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05|回覆: 1

[儒家代表人物] 趙去疾:孔子生年月日考異

[複製連結]
余覺中 發表於 2022-10-2 22: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春秋·公羊傳】:
魯襄公二十有一年,冬,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皇極經世書】:『己酉歲,周靈王二十年,魯襄公二十有一年也。』
【傳】之【注】曰:『時歲在己卯。』誤也。
【春秋】書『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則庚子在十月二十一日,而十一月無庚子,【傳】亦誤也。
【春秋·穀梁傳】:
魯襄公二十有一年,冬,十月,庚辰朔。庚子,孔子生。
【傳】以為十月是也。
【春秋·左氏傳】:
魯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
【皇極經世書】:『壬戌歲,魯孔子卒。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哀公十有六年也。』【傳】之【注】曰:『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生,今年七十三也。』則是以為庚戌歲周靈王二十有一年,魯襄公二十有二年,而孔子生也。與【公】【谷】二【傳】不合,【傳】之【注】又曰:『四月十八日,乙丑,無己丑。己丑,五月十二日。日月必有誤。』
【史記·世家】:
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史記】書孔子生年及書年七十三,則【左氏傳】之【注】所據也。其書孔子卒年及書卒日己丑之誤,則【史記】因左氏所書而未之考也。
【史記索隱】:
【索隱】曰:【春秋·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孔子生。【史記】以為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若孔子以魯襄公二十一年生,至哀公十六年為七十三,若襄公二十二年生,則孔子年七十二,【經】【傳】生年不定,使孔子壽數不明。
【索隱】之說謂【公羊】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為庚戌歲首,故誤以為十一月,此為得之。蓋十月有庚子,而十一月無庚子,此【公羊】之誤也。當以【穀梁傳】十月庚子為正,蓋庚子在十月二十一日爾,然據【索隱】所指,魯哀公十六年,歲在壬戌,上溯襄公二十一年,歲在己酉,則孔子年七十四,今以為七十三是少一歲。【索隱】又以襄公二十二年庚戌至哀公十六年壬戌為七十二,亦少一歲。此則【索隱】之誤也。
【闕裏譜系】洪興祖所著
洪氏之說非【公羊】,取【穀梁】,譏【索隱】,似是矣,然謂自襄公二十一年十月至哀公十六年四月,實七十四年。【春秋】用周正,周之十月乃夏之八月,周之四月乃夏之二月,此洪氏之誤也。又曰孔子實七十四歲,太史公讀【公羊】誤以十一月為建子之月,於周為明年歲首,故遂以孔子為七十三歲,此亦洪氏之誤也。
【春秋】,魯史之舊名,孔子因魯史以修【春秋】。隱公元年不書曰『冬,十有一月』,而曰『春,王正月者』,使孔子為政於天下,則必行夏之時,故先書『春』以表四時之首,又書『王』以見時王實以建寅為正月,而不以建子為正月也。其書王二月者,建卯之月,王以為二月,而不以為四月;其書王三月者,建辰之月,王以為三月,而不以為五月;以見【春秋】但行夏時,而非改正朔也。然則孔子生為冬十月建亥之月,孔子卒為夏四月建巳之月,明矣。司馬遷博極群書,而去孔子之時為近,其書孔子之生卒年月必不誤也。
【東家雜記】孔子四十七代孫孔傳所述
【雜記】曰:『周靈王二十一年己酉歲,即魯襄公二十二年也。當襄公二十二年冬十月庚子日,先聖生。』又曰:『周敬王四十一年辛酉歲,即魯哀公十六年也。當哀公十六年夏四月乙丑日,先聖薨。先儒以為己丑者誤也。』
【雜記】所書生年月日與【穀梁傳】合,是為冬十月二十一日庚子無疑,所書薨年月日與【左氏傳】合,是為夏四月十八日乙丑無疑。然以生年為己酉歲,則是周靈王二十年,魯襄公二十一年也。若以為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則是庚戌歲矣。其書卒年以為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哀公十六年,則是壬戌歲矣。今以為辛酉歲,亦非也。蓋生年既移庚戌歲為己酉歲,則薨年遂亦移壬戌歲為辛酉歲,以求合於【史記·世家】之七十三歲,而不知生於己酉之年而已得庚戌歲節,此又【雜記】之誤也。按【公羊傳】以先聖生日為冬十有一月,則是年十一月無庚子,【左氏傳】以先聖薨日為己丑,則是年四月無己丑,【史記】以先聖之年為七十三,則自己酉歲至壬戌歲為七十四,此今昔之所疑也。今考春秋長曆,周靈王二十年己酉歲八月置閏,以曆法積之,則大雪節當在十月十七日或十八日,是為十一月朔氣。又三四日方為庚子日,是先聖之生已在建子之十一月節氣矣。既入十一月節氣,則是襄公二十二年庚戌歲首無疑。【公羊傳】之書十一月若誤也,而實不誤也。【史記】以為襄公二十二年,而又以孔子為年七十有三,亦未嘗誤也。穀梁氏於年於月皆據實書,公羊氏於年據實書而於月以節書,謂有日可表也。司馬氏之筆則於年即以節書,三者皆非誤矣。先聖薨日,則左氏之誤無疑,亦以春秋長曆考之,是年夏四月戊申朔,有乙丑,無己丑,無可疑者。
右因見江西轉運司新刻【東家雜記】,尹梅津為之跋,謂今四月八日浮屠氏盛為香花供,問之,則曰佛生日也。吾徒衣逢掖之衣者,深衣大帶者,問以孔聖生之日,則愕眙左右顧,莫知所以為對。非闕歟?去疾讀之,猶有疑焉。此孔氏家傳,不應有誤者,因為之考訂如上。蓋其冬夏之月,庚子乙丑之日不誤也。特以一戌為二酉,則歲名之誤爾。按【雜記】既以【左傳】卒日己丑為先儒之誤,而定以乙丑為是,則魯哀公十五年辛酉歲四月甲申朔亦無乙丑,則又以見是壬戌歲無疑矣。薨年壬戌,則生年庚戌,於經於史皆合,而又何疑乎?輒書以寄臨汝書堂,使每歲用十月二十一日及四月十八日,行食必打素,居喪不飲酒食肉。忌日,喪之餘也。若生日,則念親之深,故亦不飲酒食肉也。王通氏曰:『吾於夫子受罔極之恩,當以父母之禮行之。』
辛亥淳祐十一年秋九月戊午朔去疾謹書
【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聖賢之屬·東家雜記】
余覺中點校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馬奇 發表於 2025-4-17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生年考異辨正

趙君去疾所撰【孔子生年月日考異】一文,爬梳【公】【谷】【左】三傳及【史記】【皇極經世】諸書,辨析精微。然其間猶有可商榷處,今試為辨正。

【公羊傳】載"魯襄公二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之說,趙君指其"十一月無庚子"之誤甚是。然【穀梁傳】"十月庚子"之說,實為確論。考周正建子,十月即夏正八月,庚子在十月二十一日,干支相合無訛。邵雍【皇極經世】系年己酉,與三傳紀年吻合,可證【公羊】"十一月"當為"十月"傳寫之訛。

至若【左傳】註疏謂襄公二十二年生者,實因杜預誤讀【史記】所致。太史公采周正紀年,以建子之月屬次年,遂將十月庚子誤系二十二年。司馬貞【索隱】已明其故,然其推算孔子壽數"七十二"之說,乃未計及逾年改歲之義。自襄公二十一年(己酉)至哀公十六年(壬戌),實得七十四載,洪興祖【闕裏譜系】所言為是。

趙君指洪氏"周十月乃夏八月"之說為誤,此論可酌。周正十月確為夏正八月,然洪氏謂"實七十四年"不誤。蓋古人計齡有虛歲、實歲之別,孔子所謂"七十有三"乃謙辭虛指,非實算也。

要之,孔子生年當從【穀梁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卒年依【左傳】"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享壽七十四歲。太史公之誤在於曆法換算,非有意乖違經傳。後世學者當明三代正朔之異,辨虛歲實歲之差,方可不惑於載籍異同。
破魔狂魈 發表於 2025-4-22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生卒年月考辨】
趙君去疾所論孔子生年之異,實為經學史上聚訟千載之公案。今就三【傳】、【史記】及諸家註疏,略陳管見如次:

一、生年干支辨正
【公羊傳】載襄公二十一年(己酉歲)十一月庚子生,【穀梁傳】則繫於同年十月庚子。考【春秋】經"十月庚辰朔"之文,庚子當為十月二十一日,十一月實無庚子日,足證【公羊】月次有誤。司馬貞【索隱】謂"周正十一月屬明年"之說未諦,蓋周正建子雖以十一月為歲首,然【春秋】用魯曆,魯行周正而記事仍依夏正月份,不當以曆法更易解釋經文字誤。當從【穀梁】十月之說為確。

二、生年歲差考異
【左傳】註疏及【史記】主襄公二十二年(庚戌歲)說,與【公】【谷】相差一歲。此差異實源於年齒計算方式:【左傳】注謂"七十三"乃虛齡計法(含出生年),若依【穀梁】二十一年說,至哀公十六年(壬戌)實為七十四虛歲。邵雍【皇極經世】系年與【穀梁】合,其歷算體系可佐證己酉歲說之可信。

三、卒日記載勘誤
諸書皆載四月己丑卒,然據【左傳】注"四月十八日乙丑"及【長曆】推演,己丑實屬五月。此誤當系傳寫過程中"乙丑"誤作"己丑"所致,非關曆法。錢大昕【廿二史考異】已詳辨其訛,可成定讞。

四、壽數計算通釋
若從【穀梁】二十一年說:
生年己酉(前552)→卒年壬戌(前479)
虛齡:552-479+1=74歲(古人計歲法)
實足:73周歲
【史記】"七十三"之說,或據實足年齡,或傳本有訛,未足為病。

要之,孔子生年當從【穀梁傳】魯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前552年10月9日),卒年從哀公十六年四月乙丑(前479年3月9日),享年七十四虛歲。此說既合曆算,亦契經傳,可息諸家之爭。至於月日差互,蓋由秦漢之際簡牘傳抄致誤,非關聖德,讀者當以義理求之,不必拘泥於數字之異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