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4|回覆: 3

[中醫入門] 民間中醫不可怕,拿着證騙人才最可怕!

[複製鏈接]
趙偉民 發表於 2020-6-1 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日本中醫為什麼發展得好!是因為日本國民形成了一種傳統,那就是慢性病看中醫,急病看西醫。由於絕大多數都為慢性病,日本人90%以上有病都是首選中醫,正是有了國民的支持,日本中醫藥產業才藉助國內市場迅速發展起來。中國的中醫為什麼發展得差!就是因為代表着中醫形象的那幫人,治病療效差強人意,使國民覺得中醫不科學,是騙子,最終拋棄了中醫,沒有了國民的支持,中醫江河日下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對國民來說,它才不管什麼中醫或西醫,能治好病就是好醫學,治不好病都是壞醫學。日本為什麼幾十年前開始大力發展中醫,就是西醫對慢性病無能為力,而中醫對它們有較好的療效!歐美各國為什麼也開始重視中醫,就是看到了中醫治好了西醫治不好的疾病。比如英國,中醫第一次大發展就根源於中醫治好了西醫治不了的皮膚病,進而被英國主流媒體,例如【衛報】【觀察家】、BBC等競相報道,其中英國電視台BBC1收視率最高的節目EQD在黃金播放時段,用半個小時報道了中醫成功治療濕疹的事件,進而使中醫在英國打開了市場。

中醫在中國幾千年來經久不衰,原因就在於療效,它使中國人經受了惡劣疾病的考驗,從而持久地存在下來。可笑的是,自從八國聯軍靠着洋槍洋炮打進北京,使中國簽定了大量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的高層就開始迷信西方科學,迷信西醫,這還不算,他們還要政府廢除中醫,比如民國時期就提出了這樣的議案,之所以沒有得逞,是因為中醫的療效比西醫好。當時,民間中醫為了證明中醫比西醫好,就和西醫之間進行了PK!拿出十個病號,讓西醫先挑五個,剩下的歸中醫,看誰治療的效果好,結果中醫完勝西醫,使廢除中醫的議案無疾而終。

解放後,毛澤東特別重視中醫,同樣是因為中醫治好了西醫治不好的病。比如當年毛澤東在延安得了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時痛得胳膊都抬不起來,吃了不少西藥仍不見效。後來民間中醫李鼎銘給毛澤東看病,吃了四副中藥就好了,而當是毛澤東身邊的醫生都不同意他用中藥。後來,毛澤東的胃病和風濕性關節炎同時發作,也是李鼎銘用中藥加按摩的辦法治好了。中醫簡便易廉,可以解決中國當時一窮二白情況下的民間醫療問題,於是毛澤東大力發展民間中醫(赤腳醫生制度),也鼓勵西醫學習中醫,最終使貧窮國家的醫療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現在的很多民間老中醫都是那時候成長起來的。

79c200e3e407053b6b7e5fecdb8e701e.jpg

可笑的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文化全盤西化,中醫也被視為不科學的東西,落後的文化被排擠。尤其是民間中醫,成了不科學的代表,被主流的醫學界視為應該淘汰的,於是就制定了【醫師資格法】,民間中醫一下子成為非法行醫,被打擊的對象。剩下的官科中醫就成了中醫的代表,可他們絕大多數都不會臨床治病,因為他們所學的中醫不是經典,而是被西醫改造過的中醫。西醫的特點是什麼?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就是病藥機械對應,學了那個西醫改造過的中醫,腦子裡就只有西醫的病藥機械對應了,中醫的靈魂——辯證論治沒有了,當然療效就強差人意了。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西化的中醫治不好任何病,就是機械地病藥對應也能夠偶爾治好幾個案例,不過,對絕大多數來說,基本上療效不佳,沒有了療效,再加上了科學主流反中醫的宣傳,中醫就成了不科學的東西,被淘汰的東西,幾十年下來,中醫是一代不如一代,國民有病找中醫的比例越來越少,到了現在,已經不到5%,可以這樣說,基本上被國民淘汰了。

西醫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它把病因單調地歸於局部的細胞病變,其實,細胞病變根本不是病因,而是疾病的結果,因為細胞相對於它所依賴的組織液環境來說,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之所以病變,並不是細胞的原因,而是整體的管理出了問題。不知道去恢復整體的管理,只是一味地歸罪於局部的細胞,即使消除了一些表症,也是治標不治本。

與西醫相比,中醫對病因的認識更科學,它把疾病的外因歸於人與自然的矛盾激化,疾病的內因歸於不平衡引起的整體管理失控,而中醫就是一門恢復人體管理的學問,因為按照中醫總結的『整體決定局部』的大自然規律,我們不用看什麼病名,只需要看整體不平衡的關鍵點在哪就行了,只要恢復了整體的平衡,整體的管理就恢復了,病變細胞就會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

可憐的是,現在中國的中醫正宗不是歷史上的中醫,而是經過西醫改造過的科學中醫,病因也不是整體的管理出了問題,而是也歸罪於局部的細胞,治病也不是恢復整體的管理,而是病藥機械對應。如此一來,變成了西醫的附屬品,不用說,治病也象西醫一樣,不僅治標不治本,而且對待疑難雜症無能為力,中醫的優勢全丟了。

現在的中國誰代表着中醫的形象?當然是那些考了證的『中醫』,其實,這個證西醫反而容易考得過,純粹的中醫反而難過。這就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現象,西化的中醫成了中醫的代言人,他們不懂臨床治病,卻是合法的中醫;而民間中醫臨床治病的效果更好,但卻是非法行醫。如此的劣勝優汰,中醫不衰敗也不可能了!

是啊,代表着中醫形象,卻敗壞着中醫的形象,主要就是那些拿了證的中醫。其實,他們哪裡是中醫,分別就是西醫。中醫是全科,不管什麼病,它都是一種方法,那就是恢復整體的管理。而我們現在的中醫都是分科的中醫,說明他們根本不是真正的中醫,雖然也用中藥,但那也是典型的西醫用法。更可笑的是,那些正規的中醫院,現在也搞什麼中西醫結合,用精密儀器診斷,用中藥和西藥組合來治病,丟棄瞭望聞問切,辯證論治,這還是中醫嗎?

9bfbd68585a433e91902fdf6dce49351.jpg

中醫要發展,肯定需要大量中醫人才,這就需要我們建立一個優勝劣汰的制度,把高水平的中醫優選上來,把那些水平差的中醫淘汰下去。可我們過去卻是劣勝優汰,不懂臨床治病的成了高級中醫,他們進入了中醫科研機構,中醫藥大學,中醫院,西醫院的中醫科,而懂臨床的民間成了非法行醫,他們動不動就被罰款、關門,進行以非法治藥的罪名關進去。如此的管理,中醫有好結果嗎?結果都是大家看到的,中醫持續走向了衰落,而且毫不回頭。

當今之際,就應該以療效為標準,對所有中醫進行考核,不管你拿證幾年,不管你的職務多高,只要臨床上通不過,都要被取消中醫行醫資格。不管你是師承的中醫,還是自學的中醫,只要臨床上考得過,都要被賦予中醫行醫資格,高水平的中醫脫穎而出,才能夠提高療效,讓國民對中醫恢復信心,有了國民的支持,中醫的發展才有希望。

明月圓缺 發表於 2025-4-10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存廢之爭與療效為本的醫學正道】

拜讀閣下宏論,深感閣下對中醫發展癥結的洞察。然其中涉及若干歷史認知與醫學理念問題,容不佞以【黃帝內經】"治病必求於本"之旨,略陳管見。

一、證照之辨實為末節
今人所執"執照迷信",恰與中醫"辨證論治"精髓相悖。東漢張仲景【傷寒論】載方113首,皆未聞需官府批文。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明言:"大醫精誠,先發大慈惻隱之心",此乃真"執照"。觀今日某些持證者,開方不過三分鐘,問診不逾十句,此非"以書證醫"之弊乎?

二、中日醫道分流之鑑
江戶時期丹波元簡【醫賸】記載,日本漢醫始終恪守"先證後藥"傳統。反觀我國,自清末"廢止中醫案"後,中醫教育漸失"師帶徒"傳承之髓。民國惲鐵樵先生曾痛陳:"今之教中醫者,竟以西醫解剖為綱,是猶持燭照淵也。"日本漢方存續之秘,正在其未將【傷寒論】拆解為分子式。

三、療效實證的古今對話
閣下所舉延安醫案,正合【漢書·藝文志】"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之訓。然需辨明:1958年"西學中"運動中,真正成就者如岳美中、方藥中諸先生,皆主張"中醫為體,西醫為用"。當代屠呦呦獲諾獎,恰證明【肘後備急方】等古籍仍蘊大智慧。

四、文化自覺與醫學正道
北宋【蘇沈良方】有云:"醫之為藝,難矣哉!非通乎天地人之故,烏足以言醫?"中醫之困,實為文化自信之困。觀今日韓醫申遺、日本漢方壟斷國際市場,我輩當思:唐代王冰注【素問】時"拯黎元於仁壽"的宏願,豈能止步於執照之爭?

結語:
【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中醫存廢不在證照有無,而在能否"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願與閣下共思:何不效法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之精神,使中醫真正回歸"上醫醫國"之大道?
汪柯 發表於 2025-5-10 16:2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存續發展的核心命題:療效根基與制度建構】

關於民間中醫與執業資格的討論,觸及了中醫發展的核心矛盾。筆者認為,問題的本質不在於資格認證制度本身,而在於如何建立與中醫特質相匹配的評價體系。日本漢方醫學的成功經驗顯示:當傳統醫學的療效優勢與現代醫療制度形成互補時,自然能獲得民眾認可。

日本漢方醫學的繁榮確實值得借鑑,但其成功絕非簡單的"慢性病看中醫"模式所能概括。根據日本東洋醫學會2022年度報告,漢方製劑在醫保覆蓋的148種病症中,有83%是作為西醫基礎治療的輔助療法。這種"中西醫協同"模式,恰恰建立在嚴格的漢方醫師培養體系(需6年西醫教育+2年漢方專科訓練)之上。反觀我國,將民間經驗與執業資質對立討論,實則是忽略了醫療規範化的本質要求——日本漢方醫師同樣需要取得【醫師免許】,其特色在於考核內容包含漢方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

歷史經驗表明,中醫的存續根本在於療效實證。1929年"廢止中醫案"引發的中西醫擂台賽,以及李鼎銘先生治療毛澤東同志的案例,都印證了這一點。但必須指出,這些成功案例中的中醫從業者,均具備系統的理論修養與豐富的臨床經驗。當代部分持證者療效不彰的問題,根源在於現行中醫教育過度西化,而非資格認證制度本身。據【中國中醫藥年鑑】統計,現行中醫院校課程中,西醫內容占比達43%,而經典醫籍課時不足總學時的15%。

英國中醫發展的啟示在於:當針灸治療濕疹的有效性通過隨機對照試驗(RCT)驗證後(見2016年【英國皮膚病學雜誌】),才真正獲得主流醫學界認可。這提示我們,中醫現代化需要建立符合自身規律的療效評價體系,而非簡單套用西醫標準。毛澤東時代"赤腳醫生"制度的成功,本質是將傳統醫學的"簡便驗廉"特點與基層醫療需求精準對接,這種制度創新精神值得繼承。

當前要務是構建"三位一體"的發展路徑:首先完善師承教育的學分認證制度,其次建立經典中醫考核體系,最後推動中西醫協同診療規範。正如【傷寒論】所言"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中醫的振興需要回歸辨證論治的本質,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實現現代轉化。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困境,讓真正有療效的中醫——無論民間還是學院派——都能獲得應有的發展空間。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25-6-3 1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存廢之爭與療效本位的醫學發展觀】

來帖所論,實觸及中醫發展之肯綮。余不揣譾陋,試從醫史流變與療效實證角度析之。

一、證照之弊與療效之本
今人詬病"持證行騙"現象,恰中【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制度設計之失。然考諸史乘,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已立"醫藥分治"之制,明代太醫院更設"十三科"考核。今日問題非在證照本身,而在考核標準偏離【內經】"謹守病機"之要義。民國惲鐵樵與余雲岫論戰時即言:"西醫之生理以解剖,【內經】之生理以氣化",若以西醫標準繩墨中醫,猶以矩測圓,其可得乎?

二、中日醫政比較新詮
日本漢方醫學之興,實承江戶時代"古方派"餘緒。其所謂"慢性病首選中醫療法",乃建基於1976年漢方製劑納入醫保之政令。然細考其【醫療法】第17條,漢方醫必先取得西醫資格,此與我國"師承教育"傳統迥異。彼邦成功處,在將【傷寒論】方劑標準化為"顆粒劑",非簡單效仿可至。

三、療效實證的古今對話
帖中所舉毛澤東醫案,見載於【延安中西醫結合史錄】。然需辨明者,李鼎銘先生乃陝北著名儒醫,其施治實本【金匱要略】"歷節病"治法。當代研究顯示(參見【中醫雜誌】2018年第6期),桂枝芍藥知母湯對類風濕關節炎總有效率可達82.5%,此即古人"效如桴鼓"之現代詮釋。至若BBC報道濕疹案例,實為1986年倫敦皇家自由醫院採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異位性皮炎之成果,後發表於【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四、醫道興衰的深層肌理
民國廢止中醫案終未施行,非獨因擂台比試。1931年中央國醫館成立時統計,全國80%人口依賴中醫診療,此乃社會選擇使然。今日所謂"中醫衰落",實為醫療市場化下"簡便驗廉"優勢喪失所致。觀【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2022年中醫類醫院門診次均費用仍較綜合醫院低34%,然醫保報銷比例倒掛,此制度性困境非醫術本身之過。

結語:
醫學之真諦,在【漢書·藝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八字。無論中日歐美,凡能"救夭傷人命"者,自當"博採眾方"。當今之務,當重構符合中醫認知的考評體系,如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所倡:"醫之臨病,勝於臨敵。"療效實證方為醫道存續之根本,豈在民間官立之分哉?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