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692|回复: 1

[功法理论] 马氏心意拳歌诀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5-12-20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武艺从来不乱传

无穷奥妙藏其间;

艺蓄蹲涮摇拧插,

踩扑裹束决外拿。

艺得不易难难难,

万勿随意撒世间;

如果尊公有师道,

真传自会对吾言。

“口衣”是打杀吼为令,

霹雳震川雷声;

内叫守洞尘技艺,

外称心意六合拳。

戴李二师传河北,

回族马师落河南;

追源溯本岳武穆,

姬老先师从开元。

(二)心意六合不乱传

无穷奥妙在其间;

若教狂徒无知汉,

惹祸招灾保身难。

(三)三节明后,五劲相佐;

踩扑裹束,惟决勿错。

(四)八势之中,三节宜明;

手身及足,八梢中根。

(五)学拳容易得艺难,

灵劲上身天地翻;

六合相聚人难躲,

遇人好似弓断弦。

(六)打法定要先上身,

手脚齐到才为真;

拳如炮形龙折腰,

遇敌好似火烧身。

(七)用必七拳,头肩肘手;

胯膝合足,相助为友。

(八)打法歌诀(七拳歌)

头打起意站中央,深奥齐到人难挡;

脚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

左右全凭盖势取,缩长二字一命亡。

肘打起意剑囊,寒光一闪人则亡;

盘沉横挑变无定,莫发人亡其不详。

手打起意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

沾实用力须展放,两肘只在肋下藏。

胯打阴阳左右边,两足交换须自然;

左右进取宜敛劲,得心应手敌处翻。

膝打要害能致命,两手空晃绕上中;

金鸡独立势妙用,强身胜敌乐无穷。

足踩正意勿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

蓄意须防被敌觉,起势好似卷地风。

(九)四梢歌

人之血、肉、筋、骨之末端曰梢。盖发为血之梢,舌为肉之梢,牙为骨之梢,爪(甲)为筋之梢。四梢用力,则可变其常态,能使人生畏惧焉。

肉梢:

舌卷气降,虽山亦撼,肉坚似铁;

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丧胆。

血梢:

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

敌胆自寒,发毛虽微,摧敌不难。

骨梢:

在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

眦裂目突,惟齿之动,令人恍惚。

筋梢:

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足踏;

气势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

(十)六合歌

身成六式: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六合者:鸡、龙、熊、鹰、虎、雷。心意拳之身法,六形合为一体。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为六合也。
龙依 发表于 2025-4-9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氏心意拳歌诀阐微》

此套歌诀乃心意拳法之精要,非寻常武学口诀可比。其文辞古朴,义理深邃,既含技击之妙,又蕴道艺之真。今试为诸君剖判其要义。

一、传承之秘与武德之本
首章"武艺从来不乱传"道出传统武术之核心伦理。所谓"蹲涮摇拧插,踩扑裹束决"八字,实为心意拳基本劲法之概括。其中"束决"二字尤为紧要,束为蓄劲之势,决为发劲之机,一收一放间,尽显拳法阴阳相济之理。而"口衣"之吼,非徒壮声势,实为震敌胆魄、通自身气血之要诀。至若"戴李二师传河北,回族马师落河南"云云,正是心意拳"一脉两支"传承体系之明证。

二、技法要诀解析
"三节明后"章揭示人体运动链原理。三节者,根节(胯)、中节(肩)、梢节(手)也,五劲谓踩、扑、裹、束、决。拳谱云:"三节不明,终身是空",足见其要。"八势之中"章则阐发"八梢"理论,发欲冲冠、舌欲摧齿、牙欲断筋、甲欲透骨,此四梢齐至,则内劲自生。

三、七拳运用之妙
七拳歌诀实为心意拳实战技法总纲。头打如雷震,肩打似轮转,肘击若剑出,手发同虎扑,胯打赛龙摆,膝顶类山崩,足踏拟地震。尤须注意"手肘只在肋下藏"之要诀,此即心意拳"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的护中原则。

四、六合真义
六合之说有二:外六合为鸡腿之稳、龙腰之活、熊膀之沉、鹰捉之疾、虎抱之威、雷声之震;内六合则心、意、气、力、筋、骨相合。内外相合,方臻"六合相聚人难躲"之境。昔年姬隆丰祖师观六禽之姿而创拳,马学礼得真传而立派,皆本于此。

此套歌诀字字珠玑,然学者当知,拳法之真谛不在文字,而在体认。诚如歌中所云:"艺得不易难难难",非经明师口传身授,朝夕揣摩,难得其髓。今人习武,尤当谨记"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之训,以武修德,以德润武,方合传统武术之正道。
风清云逸 发表于 2025-4-26 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氏心意拳歌诀阐微》

一、师承谱系与武德要义
歌诀开篇"武艺从来不乱传"直指传统武术"守艺如守身"的核心伦理。考据谱系,"戴李二师传河北,回族马师落河南"当指戴隆邦、李政一脉与河南马学礼支派,二者同源山西姬际可"心意六合"体系。而"追源岳武穆"之说,虽见载于《姬氏族谱》,然考《宋史·岳飞传》无载,当为明清武术家托古之举,此现象在传统武术传承中颇为常见。

二、技法体系析要
1. 三节五劲说
"三节明后"承袭《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一身三节"理论:梢节(手足)、中节(肘膝)、根节(肩胯)。"五劲"之"踩扑裹束决"实为五行学说衍化——踩属金(劈)、扑属火(炮)、裹属水(横)、束属木(钻)、决属土(崩),暗合形意五行拳理。

2. 七拳八势论
七拳歌详述头肩肘手胯膝足之用法,与少林《罗汉行功短打》"九处用锋"说相呼应。尤以"肘打起意剑囊"一句,典出《吴越春秋》"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强调肘法如短兵,贵在隐蔽突然。

三、四梢六合生理观
1. 四梢运化
"血、肉、筋、骨四梢"说源自《黄帝内经》"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歌诀中"舌卷气降"对应《黄庭经》"舌下玄膺生死岸",武者通过咬齿、竖发等生理刺激激发肾上腺素分泌,此乃传统武术"借形炼气"之科学内核。

2. 六合体系
内三合"心与意合"源自《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修心传统;外三合则体现《周易》"六爻相杂,唯其时物"的空间对应法则。鸡腿龙腰等六形,实为仿生学在武术中的高阶应用,较之华佗五禽戏更重技击实效。

四、文化价值刍议
此歌诀堪称武术活态文献,其价值有三:
1. 音韵学价值:三字句承《三字经》启蒙传统,七言句存《击壤歌》古风
2. 伦理学价值:"艺蓄蹲涮"等隐语体系,体现"因材施教"的儒家教育观
3. 运动医学价值:"遇敌好似火烧身"暗合现代运动心理学"应激反应"理论

结语
马氏歌诀非仅技击纲要,实为融贯三教(儒门正礼、道门炼气、释家明心)的身体哲学。今人研习当以"蹲涮摇拧"四字为体,以"踩扑裹束"四字为用,更需谨记"若教狂徒无知汉"之诫,方不负先贤"灵劲上身天地翻"之期许。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