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都有防患于未然的智慧。无论是中医,治未病不治已病;还是中国式管理,以礼乐、政刑来治国,首重礼乐,后面才是政刑。这都是要防患于未然,不是等世象乱得很严重了,再给以严刑苛法治理,而是讲礼乐,培养起人们文质彬彬的行止,这样才不会去做过分的事。如果到泰卦的时候就很得意。人一得意,容易忘形,那就没有智慧了,就等于你没有学〖周易〗。 后面再解释『乾乾』。『以乾接乾』,『三』这个爻,九三这个爻,是在下卦之上,在上面是乾卦☰,在下面也是乾卦☰。它是在二乾之间,所以叫作『乾乾』。在两乾交接的地方,这个处境是很难的,很难处,『故曰「乾乾」』。『虞注震』,虞翻在注解震卦的时候,注解到六五的时候,『六五云「厉,危也」,』就是他在解释震卦的爻辞时,把『厉』解释成危险。『详见彼注』,详细的就看虞翻注解的震卦六五那一爻。实际上是震卦六二那一爻,查那一爻虞翻的注解,是很详细的。 后面讲『二变,三互坎为「惕」。』『二变』就是指乾卦☰的九二一变。阳爻在阴位,不当位,不正,所以要把它变过来,内卦就变成离卦☲。九三这一爻,变成坎卦☵。什么叫变成坎卦?前面讲过互卦、互体,就是二三四这三爻又成了一个卦,这一卦就是坎卦,九三这一爻,就变成坎卦了。就是下面九三变成了六二,二三四这三爻互体,九三在当中是一个坎☵,『三互』为坎,就是这个意思。 『为「惕」』,坎卦有「惕」,有心忧的意思。『坎』,我们经常说『坎难』。坎,带给人心里有忧闷,有警惕的。『乾乾』这个『惕』,就是『泰否之际』,泰卦与否卦之间,阳道发生危机了。 『故「夕惕若,厉」。』『夕惕若厉』这几个字,在〖周易集解纂疏〗这个本子里,是四个字一句,这是古注,汉儒都是这么解释的,也是这么句读的,叫『夕惕若厉』,这四个字是一句话。 到了唐朝的孔颖达,他在作疏的时候,就把『夕惕若厉』句读给变了,他说『夕惕若』这个『若』字,应该当作语助词。如果按照汉儒的断句,『夕惕若厉』,『若』,就当作副词讲,是形容『厉』。『若厉』是什么?好像『厉』,如同『厉』,似乎『厉』。就好像这个『厉』是不实在的。所以『若』应该当语助词讲,这是孔颖达的认为,所以他把这个断句就断成了『夕惕若,厉』。孔颖达是注解王弼的〖周易注〗,王弼还是原来的断句法,就是『夕惕若厉』,所以孔颖达解释完之后,还是按照王弼的断句法解释。 到了宋朝的朱子,明朝的来知德,再到后来的何楷,也都是照这样注解的。就是『夕惕若』,然后『厉』。我们在读的时候,读『夕惕若厉』也可以,读『夕惕若,厉』也可以。但是解释的时候,最好给它解释成『夕惕若』,然后『厉』。因为根据孔子的〖文言传〗里讲,『厉』当实在讲,就是实实在在有这个『厉』,『故「夕惕若,厉」』,这样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