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著大雪,武松到衙門裡簽個到,與同事一起吃了早點,踏著一地『亂瓊碎玉』似的白雪回來了。武大去賣炊餅了,家裡自然只有潘金蓮和武松兩個人。潘金蓮『暖了一注子酒來』,與武松對飲。屋子裡還有一盆取暖用的炭火。大家想像一下,窗外寒風大雪,室內熱酒火盆;一個慾火焚心情潮難抑的妙齡美女,一個冷漠憂鬱強作鎮定的英雄帥哥,是不是要詩情有詩情,要畫意有畫意?步陸游【釵頭鳳】詞韻,大可一寫此景此情:
紅酥手,黃藤酒,亂瓊碎玉撫殘柳。寒風惡,爐焰灼。松柏雖依,叔嫂相隔,莫,莫,莫。冬如舊,人未瘦,敢把胸襟向君透。花有錯,雪無歌。一懷情思,幾多血火,錯,錯,錯。 潘金蓮與武松對飲時,自然要拿話撩武松,那些話中有三句最是有趣:一是,『我聽得一個閒人說道,叔叔在縣前東街上養著一個唱的,敢端的有這話麼』?兄弟,聽說你在外頭養著一個小蜜,有這事嗎?二是,『叔叔,你不會簇火,我與你撥火,只要一似火盆常熱便好』。武松去捅火盆,潘金蓮卻說他不會,要與他『撥火』,才說出這幾句話來。三是,『你若有心,且吃我這半盞兒殘酒』。這是潘金蓮自呷了一小口之後,與武松最直露的真情表白。注意,這『半盞兒殘酒』似有深意,好像是對武松說,莫要嫌棄嫂嫂是已婚之人。 這三句,讓一個多情而又放浪的美女形象,呼之欲出。可惜,景陽岡上的武二爺不是大觀園中的寶二爺,武松不解風情,又恪守禮法,與潘金蓮的衝突是必然發生的。武松的態度很明朗,一是拒絕,二是警告。你不僅不可以對我這樣,而且也不可以對別的男人這樣,不可以對不起我哥哥,不然的話,別怪我這打虎的拳頭對不起嫂嫂。一個女人,受到這樣的拒絕和警告,何等難堪,何等羞憤! 西門慶的出現,又使潘金蓮眼睛一亮。有人說,在潘金蓮那裡,西門慶是武松的替身。不無道理。西門慶與武松確有多處相似:都是相貌堂堂的男子漢,都有不凡的武功身手,都有幾分男兒血性。不同的是,武松不解風情,西門慶放蕩成性;武松是個法警,西門慶是個大款;武松爲人剛正,西門慶爲人狡邪。對於潘金蓮,西門慶也許比武松更合適。如果說武松是潘金蓮的初戀,她的下一個選擇必定是一個與武松有幾分相似的人。 那麼,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是偶然,還是必然?書中說,潘金蓮不小心,把一個叉帘子的小叉竿滑出手中,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西門慶的頭巾上。西門慶正要發作,回臉一看,呀,好漂亮的妹妹,『怒氣直鑽過爪窪國去了,變作笑吟吟的臉兒』。而這一鏡頭恰巧被皮條大師王婆看見,於是有了『王婆貪賄說風情』,有了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紅杏出牆』。 這一段故事,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其一,我已經說過,潘金蓮受到武松的拒絕和警告,感情和自尊心都受到了嚴重傷害。以她的性格,不會就此作罷,要麼繼續糾纏武松,要麼到別處製造風花雪月。 其二,西門慶何許人也?那是陽穀縣有名的暴發戶、大官人。這種人閒來無事做什麼?學外語考博士?他用得著嗎?就是縱情聲色,就是找女人,當然是找潘金蓮這樣的漂亮女人。潘金蓮作爲紫石街上著名的美女,早晚躲不過西門大官人的眼睛。西門慶見了潘金蓮後,到王婆處打聽這個漂亮妹妹是何人之妻。一聽說是武大之妻,不由感嘆,好好的一塊羊肉,掉到了狗嘴裡。爲了把這塊羊肉從狗嘴裡撈出來,他就更不能放過潘金蓮了。 其三,有王婆這麼一位皮條大師從中周全,潘金蓮與西門慶想不成奸都難。王婆對西門慶與潘金蓮的撮合,稱得上拉皮條的經典之作,足可以爲中外一切皮條愛好者所取法。她的『潘驢鄧小閒』理論,她的層層試探、分步進行的『十分光』引誘方法,端的令人拍案叫絕。 她老人家教導西門大官人說,一個男人要想尋花問柳,要『潘驢鄧小閒』五件俱全方可行得。潘,潘安之相貌,就是長得漂亮,女人一見就喜歡。潘安是西晉時期的一位美貌才子。驢,就是要有驢那麼大的陽具,其實是說要有很強的性功能。鄧,是要像鄧通那麼有錢。鄧通是漢文帝的臣子,皇帝特許他在銅山鑄幣。小,是要會向女人獻小殷勤,還要『綿里針忍耐』。閒,要有閒工夫,工作太忙或者今天要考博士,明天要考公務員什麼的,哪有時間做這等事?這五樣,西門慶一樣不少。 接著,王婆把引誘潘金蓮的具體辦法分作『十分光』,一分一分地說與西門大官人。哪十分光?大家可以細讀【水滸】之『王婆貪賄說風情』一回,不用我在這裡細說。王婆說完了這『十分光』之後,西門慶拍案叫絕:『雖然上不得凌煙閣,端的好計!』能讓西門慶這樣風流成性的男人對這樣的風流計叫絕,你能說王婆不是皮條大師?再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西門慶按王婆之計而行,果然成功,證明王婆的計謀是正確的,證明王婆是位偉大的皮條大師。 有兩處細節,值得細品。一是,西門慶在王婆的屋子裡與潘金蓮對飲,故意弄掉了筷子,借蹲下拾筷子之機,在潘金蓮的腳上捏了一把。潘金蓮說,大官人別這麼麻煩好不好?你有心,我也有意,『你真箇要勾搭我』?這話可以理解爲,你對我是真心嗎?不要小看這兩句話,這話一說出來,我們就可以認定,王婆這條好計,早爲潘金蓮識破,她是自願中計的。作者這麼寫,是要表現潘金蓮的放蕩,而我從中讀出的是潘金蓮的聰明。 來源:人民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