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三節 誰會為緬甸的內戰買單?

武裝林立之國作者:王子瑜發佈:一葉知秋

2019-12-7 22:08

緬軍人利益集團『武統』的指導思想就是內戰重燃的禍根,假如緬甸執政團隊也願意反躬自省,即便民武組織有一百個不是,緬族精英執政集團亦理應承擔起國家戰火紛飛的主要責任。因為,一直掌控着國家機器和國家前進方向的並非他人,正是主導緬甸國事的軍人利益集團。緬軍人通過軍事政變上台執掌國家機器半個多世紀,耗費整整四代人時光,卻把國家治理得長年狼煙四起、民不聊生。做為真正的掌權者,無論他們有多麼充足的理由——耗費五六十年仍無法解決本國最基本、最關鍵的民族和解及國家認同等問題,這是擺在世人眼前的事實,掌權者難辭其咎!

緬甸是當今世界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所有居住在這自然資源豐富國土上的國民都應該為此感到悲哀。因為折騰了70多年『民族和解』這一頁歷史至今仍不能平穩地翻過去,並導致武裝林立、戰火紛飛。以緬族精英為主體的軍人利益集團三番五次意欲實現全國統一,但卻以軍事打壓方式去解決所有國境之內的民族權利分配問題,最終,其採取的壓迫手段變成了緬族將軍們加在自己身上的沉重鐐銬,並將整個國家拖進戰爭泥沼當中動彈不得。不知還要等多少年,大權在握的緬族將軍們才能學會『給他人留有餘地,也是給自己留有餘地。』這個簡單的道理。

緬甸內戰就像一出讓人看膩了的歷史長劇——情節雷同、場景雷同、甚至連對白也多有雷同之處。看戲的早已看膩了,演員們卻遲遲不肯下台。然而,戰場上戰士們射出的子彈並非江邊的沙子,炮彈也不是森林裏生長的野果,那些都是用錢『燒』出來的,每一具冰冷的殺人武器和彈藥,都是用錢『燒制』出來的,然後又在戰場上被作戰官兵們像燃放煙花爆竹那樣,噼哩叭啦地給燒掉。難怪有人說『打仗就是燒錢』。可是,這燒的到底是誰的錢呢?又由誰來為緬甸的內戰買單呢?

緬甸國防部預算自2011年起開始逐年增加,總體占聯邦預算的12-14%。軍費用於『國內軍事行動』佔比高達80%,每年約70-100多億美元之間。看到這些數據令人不禁要問:緬甸不是被聯合國定為全球較貧困的國家之一嗎?為什麼拿出這麼多錢『燒』在內戰上面呢?緬甸正在遭受外國侵略嗎?為什麼把那麼多錢『燒』在戰爭上面?假如把這些用來打內戰的錢,拿去用在提升國民教育、醫療、公路、水庫、電站、電訊網絡等社會基礎建設上面不是很好嗎?假如把緬軍用來打內戰的錢開支在電力建設上,緬甸或許早就不是家家需要自備一台發電機的『免電』了。

國防軍打仗,掏的是國庫的銀子,但最終這些錢還得由納稅人來補上。和平之所以可貴,就是和平除了能讓人免於死亡恐懼和戰亂帶來的傷害之外,還能讓軍購和軍費開支大幅度削減,從而減輕國家經濟負擔,不必要的戰爭開支能讓國家能『節省』出更多的錢來投入到發展建設和科研當中。

不受國會節制、不聽總統指揮、享有政治特權的緬軍只要政府花錢供養它,卻不允許政府管理它。同時,它還要用手中的武器來威懾人民,讓人民不敢對他們提出反對意見。然而,軍隊豈是『管理雞窩的狐狸』可以任由它胡來?軍隊也絕非『向小市民收取保護費的黑道分子』自己製造恐怖,然後又要別人花錢向自己買平安。因此,一支缺乏權力約束的軍隊、脫離政府領導的軍隊,有多麼可惡一想便知。失去權力制衡並凌駕於憲法之上的部隊無論任何人擔任總司令,遲早都會因個人情緒、私心或集團利益而犯下大錯。這不,2019年12月緬甸軍隊就被穆斯林世界和西方國家給告上了國際法庭。

對緬甸國民來說,為自己厭惡的戰爭買單,已經是很不幸了。然而比這更不幸的是,人民『被強制買單』且不自知。通常情景下,背着別人取走別人的錢財就是偷,在別人視線底下強行拿走別人的錢財就是搶。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更可惡的行為,那就是在別人知道且看得見的情況下,巧立名目、明目張胆、冠冕堂皇地拿走別人的錢財。可悲的是,在當前緬甸的08憲法框架下,就算廣大人民都知道被裹脅着為國家內戰買單,也阻止不了軍人利益集團的政治剝削行為。

緬甸內戰死了多少人,一直是個保密數,因為作戰雙方都在極力隱瞞自家的傷亡數字。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長年不息的武裝衝突只會把緬甸這片國土上的人們拖向貧困落後的深淵。那些因民族武裝衝突而消逝的生靈、那些因戰爭而落下終身傷殘的青年、那些因民族武裝衝突而消耗的軍費、那些因民族武裝衝突荒蕪的家園和城鎮,以及那些被戰爭沼澤吞噬的國民精力、智力與時間都是緬甸國家的損失,都得由全體緬甸人民支付一段黯淡的前途來為其買單。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