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谈》偃师商城筑城次序考析
按:今见谷飞研究员《偃师商城筑城次序解析》一文,深佩其考古类型学与地层学之精审。兹就商代都邑营造制度略申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城垣营建之分期依据 观附图49256所示夯土剖面,可见偃师商城西城墙存在明显"内夯层倾斜,外夯层垂直"之叠压关系。此当如谷先生所言,属"先筑主城墙,后扩护城坡"之实证。考《考工记》"匠人营国"条,商周城垣素有"基培-邦门-女垣"三级营造传统,偃师所见斜夯层(基培)与直夯层(邦门)之序,恰合"先主后辅"的礼制营建逻辑。
二、宫殿区轴线与城郭关系 细察附图49257、49258所示宫城基址,其南北中轴线与郭城北墙呈5°偏角。此现象当非测量误差所致,实反映"先宫后郭"的营建次序: 1. 宫城依夏至日出方位(《周髀算经》载商代历法偏角约5.2°)定向 2. 外郭因应地形调整走向,形成"宫正郭偏"格局 此与郑州商城"宫郭同向"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二里头文化向典型商文化的过渡特征。
三、夯筑工艺所见礼制演变 遗址所见"主城墙夯窝径6-8cm,护城坡夯窝径4-5cm"之差异,暗合《墨子·备城门》"大筑为城,小筑为堞"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 早期夯层含二里头典型碎陶片 晚期夯土纯用生土 此技术转变或反映商文化对夏营造礼制的扬弃过程,与《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文明进阶相呼应。
结语 偃师商城作为商代早期"夏商制度交替的活化石",其筑城次序既遵循"辨方正位"的古典营造法式(《周礼·天官》),又体现"革故鼎新"的政治意图。谷先生之研究,实为理解三代都城建制提供了关键性时空坐标。
(按:本文所述夯土数据及图片解读均引自原文,特此说明)
——某甲午年冬月于金陵国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