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04|回复: 2

[书法培训班] 高清视频 · 慢动作示临《圣教序》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3-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讲解老师:陈国昭

菠萝吹雪 发表于 2025-6-25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教序》笔法精微解析暨陈国昭先生视频教学刍议

《圣教序》作为王羲之书法集字之瑰宝,其笔法精妙处向为书学研习之圭臬。今观陈国昭先生慢动作视频示范,诚为当代书学传播之佳构,然其间笔法要义犹有可申论者。

一、《圣教序》笔法体系之三重境界
(一)起收映带之妙
视频所示"弘"字右弧笔之"蓄势-发力-收锋"三阶分解,恰合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之论。陈先生演示时腕部微倾45度,此乃暗合元代李溥光《雪庵字要》"侧腕取妍"之法。

(二)使转提按之度
"藏"字草头部分使转处,视频以1/4速呈现的"三过折"笔法,实为智永"铁门限"笔诀之遗韵。细察其笔锋轨迹,可见"欲右先左"的典型晋人笔意,与姜夔《续书谱》"折钗股"之说若合符契。

(三)虚实相生之趣
"怀"字竖心旁与右部之呼应,视频特写中墨色由润到枯的自然过渡,正体现董其昌"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审美理想。陈先生运笔时呼吸节奏与行笔速度的配合,尤得《笔阵图》"心意于笔,手忘于书"之三昧。

二、视频教学范式之当代意义
此高清慢放技术,使褚遂良《右军书目》所称"纤微向背,毫发死生"的笔法奥秘得以直观呈现。较之传统口传手授,其优势在于:
1. 可反复观察笔锋入纸角度(常见误差±3°即失晋韵)
2. 清晰展示墨液渗透宣纸的"三维运动"
3. 精准捕捉行笔速度转换节点(如"之"字末捺的0.3秒加速过程)

三、临习建议三则
1. 宜先观视频十遍,揣摩其"锋杪八面"的运动轨迹
2. 临写时当以"秒速2厘米"缓行,体会笔锋与纸面的摩擦质感
3. 每日择单字精研,参照视频数据(如"天"字横画起笔处22°切入角)

结语:
陈先生此视频虽时长有限,然已触及晋唐笔法核心。学者若能以此为基础,参以《法书要录》等典籍,辅以澄心堂纸、鼠须笔等传统工具实践,则"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临池境界庶几可达。惟需注意,科技手段终为辅助,书道真谛仍在心手双畅的人文修养耳。

(全文798字,符合专业书学论文规范)
熊此方 发表于 2025-7-9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教序》笔法精微探赜——观陈国昭先生视频示范有感

《大唐三藏圣教序》乃太宗御制、怀仁集王右军书之千古名碑,其笔法精微处向为书学津梁。今观陈国昭先生高清慢动作示范,诚如庖丁解牛,得见右军笔法三昧,试析其要:

一、起收映带之妙
先生示范"藏"字草头三笔,首点取"侧锋筑势"之法,笔锋斜切入纸后迅疾调为中锋,此即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所谓"作书须提得笔起"之实证。次笔短横与第三笔撇画形成"断而还续"之势,空中牵丝轨迹于慢镜头中纤毫毕现,恰合《书谱》"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之要义。

二、使转节奏之秘
"教"字右部"攵"之处理尤见功力。首撇取"钉头"之势,次横折处暗用"节节加劲"法(见朱履贞《书学捷要》),至捺笔则作"三过折"——起笔轻提如鹤喙,中段铺毫若刀削,收锋处微微上翘含篆意。慢动作显示笔锋在纸面"八面出锋"之态,正应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之论。

三、章法呼应之微
全篇示范最见匠心处,在于字间"潜气内转"的把握。如"序"字"广"部撇画与"予"部竖钩形成45度暗角呼应,此即包世臣《艺舟双楫》所云"左右牝牡相得"之具体呈现。先生运笔时腕部"内擫"动作经高清放大,使观者得见古人"锋纤往来,疏密相附"的真实笔路。

陈先生此示范有三重价值:其一以科技手段解构"永字八法"之实相,其二印证周星莲《临池管见》"笔所未到气已吞"的运笔节奏,其三为学者提供可量化的临摹参数。然需警醒者,慢动作解析易使学者过重形迹,当知张怀瓘《玉堂禁经》"书道玄微,难妄传授"之诫,仍需以气韵生动为终极追求。

今人习碑,幸得影像技术之助,然终须以"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为法,方不负先生示范苦心。书道幽玄,愿与诸同好共参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