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寶釵『圓滑』新解:為培養正面情緒對付哮喘病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11-6 19:51| 發佈者: 夏知| 查看: 2293| 評論: 0|來自: 北京青年報

摘要: 說寶釵,不能繞過黛玉,就好比說曹操不能少了劉備一樣。同為四大名著中人,唯有他們曾被後人『捉對兒』進行褒貶。尊曹時,曹操火了,劉備進火坑;抑曹時,劉備火了,把曹操放火上烤。    對寶釵與黛玉的褒貶, ...
說寶釵,不能繞過黛玉,就好比說曹操不能少了劉備一樣。同為四大名著中人,唯有他們曾被後人『捉對兒』進行褒貶。尊曹時,曹操火了,劉備進火坑;抑曹時,劉備火了,把曹操放火上烤。 
  對寶釵與黛玉的褒貶,同樣有過類似的情形。說寶釵好時,黛玉是『小心眼』;說黛玉好時,寶釵是『女曹操』。如果都這麼去理解書中人,竊以為不妥,說不到一塊的時候,還不揮老拳呀!正確的做法是,在書中人身上汲取正能量。
  『圓滑』被定為寶釵的『罪名』之一。圓滑,在國人的語境裏可不是個好詞兒。儘管詞典的解釋比較善良,『形容為人處世各方面都很周到』,但你若被某人形容為『圓滑』,負面情緒一準會膨脹。因為圓滑還跟世故、敷衍、討好、拍馬屁、籠絡人心等詞彙有瓜葛。
  ■低調、自愛,積累正面情緒 
  如何理解寶釵身上所謂的圓滑呢?我不想用孔孟之道的『義利觀』來套,這海拔太高。單說寶釵為何要那麼做,把背後的原因找出來,看官大概就知道該如何定義了。
  情緒是一種可以流動的能量。從養生的角度看,正面情緒對身體是有益的;而負面情緒則對健康有百弊而無一利。賈母能夠長壽,就得益於正面情緒,黛玉和晴雯等負面情緒太多的人,是不會長壽的。
  寶釵做人很低調不張揚,其實是不得已,她需要藉此培養正面情緒來對付哮喘病。
  低調不是悲觀、消極,而是謙虛謹慎。老話說得好,『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寶釵的低調,換來了賈府上下一致的讚揚。心情好了,對她的哮喘病自然有好處,因為負面情緒正是哮喘病發作的主要誘因之一。比如吃『冷香丸』,她說:『吃一丸也就罷了。』說明她的意識裏並不完全依賴藥物,情緒暗示,才是她的主打療法。
  自愛的低調,其內核還是愛人,有道是『人唯自愛方能愛人』,寶釵幾乎愛所有的人。她懂得哄老人開心;不歧視走背字的趙姨娘;寬容地對待作惡多端的哥哥;甚至對一貫偷奸耍滑的下人也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寶釵也愛黛玉,真心換真心,黛玉不傻,更非做作之人,那一聲『寶姐姐』叫得是何其親切!
  ■傾聽、換位思考,真心換真心
  唐代武則天時期有個宰相叫蘇味道,是史料中明文記錄下來的『模稜手』。他的圓滑哲學是,凡事不要搞得太清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若說寶釵也圓滑的話,恐怕不恰當。
  以【紅樓夢】第四十五回為例。在這之前,黛玉妒忌寶釵,對寶玉有些誤會或醋意。但這一回裏,黛玉生病,寶釵去探病,兩人『冰釋前嫌』了。寶釵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傾聽與回溯,叫知心。因黛玉在病中,心情煩悶,『說不得三五句話又厭煩』。寶釵就以『病』為話題切入,讓黛玉釋放『厭煩』情緒,她自己一邊傾聽,一邊回溯黛玉的話。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這樣病是不能好的了』;寶釵點頭道:『可正是這話。古人說「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養精神氣血,也不是好事。』傾聽是不打斷不質疑,回溯是讓對方確認你是真的明白了,交心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二,感同身受,再跟進。即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你,我會怎樣』?黛玉嘆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今年比往年反覺又重了些似的。』寶釵沒有馬上答話,而是稍候了片刻,才說:『昨兒我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雖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黛玉是知道寶釵也有肺病的,寶釵如此說,就有了『體會』的意思,不能不讓黛玉感動了。
  寶釵隨後又說:『依我說,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這就是跟進了。在交流中,跟進的把握越快越好,有建議,有步驟,而且必須是在切身體會的基礎上發出的,才能直抵對方心靈。黛玉隨後竹筒倒豆子一般說了心裏話。從此姐妹二人義同金蘭,交情契合。
  這個流程,與其說是圓滑,不如說是一種方法――表達真心的方法,跟蘇味道的『模稜手』不是一回事。
  ■人本主義,思維方式好比平行線
  除了上面兩個理由外,還可以從思維方式上進行分析。紅樓夢裏的女人,似乎都有各自的思維方式。用線條來比喻:熙鳳是曲線,忽狠忽善,起落無定;黛玉是環線,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探春是直線,好辨是非,疾惡如仇;寶釵則是平行線,多條線疊加平行。
  寶釵的這種思維方式,跟圓滑的八面玲瓏特點,有着本質的區別。
  譬如探春當家那一回,寶釵輔佐。探春的就職演說旗幟鮮明:『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窮堯舜之辭,背孔孟之道』。寶釵立刻予以批判:『你才辦了兩天的事,就利慾薰心』,『若不拿學問提着,便都流入世俗去了』。有學者憑此斷定寶釵是『衛道士』,顯然是沒弄明白她的思維方式。
  直線型思維,通常叫一刀切,顧此失彼這個成語,就打這兒來的。寶釵的『辦事須拿學問提着』,則是二者的兼顧,方向還是一個,把事情辦成。兩種方式,孰優孰劣?就連沒啥文化的李紈也看明白了:『使之以權,動之以利,再無不盡職的了。』
  寶釵的思維方式,更像是人本主義,也即前文提及的『愛人』。事情得靠人去做,而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需要、工作、家庭和家人等等,都各不相同。調動每個人的正面情緒,實現目標最大化,就必須顧及到每一個人的想法與感受,以幫助和愛的心態,而不是圓滑與鄙夷。
  所以呀,我們讀書,不能把書中人想得太壞。
  ■文/趙炎
來源:北京青年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