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风操第六·亲属名称宜须粉墨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发布:延章

2022-12-27 10:20

原文注译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修饰,不可滥也。无风教教化者,其父已孤,呼外祖父母与祖父母同,使人为其不喜闻也。虽质于面,皆当加外以别之;父母之世叔父,皆当加其次第以别之;父母之世叔母,皆当加其姓以别之;父母之群从子侄辈世叔父母及从祖父母,皆当加其爵位若姓以别之。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母;江南田里间亦言之。以家代外,非吾所识。

译文
凡是对亲戚的称呼,都应当十分讲究,不能太过随便,那些没有教养的人,当其祖父已死,而他对外祖父母与对祖父母的称呼仍然一样,即使让外人听起来,也觉得这种叫法不舒服,虽然是亲亲的外祖父母,也应当在称呼前加上一“外”字以示区别,父母的伯叔父,也都应当在其称呼前加上他们的排行次第;父母的伯父母,都要在其称呼前加上他们的姓氏以示区别;父母的从伯叔父母和从祖父母,都要在其称呼前加上他们的爵位和姓氏以示区别。河北的士大夫都把外祖父母称为“家公”,“家母”,以“家”字代替“外”字,我觉得不尽妥当。

凡宗亲同宗之人世数,有从父父亲之兄弟,有从祖祖父的从兄弟,有族祖曾祖父的从兄弟。江南风俗,自兹已往,高秩官吏的等级及俸禄者,通呼为尊,同昭穆同个祖宗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中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云:“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当时虽为敏对,于礼未通。

译文
同宗的世系辈数,有从父,从祖,族祖。按江南的风俗,从这往上数,对官职高的通常称为“尊”,同辈份的人,即使是过了百代也还要互称“兄弟",如果当着他人之面,都要互称为“族人”。河北的风俗,其士大夫的称呼,即使过了三二十代,还要称为“从伯”,“从叔”。梁武帝曾经问一位中原人说:“你是北方人,怎么能不知道有族呢?”他回答说:“亲戚本来就很容易疏远,所以不忍心说‘族’。”在当时,虽然人们都认为他回答得又快又好,但从礼法上是讲不通的。

吾尝问周弘让曰:“父母中外姊妹中外,指中表,即姑之子为外兄弟,舅之子为内兄弟,何以称之?”周曰:“亦呼为丈人。”自古未见丈人之称施于妇人也。吾亲表所行,若父属者,为某姓姑;母属者,为某姓姨。中外丈人之妇父母的兄弟之妇,猥俗呼为丈母,士大夫谓之王母,谢母云。而陆机集有与长沙顾母书书信,乃其从叔母也,今所不行。

译文
我曾问周弘让说:“对父母的内外表姐妹该怎么来称呼呢?”周氏回答说:“应称作‘丈人’”,但自古以来,我从未见过把妇人叫作“丈人”的。对父母的姐妹的称呼,如果是父亲的姐妹,即称她为“某姓姑”,母亲的姐妹,则称她为“某姓姨”。中表丈人之妇,野俗称为“丈母”,比如士大夫们所称的“谢母”,“王母”等,而《陆机集》中有“与长沙顾母书”,顾母是他的从叔母,现在已没有这种叫法了。

齐朝士子,皆呼祖仆射官名为祖公,全不嫌有所涉“祖父”才称作“祖公”,对祖清安称“祖公”,故云有涉也,乃有对面以相戏者。

译文
齐朝的士大夫都把仆射祖丧称作“祖公”,全然不顾这样的称呼会有所误解,甚至还有人当面以此来开玩笑。

正体原文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无风教者,其父已孤,呼外祖父母与祖父母同,使人为其不喜闻也。虽质于面,皆当加外以别之;父母之世叔父,皆当加其次第以别之;父母之世叔母,皆当加其姓以别之;父母之群从世叔父母及从祖父母,皆当加其爵位若姓以别之。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母;江南田里间亦言之。以家代外,非吾所识。

凡宗亲世数,有从父,有从祖,有族祖。江南风俗,自兹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云:“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当时虽为敏对,于礼未通。

吾尝问周弘让曰:“父母中外姊妹,何以称之?”周曰:“亦呼为丈人。”自古未见丈人之称施于妇人也。吾亲表所行,若父属者,为某姓姑;母属者,为某姓姨。中外丈人之妇,猥俗呼为丈母,士大夫谓之王母、谢母云。而陆机集有与长沙顾母书,乃其从叔母也,今所不行。

齐朝士子,皆呼祖仆射为祖公,全不嫌有所涉也,乃有对面以相戏者。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