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逝:過往者如斯夫!不舍舍:居住、停留晝夜。』
譯孔子站在奔騰而去的河水邊,感嘆地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問怎樣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答一般對這句話有兩種解釋:
其一,子罕篇中多處記載孔子晚年的話,如『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子欲居九夷』,本章也是反映他晚年的心境。孔子身懷治世之道而不得為用,推行仁愛之道以挽救危局的理想無望實現,故而慨嘆時光的流逝,實際上是在為道之不行而傷感。
其二,子罕篇自本章以下,多處記載孔子勉勵人們好學上進的話,可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也是告誡人們歲月如流,時不我待,要珍惜時光,抓緊學習,不可停息。以第二解為好。
朱熹在【論語集注】中,以勉勵人們好學上進立論,對本章做了進一步引申和發揮,他說,就河川來說,是水流而不息;就萬物來說,就是生生不已。我們應體察天道,效法其自強不息的精神。他為激勵自己不斷進取,特作【觀書有感】,詩云:『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毛澤東的千古絕唱【水調歌頭·游泳】,也是從珍惜時光的意義上引用了孔子的這句名言。1956年6月初,毛澤東在武漢三次暢遊長江,興之所致,寫下了【水調歌頭·游泳】,面對奔騰向前的長江水,詩人把孔子感嘆時光流逝的名句直接入詩,真可謂匠心獨運,頗為貼切。詩云:『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