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1 22:36
却说孔明闻鲁肃到,与玄德出城迎接,接到公廨。相见毕,肃曰:“主公闻令侄弃世,特具薄礼,遣某前来致祭1。周都督再三致意刘皇叔、诸葛先生。”玄德、孔明起身称谢,收了礼物,置酒相待。肃曰:“前者皇叔有言:公子不在,即还荆州。今公子已去世,必然见还。不识几时可以交割?”玄德曰:“公且饮酒,有一个商议。”肃强饮数杯,又开言相问。
玄德未及回答,孔明变色曰:“子敬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自我高皇帝斩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据一方。少不得天道好还2,复归正统。我主人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今皇上之叔,岂不可分茅裂土3?况刘景升乃我主之兄也,弟承兄业,有何不顺?汝主乃钱塘小吏之子,素无功德于朝廷,今倚势力,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而欲并吞汉土。刘氏天下,我主姓刘倒无分,汝主姓孙反要强争?且赤壁之战,我主多负勤劳,众将并皆用命,岂独是汝东吴之力?若非我借东南风,周郎安能展半筹之功4?江南一破,休说二乔置于铜雀宫,虽公等家小亦不能保。适来我主人不即答应者,以子敬乃高明之士,不待细说。何公不察之甚也!”
一席话,说得鲁子敬缄口无言5,半晌乃曰:“孔明之言,怕不有理。争奈鲁肃身上甚是不便。”孔明曰:“有何不便处?”肃曰:“昔日皇叔当阳受难时,是肃引孔明渡江,见我主公;后来周公瑾要兴兵取荆州,又是肃挡住;至说待公子去世还荆州,又是肃担承6。今却不应前言,教鲁肃如何回复?我主与周公瑾必然见罪。肃死不恨,只恐惹恼东吴,兴动干戈,皇叔亦不能安坐荆州,空为天下耻笑耳。”孔明曰:“曹操统百万之众,动以天子为名,吾亦不以为意,岂惧周郎一小儿乎?若恐先生面上不好看,我劝主人立纸文书,暂借荆州为本。待我主别图得城池之时,便交付还东吴。此论如何?”肃曰:“孔明待夺得何处,还我荆州?”孔明曰:“中原急未可图。西川刘璋暗弱7,我主将图之。若图得西川,那时便还。”肃无奈,只得听从。玄德亲笔写成文书一纸,押了字。保人诸葛孔明也押了字。孔明曰:“亮是皇叔这里人,难道自家作保?烦子敬先生也押个字,回见吴侯也好看。”肃曰:“某知皇叔乃仁义之人,必不相负。”遂押了字,收了文书。宴罢辞回。玄德与孔明送到船边。孔明嘱曰:“子敬回见吴侯,善言伸意05,休生妄想。若不准我文书,我翻了面皮,连八十一州都夺了。今只要两家和气,休教曹贼笑话。”
肃作别下船而回,先到柴桑郡见周瑜。瑜问曰:“子敬讨荆州如何?”肃曰:“有文书在此。”呈与周瑜。瑜顿足曰:“子敬中诸葛之谋也,名为借地,实是混赖。他说取了西川便还,知他几时取西川?假如十年不得西川,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05 伸意——致意,传语,转告。十年不还?这等文书,如何中用?你却与他做保。他若不还时,必须连累足下。倘主公见罪,奈何?”肃闻言,呆了半晌,曰:“恐玄德不负我。”瑜曰:“子敬乃诚实人也。刘备枭雄之辈,诸葛亮奸猾之徒,恐不似先生心地。”肃曰:“若此,如之奈何?”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8,别有区处。”鲁肃跼蹐不安9。
过了数日,细作回报:“荆州城中扬起布幡做好事10,城外别建新坟,军士各挂孝。”瑜惊问曰:“没了甚人?”细作曰:“刘玄德没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殡葬。”瑜谓鲁肃曰:“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11,荆州反掌可得。”肃曰:“计将安出?”瑜曰:“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12,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我今上书主公,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13。赚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14,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他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别有主意。于子敬身上,须无事也15。”鲁肃拜谢。周瑜写了书呈,选快船送鲁肃投南徐见孙权,先说借荆州一事,呈上文书。权曰:“你却如此糊涂,这样文书,要他何用?”肃曰:“周都督有书呈在此,说用此计,可得荆州。”权看毕,点头暗喜。寻思谁人可去,猛然省曰16:“非吕范不可。”遂召吕范至,谓曰:“近闻刘玄德丧妇,吾有一妹,欲招赘玄德为婿17,永结姻亲,同心破曹,以扶汉室。非子衡不可为媒,望即往荆州一言。”范领命,即日收拾船只,带数个从人,望荆州来。
却说玄德自没了甘夫人,昼夜烦恼。一日,正与孔明闲叙,人报东吴差吕范到来。孔明笑曰:“此乃周瑜之计,必为荆州之故。亮只在屏风后潜听。但有甚说话,主公都应承了,留来人在馆驿中安歇,别作商议。”玄德教请吕范入,礼毕,坐定。茶罢,玄德问曰:“子衡来,必有所谕。”范曰:“范近闻皇叔失偶,有一门好亲,故不避嫌,特来作媒。未知尊意若何?”玄德曰:“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18,安忍便议亲?”范曰:“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19?吾主吴侯有一妹,美而贤,堪奉箕帚20。若两家共结秦晋之好,则曹贼不敢正视东南也。此事家国两便,请皇叔勿疑。但我国太吴夫人甚爱幼女,不肯远嫁,必求皇叔到东吴就婚。”玄德曰:“此事吴侯知否?”范曰:“不先禀吴侯,如何敢造次来说?”玄德曰:“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吴侯之妹,正当妙龄21:恐非配偶。”范曰:“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常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今皇叔名闻四海,正所谓淑女配君子22,岂以年齿上下相嫌乎23?”玄德曰:“公且少留,来日回报。”是日设宴相待,留于馆舍。
至晚,与孔明商议。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主公便可应允,先教孙乾和吕范回见吴侯,面许已定,择日便去就亲。”玄德曰:“周瑜定计欲害刘备,岂可以身轻入危险之地?”孔明大笑曰:“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24,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玄德怀疑未决。孔明竟教孙乾往江南说合亲事。
孙乾领了言语,与吕范同到江南,来见孙权。权曰:“吾愿将小妹招赘玄德,并无异心。”孙乾拜谢,回荆州见玄德,言:“吴侯专候主公去结亲。”玄德怀疑不敢往。孔明曰:“吾已定下三条计策,非子龙不可行也。”遂唤赵云近前,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即将三个锦囊与云贴肉收藏。孔明先使人往东吴纳了聘25,一切完备。
时建安十四年冬十月,玄德与赵云、孙乾取快船十只,随行五百馀人,离了荆州,前往南徐进发。荆州之事,皆听孔明裁处。玄德心中怏怏不安。到南徐州,船已傍岸,云曰:“军师分付三条妙计,依次而行。今已到此,当先开第一个锦囊来看。”于是开囊看了计策,便唤五百随行军士,一一分付如此如此。众军领命而去。又教玄德先往见乔国老26。那乔国老乃二乔之父,居于南徐。玄德牵羊担酒27,先往拜见,说吕范为媒,娶夫人之事。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徐买办物件,传说玄德入赘东吴,城中人尽知其事。孙权知玄德已到,教吕范相待,且就馆舍安歇。
却说乔国老既见玄德,便入见吴国太贺喜。国太曰:“有何喜事?”乔国老曰:“令爱已许刘玄德为夫人,今玄德已到,何故相瞒?”国太惊曰:“老身不知此事。”便使人请吴侯问虚实,一面先使人于城中探听。人皆回报:“果有此事。女婿已在馆驿安歇,五百随行军士都在城中买猪羊果品,准备成亲。做媒的女家是吕范,男家是孙乾,俱在馆驿中相待。”国太吃了一惊。
少顷,孙权入后堂见母亲。国太捶胸大哭。权曰:“母亲何故烦恼?”国太曰:“你直如此将我看承得如无物28。我姐姐临危之时,分付你甚么话来?”孙权失惊曰:“母亲有话明说,何苦如此?”国太曰:“男大须婚,女大须嫁29,古今常理。我为你母亲,事当禀命于我。你招刘玄德为婿,如何瞒我?女儿须是我的。”权吃了一惊,问曰:“那里得这话来?”国太曰:“若要不知,除非莫为30。满城百姓,那一个不知?你倒瞒我。”乔国老曰:“老夫已知多日了,今特来贺喜。”权曰:“非也。此是周瑜之计,因要取荆州,故将此为名赚刘备来,拘囚在此,要他把荆州来换;若其不从,先斩刘备。此是计策,非实意也。”国太大怒,骂周瑜曰:“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直恁无条计策去取荆州31,却将我女儿为名,使美人计。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32,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你们好做作33。”乔国老曰:“若用此计,便得荆州,也被天下人耻笑,此事如何行得?”说得孙权默然无语。
国太不住口的骂周瑜。乔国老劝曰:“事已如此,刘皇叔乃汉室宗亲,不如真个招他为婿,免得出丑。”权曰:“年纪恐不相当。”国老曰:“刘皇叔乃当世豪杰,若招得这个女婿,也不辱了令妹。”国太曰:“我不曾认得刘皇叔,明日约在甘露寺相见:如不中我意,任从你们行事;若中我的意,我自把女儿嫁他。”孙权乃大孝之人,见母亲如此言语,随即应承。出外唤吕范,分付来日甘露寺方丈设宴,国太要见刘备。吕范曰:“何不令贾华部领三百刀斧手伏于两廊,若国太不喜时,一声号举,两边齐出,将他拿下。”权遂唤贾华,分付预先准备,只看国太举动。
却说乔国老辞吴国太归,使人去报玄德,言:“来日吴侯、国太亲自要见,好生在意。”玄德与孙乾、赵云商议,云曰:“来日此会,多凶少吉,云自引五百军保护。”
次日,吴国太、乔国老先在甘露寺方丈里坐定。孙权引一班谋士,随后都到,却教吕范来馆驿中请玄德。玄德内披细铠,外穿锦袍,从人背剑紧随,上马投甘露寺来。赵云全装贯戴,引五百军随行。来到寺前下马,先见孙权。权观玄德仪表非凡,心中有畏惧之意。二人叙礼毕,遂入方丈见国太。国太见了玄德,大喜,谓乔国老曰:“真吾婿也!”国老曰:“玄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34;更兼仁德布于天下。国太得此佳婿,真可庆也。”玄德拜谢,共宴于方丈之中。
少刻,子龙带剑而入,立于玄德之侧。国太问曰:“此是何人?”玄德答曰:“常山赵子龙也。”国太曰:“莫非当阳长坂抱阿斗者乎?”玄德曰:“然。”国太曰:“真将军也!”遂赐以酒。赵云谓玄德曰:“却才某于廊下巡视,见房内有刀斧手埋伏,必无好意,可告知国太。”玄德乃跪于国太席前,泣而告曰:“若杀刘备,就此请诛。”国太曰:“何出此言?”玄德曰:“廊下暗伏刀斧手,非杀备而何?”国太大怒,责骂孙权:“今日玄德既为我婿,即我之儿女也,何故伏刀斧手于廊下?”权推不知,唤吕范问之,范推贾华。国太唤贾华责骂,华默然无言。国太喝令斩之。玄德告曰:“若斩大将,于亲不利,备难久居膝下矣35。”乔国老也相劝。国太方叱退贾华。刀斧手皆抱头鼠窜而去。
玄德更衣出殿前,见庭下有一石块。玄德拔从者所佩之剑,仰天祝曰:“若刘备能勾回荆州,成王霸之业,一剑挥石为两段;如死于此地,剑剁石不开。”言讫,手起剑落,火光迸溅,砍石为两段。孙权在后面看见,问曰:“玄德公如何恨此石?”玄德曰:“备年近五旬,不能为国家剿除贼党,心常自恨。今蒙国太招为女婿,此平生之际遇也36。恰才问天买卦37,如破曹兴汉,砍断此石。今果然如此。”权暗思:“刘备莫非用此言瞒我?”亦掣剑谓玄德曰:“吾亦问天买卦,若破得曹贼,亦断此石。”却暗暗祝告曰:“若再取得荆州,兴旺东吴,砍石为两半。”手起剑落,巨石亦开。至今有十字纹“恨石”尚存。后人观此胜迹,作诗赞曰:
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
两朝旺气皆天数,从此乾坤鼎足成。
二人弃剑,相携入席。又饮数巡,孙乾目视玄德,玄德辞曰:“备不胜酒力,告退。”孙权送出寺前,二人并立,观江山之景。玄德曰:“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至今甘露寺牌上云“天下第一江山”。后人有诗赞曰:
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
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
二人共览之次,江风浩荡,洪波滚雪,白浪掀天。忽见波上一叶小舟行于江面上,如行平地。玄德叹曰:“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信有之也38。”孙权闻言,自思曰:“刘备此言,戏我不惯乘马耳。”乃令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驰骤下山,复加鞭上岭,笑谓玄德曰:“南人不能乘马乎?”玄德闻言,撩衣一跃,跃上马背,飞走下山,复驰骋而上。二人立马于山坡之上,扬鞭大笑。至今此处名为“驻马坡”。后人有诗曰:
驰骤龙驹气概多,二人并辔望山河。
东吴西蜀成王霸,千古犹存驻马坡。
当日二人并辔而回,南徐之民无不称贺。
玄德自回馆驿,与孙乾商议。干曰:“主公只是哀求乔国老,早早毕姻,免生别事。”次日,玄德复至乔国老宅前下马,国老接入。礼毕茶罢,玄德告曰:“江左之人,多有要害刘备者,恐不能久居。”国老曰:“玄德宽心。吾为公告国太,令作护持。”玄德拜谢自回。乔国老入见国太,言玄德恐人谋害,急急要回。国太大怒曰:“我的女婿,谁敢害他?”即时便教搬入书院暂住,择日毕姻。玄德自入告国太曰:“只恐赵云在外不便,军士无人约束。”国太教尽搬入府中安歇,休留在馆驿中,免得生事。玄德暗喜。
数日之内,大排筵会,孙夫人与玄德结亲。至晚客散,两行红炬,接引玄德入房。灯光之下,但见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立于两旁。諕得玄德魂不附体。正是:
惊看侍女横刀立,疑是东吴设伏兵。
毕竟是何缘故,且看下文分解。
1致祭——向死者祭奠。
2天道好还——天道:中国哲学术语,唯心主义者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好还:易于回还、报应。“天道好还”本《老子》第三〇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其事好还:指用兵这件事一定会有还报。清·魏源《老子本义》:“天道好还,则以兵强天下,非知道者也……物壮则老,此天道也,而违之者,是不道矣……李氏嘉谟曰:‘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是谓好还……自古至今,天道有或爽者哉?”意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理昭彰,循环不爽。
3分茅裂土——分茅:古代君王分封诸侯时,从五色土坛上取一方色土,覆以坛中央的黄土,包以白茅,赐给被封诸侯,象征给予土地和权力。裂土:亦作“列土”。割一块土地给予被封诸侯。“分茅裂土”本《逸周书·卷五·作雒》:“封人社壝,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于国中。其壝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舋以黄土。将建诸侯,凿取其方一面之土,焘以黄土,苴以白茅,以为土封,故曰受列土于周室。”壝:坛。骊:黑色。焘:覆盖。苴:包裹。又《尚书·夏书·禹贡》“厥贡唯土五色”汉·孔安国传:“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又汉·蔡邕《独断》:“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东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所封方之色,归国以立社,故谓之受茅土。”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是:先筑一五色土坛: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黑土,中央黄土。分封某方诸侯,即割取某方的土块,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被封者,以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引申以泛指皇帝赐给功臣爵位和土地,以示奖励和恩宠。
4半筹——犹半点儿。形容极少。筹:计数的筹码。
5缄口无言——缄口:闭口。缄:闭,封。“缄口无言”本“弭口无言”,出自《战国策·秦策二》:秦欲伐齐,而楚与齐联盟,楚王征询群臣对策。张仪力主绝齐助秦,瓜分齐国。陈轸表示异议,“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指陈轸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弭口:住口。事又见《史记·张仪列传》,文作:“楚王曰:‘愿陈子轸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意谓沉默不语或无话可说。
6担承——承受责任。
7暗弱——昏庸懦弱。《后汉书·董卓传》:“皇帝
8探细的——探事的细作。细作:参见第五回“细作”条注。
9跼蹐j ú j í局疾不安——跼蹐:通“局蹐”。“跼蹐不安”本《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毛亨传:“局,曲也。蹐,累足也。”孔颖达疏:“曲者,曲身也。累足,小步也。言天高,不敢不曲身危行,恐上触忌讳也。地厚,不敢不累足,惧陷于在位之罗网也。”朱熹集传:“言遭世之乱,天虽高而不敢不局,地虽厚而不敢不蹐。”形容因忧虑而心神不宁的样子。
10扬起布幡做好事——意谓挂起招魂幡,由僧道设坛做道场以超度亡灵。
11束手就缚——束手:捆住双手。就:接受。缚:捆绑。“束手就缚”或本“束身就缚”,出自晋·段灼《上疏追理邓艾》见《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束身:约束自身,比喻归顾。意谓捆住自己的双手,任凭别人来捆绑。形容无力反抗而甘心被捉或被俘。
12居常——日常,平常,平时。
13入赘——男子到女家做上门女婿。
14能勾——即能够。勾:通“够”。
15须——这里是可以、自然之意。
16省x ǐ ng醒——这里是想起、想到之意。
17招赘——女家招男子到家里成亲。
18骨肉未寒——骨肉:指人的尸体、尸骨。“骨肉未寒”本“身尚未寒”,出自《三国志·蜀志·魏延传》:诸葛亮将死,知魏延将图谋不轨,授杨仪等防延之计。亮死,延果欲谋反,仪等按计而行。“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指诸葛亮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意谓人的尸骨还没有完全僵冷。指人刚死不久。
19中道而废人伦——指中年丧妻而不再续娶。中道:中途。引申为中年。人伦: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这里指夫妻。
20奉箕帚——参见第三十三回“执箕帚”条注。
21妙龄——青春年少。
22淑女配君子——语本《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谓淑女嫁给君子十分般配。淑女:贤惠的女子。君子:德才兼备的男子。
23年齿上下——年龄大小。
24半筹不展——筹:计数的筹码。引申为计策,谋略,办法。展:施展。语或本“一筹不画”,出自宋·向滈《如梦令》其八见《全宋词》:“厮守许多时价,谁信一筹不画。相送到矾园,赢得泪珠如泻。”画:通“划”。谋划。意谓毫无办法或无计可施。
25纳聘——古代婚礼之一。即男家送礼金给女家以表示定亲。《史记·大宛列传》:“天子问群臣,议计,皆曰:必先纳聘,然后乃遣女。”
26乔国老——或谓名玄。国老:指告老致仕的御、大夫、士。《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国老皆贺子文。”孔颖达疏:“《王制》云:‘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然则国老者,国之卿、大夫、士之致仕者也。”
27牵羊担酒——这里是指以羊、酒为礼物送人之意。
28将我看承得如无物——把我看待得好像不存在,也就是不把我放在眼里。
29男大须婚,女大须嫁——语本“男大须婚,女长须嫁”,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六·天衣怀禅师法嗣·侍郎杨杰居士》据二〇卷本:“礼部杨杰居士,字次公,号无为。历参诸名宿,晚从天衣游。衣每引老庞机语,令研究深造。后奉祠泰山,一日鸡一鸣,睹日如盘涌。忽大悟,乃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书以寄衣,衣称善。”明·瞿汝稷《指月录》引作“男大须婚,女大须嫁”。意谓男子成年后就应该娶亲成家,女子成年后也应该出嫁。
30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语本“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见《文选》卷三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意谓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表示只要做了坏事,终究是隐瞒不住的。
31直恁rèn认——竟然如此。
32望门寡——古代女子订婚未嫁而夫死之谓。
33好做作——干得好事。
34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语出《旧唐书·太宗纪上》:“太宗时年五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见太宗,曰:‘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意谓有做帝王的贵相,将来必做帝王。
35膝下——本指幼儿时常倚偎于父母的膝前。引申以指父母身边。这里指岳母身边。
36际遇——机遇,时运。
37问天买卦——实为自己捣鬼,以求心理上的安慰。其方法是将自己的某个愿望能否实现由某件事能否做到来判定。
38信——确实,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