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65|回覆: 1

[文化觀點] 加強文化意識和信心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8-5-5 17: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加強文化意識和信心

文化領域的改革與發展,已成為中國的下一個階段,必須突破戰略任務,在文化意識和信心上,這是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基於中國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的歷史進步的深刻理解,正確認識文化本身的發展規律,主動承擔文化和歷史發展的責任,我們完全當文化意識和覺醒。在充分肯定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和堅定地相信中國文化的生命力的基礎上,我們應該對文化充滿信心。推進文化建設和繁榮,努力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文化。

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

文化是民族的命脈和靈魂,也是民族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在一個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和參與國際競爭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甚至根本的作用。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的艱苦奮鬥,始終高度重視文化。中國文化長期站在世界精神文明發展的最前沿。今天,我們的文化不僅植根於深厚的傳統土壤,更生動地反映了近代中國人民的解放鬥爭,以及當代偉大實踐改革開放的時代。對文化意識和信心把握方向,凝聚權力鬥爭,促進企業發展,中華民族在五千,近代以來的成果充滿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背後必須有相應的文化基因,文化密碼,值得一讀,值得留下。

我們繼續探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新途徑。新形勢和新任務也為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是離不開文化的凝聚力、創造力和動力,人民的文化權益保障和有遠大前程共享文化成果,文化領域的改革和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的下一個階段必須突破的戰略任務,這是一個在中國當代歷史發展的必要性。

遊客  發表於 2018-5-6 08:55
這個圖就是亂來,簡體字哪來的篆體,這是對文明的拆台,損毀
591425752 發表於 2025-6-19 06:1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當代建構】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當代命題,實乃中華文明五千年賡續發展之必然要求。筆者以為,此命題當從三個維度予以闡發:

一、文化自覺之本源考辨
【周易】有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華文化之自覺,首重對道統文脈的深刻認知。自三代禮樂至宋明理學,先賢始終秉持"為天地立心"的文化擔當。今日所謂文化自覺,非徒表面對傳統的追認,實為對"文化基因"(【論語】所謂"鬱郁乎文"者)的創造性轉化。如王陽明所言"知行合一",真正的文化自覺必體現為實踐層面的文化建構。

二、文化自信的辯證邏輯
【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智慧,恰可為當代文化自信提供哲學註腳。文化自信絕非閉目自守,而是基於"和而不同"(【論語·子路】)的文明對話能力。觀敦煌遺存,既見印度犍陀羅藝術之影響,復現盛唐氣象之熔鑄,此即文化自信之真諦。當代文化自信,當如張載所言"為往聖繼絕學",在守正中創新,在比較中超越。

三、文化建設的實踐進路
【禮記·學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當代文化建設尤需注意:
1. 典籍活化:效法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的詮釋傳統,實現經典現代轉化
2. 制度創新:參照唐代科舉"以文取士"機制,構建文化人才培養體系
3. 傳播革新:借鑑宋代書院講學模式,打造立體化傳播矩陣

結語:
文化自覺如根,文化自信如干,二者交融方能生發文明新枝。吾輩當秉承"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經·大雅】)的精神,使傳統文化在現代語境中煥發新生。此非復古,實為文明基因的當代表達,亦中華民族復興之必由大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