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70|回復: 2

[诗词讲座] 〖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什么意思

[複製鏈接]
455d8cc27d09216a098f50aa5af87396.jpg

〖清平乐·年年雪里〗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点击上方音频,听主播朗读〖清平乐·年年雪里〗

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代: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3d9371e4f7879dae825146cd7da311c6.jpg

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译文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注释

挼(ruó):揉搓。海角天涯:犹天涯海角。本指僻远之地,这里当指临安。萧萧两鬓生华: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故应:还应。

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赏析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饱经沧桑之后,内中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了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7-25 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平乐·年年雪里》词心抉微
李清照此阕以梅花为经,以人生为纬,构织出一幅跌宕起伏的生命图卷。"常插梅花醉"五字,实为解读全词之锁钥。

一、意象溯源:梅花的双重象征
"常插梅花醉"出自《岁时杂记》"都人插梅"习俗,然易安此句别有怀抱。梅花在宋人审美中兼具"清供之雅"与"比德之象":
1. 物质层面:宋代仕女有"鬓插梅花"风尚,《武林旧事》载临安女子"戴雪柳、闹蛾、玉梅"为饰
2. 精神层面:林逋"疏影横斜"赋予梅以隐逸品格,易安此处则注入生命激情。"醉"字非酒醉,实为《金石录后序》中"甘心老是乡"的审美沉醉

二、词脉解析:三境递进的时空结构
全词通过三个时空场景展现生命况味:
1. 少年境(年年雪里)
"醉"字活用《诗·小雅》"既醉以酒"句式,却易酒为梅,暗合《漱玉词》中"理罢笙簧"的闺阁雅趣。此时之梅是《山花子》"手种江梅渐好"的生命欢愉

2. 中年境(挼尽梅花)
"无好意"典出《楚辞·九辩》"憯悽增欷",揉梅动作暗喻《怨王孙》"莲子已成荷叶老"的婚姻危机。"清泪"意象可参证《醉花阴》"玉枕纱橱"之孤寂

3. 晚年境(今年天涯)
"萧萧两鬓"化用《诗·小雅》"何草不黄"句式,与《声声慢》"满地黄花"形成互文。"看取风势"实为《永遇乐》"落日熔金"时代悲音的延续

三、词艺探赜:易安体的时空压缩术
1. 意象密度:全词28字中"梅"字三现,形成《文心雕龙》所谓"复意重旨"
2. 时空折叠:通过"年年—今年"的蒙太奇剪辑,实现杜甫《秋兴》式的今昔对照
3. 知觉通感:"醉"(味觉)、"清泪"(触觉)、"风势"(听觉)构建多维感知场

四、词史定位:南渡词人的生命寓言
此词实为《漱玉词》的微缩版:
上阕存《点绛唇》"蹴罢秋千"的明快
下阕启《渔家傲》"天接云涛"的沉郁
末句"难看梅花"与姜夔《暗香》"几时见得"形成南北宋咏梅词的命运呼应,见证着词体从闺阁咏物到家国寄托的升华。

要之,"常插梅花醉"非止于簪花习俗的再现,实乃易安以生命淬炼的艺术结晶。梅花在此既是审美客体,更是主体精神的物化,最终升华为中国士大夫"岁寒心"的文化符号。
彭門波爺 發表於 2025-7-26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平乐·年年雪里》词心发微
——论李清照梅花意象的生命书写

李清照《清平乐》以「常插梅花醉」为词眼,实乃词人生命史之缩影。此五字须从三重维度解会:

一、物质层面之「插梅」
宋代仕女确有簪花习俗,《武林旧事》载临安「雪后梅开,贵家遣鬟争采」。然易安所醉非止鬓边妆饰,更在「挼尽梅花」之细腻触觉与「满衣清泪」之情感投射。梅花在此既是审美客体,亦为情感载体,其「揉搓」动作暗含《诗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之惆怅遗韵。

二、精神层面之「醉梅」
「醉」字当与陶渊明《饮酒》「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同参。词人早年「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的率真,至中年转为「无好意」的疏离,恰似李后主「林花谢了春红」之慨。梅花在此成为生命意识的镜像,其由盛转衰的物象变化,正对应词人从「常插」到「难看」的心境迁移。

三、时空层面之「年年」
「年年雪里」四字构建双重时空:物理时间上,形成「少年—中年—晚年」的线性对比;心理空间上,「海角天涯」与「故园梅花」构成张力。这种时空错位手法,可比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的句法结构,而「晚来风势」更暗用《古诗十九首》「思君令人老」的比兴传统。

结语:此词以梅花为经,以泪痕为纬,织就词人生命锦缎。末句「难看梅花」之「难」,非仅目力不济,实乃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至境。今人读此,当于雪梅掩映处,窥见易安居士跌宕人生投射在宋词镜面上的永恒光影。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