。桃花源的地理原型在何處也是一爭論焦點。 現今名聲最大的『桃花源』非湖南常德桃花源莫屬,其依據是當地古為武陵郡:西漢初年,漢高祖易 ...

陶元亮<<桃花源記並詩>>為千古傳頌之名篇,記中桃花源及秦人隱居地也成為人門嚮往之聖地。桃花源的地理原型在何處也是一爭論焦點。

現今名聲最大的『桃花源』非湖南常德桃花源莫屬,其依據是當地古為武陵郡:西漢初年,漢高祖易秦黔中郡為武陵郡。【桃花源記】中漁人為武陵人,武陵在此可被看做武陵郡。又有人認為武陵當為武陵縣,今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在晉代名叫武陵縣。據此說桃花源又似在竹山。1936年陳寅恪發表【桃花源旁證】一文,據戴延之與虞道元探洛水之源之事認為桃花源在北方弘農洛水上游一代。【水經注洛水】:『洛水又東逕檀山南,其山四絕孤峙,山上有塢聚,俗謂之檀山塢。義熙中,劉公西入長安,舟師所屆,次於洛陽,命參軍戴延之與府舍人虞道元即舟i流,窮覽洛川,欲知水軍可至之處。延之屆此而返,竟不達其源也。』此外另有多處地方景觀被當做桃花源的原型此不俱錄。

陳說近之而未盡達陶公之意。余以為武陵指華山,桃花林在華山之北,秦人隱居在華山之南,陳說所謂洛水上游。這還得從【桃花源記】本文具體分析。

探尋『桃花源』,首先要弄清武陵二字在文中的含意。這又得從秦人"先世避秦時亂"所避何亂說起。陶公於文中未直言,但已隱於文中。『晉太元中』一語道破天機:太元為東晉孝武帝年號,凡21年。太元八年,前秦王符堅以兵百萬侵晉。時謝安當政,遣謝玄劉牢之等於淝北大破秦軍,是為淝水之戰。戰後北方重新陷入戰亂,『晉太元中』一語與秦人之語互文;是文寫作正在另一場秦晉之亂―東晉滅後秦之戰後。東晉義熙十二年(後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尉劉裕率東晉軍攻克長安(今西安西北)滅亡後秦,其間派戴延之與虞道元沿洛水探路。由此二條可看出【桃花源記】中秦人所避為『秦晉』間戰亂,武陵當於此戰場相近。余以為武陵為陶公對華山的隱稱:蓋華山古稱西嶽,在古代五行文化學說中與五行中的金行、西方、金星相對應,殺戮刑罰等武事為西方所主,故可稱華山為武陵。其次說"桃花源":最早的桃林為【山海經】中夸父死後其杖所化的鄧林(即桃林),方圓三百里。春秋時稱桃林塞,範圍包含東至河南靈寶以東、西至華陰以西的廣大區域,華山正在範圍之內。常德地區等當時並無與夸父有關的傳說。在桃淵明之後的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把此傳說收在【水經注河水】中。在常德等地河流中並無夸父逐日傳說。

在【搜神後記桃花源記】中太守名劉歆,此也為陶淵明喻意所在。西漢新莽之際有劉歆曾為京兆尹(官階同太守),華山在其管轄區。漁人名黃道真,其名亦為虞道元之化名。依五德終始學虞舜以土德王,色尚黃故改虞為黃;道之真亦即道之元。虞道元與戴延之欲窮洛水之源而未至。而洛水本出華山南麓。

劉子驥訪仙不遇本在衡山(見晉書隱逸傳)。衡山為南嶽;華山屬秦嶺,又古稱南山。南嶽本意就是南方之山。陶源明在此移花接木,把劉子驥請到了華山。

桃花源詩中『黃綺之商山,其人亦云逝』商山指商洛山,即華山南麓。黃綺即商山四皓夏黃公、綺里季。f里先生、夏黃公、東園公、綺里季隱居商洛山中,人稱商山四皓,又稱南山四皓。在【太平御覽】,【古今樂錄】等古籍中皆稱南山四皓。

春秋時秦晉兩國交戰,一批秦人從華山之北來到華山之南以避亂;太元中符堅符氏秦國(前秦)人來到姚氏秦國(後秦)的華山某峪中捕魚,穿越華山,進入先民隱居之地。――這就是桃花源記的故事。

【桃花源記】一文將歷史上三次或三個時期不同的秦晉兩國戰爭聯繫在一起。以仙境的太平與人世戰亂相對比。表達的是陶淵明反戰反名利之爭的思想。他嚮往太平仙境,而在他看來仙境不在世外卻在當下。只要戰火不起,天下無處不是桃源仙境。始漁人得入仙境在其保無名利的純樸之心,不復得入在其功利心重。天下戰亂多因少數人為爭高位欲得高名而陷生民於水火之中,豈不哀哉!

(作者:楊軍康 本文由國學復興文化論壇供稿 刊載本文只為傳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認同其觀點)


來源:中國網文化中國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