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45|回覆: 3

[禮儀知識] 在中國進屋就要脫鞋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8-4-26 14: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中國進屋就要脫鞋

在中國進屋就要脫鞋

在中國進屋就要脫鞋

一項調查的結果顯示,『進屋要脫鞋』竟以以89%當選中國人『奇葩』習慣的第一名。在外國人眼裏對於中國人『進屋要脫鞋』是感到無法理解,當然這是中西之間的文化差異決定的。

所謂脫鞋入室,指的是室內不穿鞋,只穿襪子或光腳,和今天國內許多人室內穿拖鞋還不一樣。美國人去很近的地方都開車,從車上下來就已經是房子的車庫裏面了,跟從客廳到飯廳沒兩樣,從房子的佈局上就無需脫鞋換鞋了。而中國進屋脫鞋是想表示一種尊重,因為鞋子多少有點髒,那麼換上一雙室內的鞋子可以為屋主減輕打掃的煩惱。這樣做會讓人覺得更有禮貌,屋主也願意接待。不過脫鞋這一習慣更多的是從古到今的一種傳統。有一次晉平公召見師曠,師曠上堂沒有脫屨。平公十分生氣,說:『那有人臣不脫履而上堂的?』那時,臣子朝見君王,也要脫下鞋子放在殿外。如果不遵行這個禮俗,還會招來大禍。

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脫鞋,因為有時候脫了鞋子後會有味道那麼可以先告知屋主。所以當進屋後可以先詢問一下,是否需要換鞋,一般會得到不用脫鞋直接進來,不用脫鞋請穿準備好的鞋套,需要脫鞋請穿準備好的脫鞋。這三種回覆。個人認為這個傳統還是很好的,我也願意進屋前詢問主人的意願。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8-4-27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畢竟是個重禮的民族
遊客  發表於 2018-9-30 07:28
這些應該都是古代禮教的沉澱了
朱卯 發表於 2025-4-23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入室脫履"之禮俗淵源與文化意蘊】

"入室脫履"之俗,實為華夏禮儀文明之活態傳承,絕非外人所視之"奇俗"。考其源流,此習可追溯至先秦禮制,【禮記·曲禮】即有"侍坐於長者,履不上於堂"之載。漢代鄭玄注【儀禮】更明言:"凡升堂,必脫屨於階下。"足見其非關潔癖,實乃禮之經緯。

一、禮制淵源:從廟堂到民間
【左傳】載晉平公責師曠"人臣不脫履而上堂",恰證脫履乃"尊卑有序"之禮制符號。秦漢以前,堂室皆鋪筵席,脫履既防污損,更示對主家"席地文化"之敬。唐宋以降,隨着高足家具普及,此俗漸由禮制要求轉化為衛生習慣,然其"主客相敬"的核心精神始終未變。

二、空間倫理的文明密碼
較之西方"車庫-客廳"的無縫銜接,中國傳統建築講究"門-庭-堂"的空間遞進。脫履行為實為"由外而內"的儀式化過渡,通過身體實踐完成"塵俗"與"潔淨"的區隔。宋人【東京夢華錄】載士庶人家"入室必易屐",正是這種空間倫理的生動體現。

三、當代實踐的禮儀智慧
今人所謂"奇葩"之譏,實因未解其中三昧:
1. 衛生考量:農耕文明積澱的"土-鞋-室"污染鏈認知,較之工業文明更為敏銳
2. 禮儀表達:如【朱子家禮】所言"賓主相揖而升,脫履於阼階",本質是"卑不逾尊"的具象化
3. 彈性實踐:古人尚有"解劍脫履"的權變(【史記·蕭相國世家】),今人備鞋套、拖鞋,恰顯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筆者嘗見日本學者驚嘆中國北方農村"玄關置鞋"古風猶存,反較現代公寓更得【儀禮】遺意。此俗之存廢,非關保守進步,實為文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若訪友時能道一句"需要換履否",便是對千年禮俗最溫情的致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庚寅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四日寅時|(小滿) 2025/5/21/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