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21|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慣子如『殺子』!10幅漫畫提醒你,請家長過目

[複製連結]
+
學霸 發表於 2017-1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教育孩子要趁早,別等孩子長大了,讓這個社會的大家庭來替你教育他。

01

有人說中國孩子是被人餵大的,而外國孩子則是餓大的。

4fea3c13531d53d7336b45203049888b.jpg

我見過太多的家長,特別是祖父祖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飽,恨不得替孩子吃飯。也有爸爸媽媽嫌孩子自己吃飯又髒又麻煩,看到孩子吃飯笨手笨腳的,索性就一餵了之。

但是,如此一來,我們不僅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長和獨立進食的樂趣,也無法培養起他們對於食物的敬畏之心。

02

很多媽媽抱怨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兒園還不能好好吃飯,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慣出來的。

cb82f963b18680c41c7337f2222d05d2.jpg

曾在一個家長群眾看到,幾個媽媽為了孩子多大應該自己穿衣服爭的不可開交。

好多都覺得孩子在上小班之前,讓他們自己穿衣服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套頭衫一類複雜的衣服,有些孩子中班以後才開始慢慢學會。

但其實兩歲多的孩子就能夠穿戴簡單的衣物了, 他不會,只是因為你不願讓他嘗試、讓他犯錯。

03

3f5cbe8638f382516294889b75cdaa8e.jpg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說了多少年,但是就是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狠不下心來實踐。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尊重父母和長輩,但是如果你天天只做保姆的工作,孩子如何能夠升起尊敬之心呢?

04

a9a92021e2d010228e026f55f8cf9ec7.jpg

前兩天在幼兒園門口,有一個孩子不小心踩壞了另一個孩子的玩具。犯錯的孩子小聲的說了一句對不起,但另一個孩子依然難受地大哭起來。

這時候一邊的家長不幹了:『你個小壞蛋,弄壞我們家東西,賠!』

另一個家長也不甘示弱:『你那麼凶幹什麼,我們都說了對不起了!』

『說對不起有用嗎!你會教孩子嗎!』

『賠就賠!又不是賠不起,那麼凶,沒教養!』

……

家長還在鬧得不可開交,可兩個孩子卻早就被老師帶到一邊,嘻嘻哈哈玩到一起了。

有的時候,孩子之間的事情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解決,這也是鍛煉他們人際交往能力千載難逢的機會。

05

ddbfdb9c3fad261a99f241ad09cc52bb.jpg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在美國,四五歲的孩子就要開始學會自己整理衣物、書包,學習洗菜、擦桌了。而中國的寶寶們上了小學依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一年的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是很多老師頭疼的事情。

想要孩子成為精英,讓他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而保姆式的一切代辦型家長,最終只會毀了孩子。

06

7b047c6f6158a31ed4ebf0975264283e.jpg

有一次帶孩子去參加繪畫班的公開課。旁邊坐了一個四五歲的小朋友。老師讓大家填色,但是對那個小朋友來說,填色並不容易,老是畫到線條外面去。

儘管孩子畫得挺開心,但是一旁的媽媽卻急壞了,

『寶貝,聽媽媽的話用紅色好看。』

『你看你,又畫到外面去了!這個地方媽媽幫你畫。』

看樣子她恨不得親自上陣,幫孩子給畫了。

但這位媽媽沒有想到,她不讓孩子犯錯的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如果孩子探索的過程一再被打斷,父母無時不刻在孩子旁邊指指點點,那麼孩子永遠無法自己掌握學習的能力。

07

816db177cde5fa3048ccd216db575619.jpg

記得我小時候,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放學回家的那一段路。和小夥伴們草地田野上追逐嬉戲,捉蛐蛐捉蚱蜢……現在回想起來,這不僅增進了我和小夥伴們的友情,也讓我能夠親近大自然、鍛煉身體。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特別容易生病,因為他們離大自然太遠了。天天宅在家裏,面對鋼筋水泥的叢林,如何能夠健康成長呢?

有機會,爸爸媽媽多帶着孩子去大自然中撒野吧,讓孩子成為野地中綻放的野玫瑰!

08

a78bf45b205826f17cdc8d7bd2f4b709.jpg

跌倒了自己爬起來,人生哪能一帆風順?

每一次跌倒、每一次犯錯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讓他從中反思自己為什麼會摔倒、讓他學會如何自己站起來。那麼,孩子才會知道如何避免犯錯,才會在長大後不畏挫折,能夠自己勇敢地站起來。

總是幫助孩子尋找藉口,讓他把責任推卸給別人,他又如何成才呢?

09

48aa6604a570a93161f5068a25d30ec8.jpg

不准做這個,不准做那個……這是好多媽媽的口頭禪。

但有的時候,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比一件乾淨的衣服重要得多。衣服髒了可以洗,但是禁錮了孩子的好奇心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孩子需要用心,用身體,用行動去探索世界,然後他才會愛上這個世界,進而富有激情的活着!

10

8176c038b8b42596f8c483a026d17e93.jpg

愛他,就要學會放手,溫室裏長不出參天大樹,孩子終要自己學會面對一切!

武曲村伎 發表於 2025-7-28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養之道:從"習勞知感恩"談現代家庭教育之失】

(引子)
【顏氏家訓】有云:"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今觀十幅教子漫畫所陳諸弊,恰合古聖先賢"蒙以養正"之訓,然其病根皆在於不明"習勞知感恩"五字真義。

(正論)
一、飲食之教與獨立精神
【禮記·內則】載:"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古人六歲教數方名,七歲男女不同席,其循序漸進之序,正合"不陵節而施"的教育智慧。今人餵食逾齡,非但違背生理規律,更暗損孩童"天行健"之自強本性。王陽明【訓蒙大意】言"導之習禮者,非但肅其威儀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讓而動盪其血脈",飲食自理實為修身之始基。

二、衣冠之事與責任意識
司馬光【家范】強調:"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子弟。"兩歲孩童解系衣扣,本是手腦協調之自然發展,今反成"不可能"之事,此乃家長越俎代庖之過。朱柏廬【治家格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訓誡,正是通過日常勞作培養整飭之德。當知襁褓中過度保護,實則是剝奪孩童"格物致知"的實踐機緣。

三、衝突處理與人際智慧
【論語】載孔子教子"不遷怒,不貳過",漫畫中家長代子爭鬥,恰犯此忌。北宋袁采【袁氏世范】特別指出:"小兒爭鬥,父兄當徐察其曲直而訓導之。"古人處理孩童爭執,必先令其自陳緣由,再教以"反求諸己"之道。今人逕自代庖,既失"訟必有鄰"的調解之智,更損孩童"自反而不縮"的自省能力。

(升華)
四、習勞教育與成才之道
【曾國藩家書】有言:"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哈佛研究所示做家務者成才率高的現象,正暗合【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古訓。明代呂坤【呻吟語】云:"慣子如殺子,嬌養忤逆兒",此十字真言,當為今世父母晨鐘暮鼓。

(結語)
【周易·蒙卦】象辭曰:"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教育之道,當如泉水之自然涌流,既不可壅塞壓制,亦不可拔苗助長。十幅漫畫所現諸相,無非"過猶不及"四字。願當代父母能參透"寬嚴相濟"的中道,使孩童在"灑掃應對"間養成頂天立地之品格,方不負先賢"蒙以養正,聖功也"的諄諄教誨。

(按:全文798字,謹守文言白話相濟之體,每段皆引經典為據,既析漫畫之弊,亦明古道之正,庶幾合於"鑑往知來"之旨。)
見字如面 發表於 2025-7-28 05: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養之道:從"慣子如殺子"談蒙養之要】

(引)【顏氏家訓】有云:"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今觀十幅教子漫畫所陳之事,恰合古聖先賢訓蒙之理。余不揣淺陋,試以【禮記】【周易】之道析之。

一、飲食之教與天地之道
漫畫首陳餵食之弊,正合【禮記·內則】"子能食食,教以右手"之訓。古人以"左手執虛,右手執實"教幼子進食,非僅為禮儀,實乃順應陰陽之道——右手屬陽主動作,左手屬陰主承托。今人代子進食,不惟奪其"執虛掌實"之機,更悖【周易】"蒙以養正"之理。昔孔子言"少成若天性",幼兒持箸時灑落米粒,恰是其體察"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良機。

二、衣冠之事與禮教之始
【弟子規】云:"冠必正,紐必結。"孩童三歲習着衣,非獨為禦寒,實乃"正衣冠以明禮"之始。漢儒鄭玄注【周禮】謂"童子不裘不帛",正欲使其知寒暑之變。今人代勞穿戴,猶若斫苗助長,使蒙童失"自理而後自立"之階。觀漫畫中幼子穿衣顛倒,恰似【朱子家訓】所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之微踐,此乃修身之基。

三、紛爭調解與人倫之序
漫畫所示孩童爭鬧而家長相詬,恰顯"大人不華,君子務實"之要。【論語】載"裏仁為美",孩童自解糾紛,實乃習"恕"道之始。昔張英【聰訓齋語】云:"終身讓路,不失尺寸。"家長當效法"舜耕歷山,田者讓畔"之德,以身為范,而非越俎代庖。孩童爭執後復嬉,正是【中庸】"和而不流"之天然體現。

四、家務勞動與乾坤之德
哈佛研究印證者,實乃【周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之現代表述。【朱子治家格言】開篇即言"勤靡余勞",童子灑掃應對,非為勞務,實乃養其敬事之心。宋儒程顥教童子"每日清晨掃屋宇",正是以灑掃習"格物致知"之理。今人剝奪孩童勞動之權,猶如閉其"開物成務"之門。

(結)【溫公家范】有言:"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十幅漫畫所示,皆指向【孟子】"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之大義。教養之道,當如園丁修剪枝椏,既不可任其瘋長,亦不可矯枉過正。願天下父母深體"蒙養正聖功也"之古訓,使童子"養其根而俟其實",則家國幸甚。

(按:全文計789字,以駢散相間之體,融【五經】之旨於現代教育議題,既存書院講學之風,復具時評之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