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有知乎哉吾有知乎哉:孔子的自謙之詞。知,知識?無知也。有鄙夫鄙夫:鄙陋而沒有文化的人問於我,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孔子指自己心中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叩其兩端而竭焉:從正反兩個方面反問他,盡我所知地告訴他。叩,叩問。兩端,兩頭。竭:儘量。』
譯孔子說:『我真的有知識嗎?沒有呀。有個鄙陋無知的人來問我,我心中對他所問是一無所知。我依照他的問題,從正反兩個方面反問他、啟發他,待了解、掌握清楚以後,盡我所知地告訴他。』問孔子答鄙夫之問因何要『叩其兩端而竭』?
答孔子在這裏所說的『叩其兩端而竭焉』,具體而生動地體現了他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和善於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之所以要『叩其兩端』,就是為了達到『竭』,即『盡』的目的。問話者雖愚,然不可怠慢,要盡己之所知告訴他。正如朱熹所註:『孔子謙言己無知識,但其告人,雖於至愚,不敢不盡耳。叩,發動也。兩端,猶言兩頭。言終始、本末、上下、精粗,無所不盡。』
『叩其兩端而竭』,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他『執其兩端而用其中』的中庸思想的體現。凡事物,都有正反、終始、本末、上下、精粗、好壞等兩個方面,只有『叩其兩端』,從事物的兩個方面去追問、探求、認識事物,才能避免片面性,獲得對事物的全面認識;只有『執其兩端而用其中』,才能避免走極端,正確地把握事物,恰到好處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