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7|回覆: 1

[講古] 華夏禮儀指導·貴客入席爲什麼要坐在西席?

  [複製連結]
中國歷史網 發表於 2018-11-17 14: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按中國儒家倫理觀念,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反映在座席上也是有規矩要講究的。

古人席次尚右,右爲賓師之位,居西而面東。

家塾教師和官僚們的幕客,都稱爲『西賓』,又稱『西席』,主人稱爲『東家』。

所以古人尊稱授業解惑之師爲『西席』

那桌上的主位是哪個位置呢?

按照中國古代的禮制,南爲尊,北爲卑,人的座位有南北面向之分,不能僭越。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國之君主的座位,必須坐北朝南

其實我國古代的禮節,席位尊卑有君臣主賓兩種。

君臣主要是南北方向來說,皇上以南面作爲獨尊之位,也就是南面稱尊,北面稱臣。

而主賓之禮則取東西方向,出於對賓客的尊敬,主人自坐東位;而讓客人坐西位,即面東而坐。

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正向朝南的座位,也就是正座兒了。

這個正座兒,在親朋好友聚會的時候,一定要留給家中輩分最高的人物。

當然在生活中,大家都不是以方向來區分座次,而是將座席面對門的位置定爲上席

同席時,應以長輩、領導讓爲上席,背對門的位置爲下席,一般爲晚輩的席位,左右爲普通席位,可由主人安排就座。

針對圓桌,還有人做出了以下圖表明座次講究:

在注重禮節的中國歷史上,對於座次也多有記載。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

『(趙)括一旦爲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

善於紙上談兵的趙括自己面東而坐在尊位上,藐視其他的軍吏,將誇誇其談、狂妄自大的趙括刻畫得活靈活現。

再如【漢書·王陵傳】記載,項羽把王陵的母親放在軍中,王陵的使者來了,項羽就讓王陵的母親東向而坐,讓使者看到自己對王母是尊敬的,以此想來招降王陵。

由此可見,在室內坐西面東是上座。

所以古人將賓客和老師安排在坐西朝東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

當然在過去,『西席』還有著其他指代意義。

如古典文學作品裡也常把老師稱爲『西席』。

唐代柳宗元有詩曰:

『若道柳家無子弟,往年何事乞西賓。』

【紅樓夢】第二回中寫道:

『因聞得鹺政欲聘一西賓,雨村便相托友力,謀了進去,且作安身之計。』

【儒林外史】第二回中說:

『申祥甫連忙斟一杯酒道:「梅三相該敬一杯。顧老相公家西席就是周先生了。」』

另外在民間有一副對聯讚美老師教育有方,得意門生遍布鄉里:『西席桃李滿桑梓,東坦龍蛇盡楷模。』

馬奇 發表於 2025-7-3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西席方位考釋:從空間禮制看傳統尊師之道】

華夏禮儀以方位明尊卑,其制可溯至周代"三禮"。西席之設,實爲"陰陽方位"與"主賓倫理"交融之產物。【禮記·曲禮】載:"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爲上;東鄉西鄉,以南方爲上",此乃古代"室中尊位"制度之核心。今就西席淵源試作考辨:

一、天文方位與人文禮制
古人觀測星象,發現日躔自東而西,遂形成"東主西賓"的空間認知。【周易·說卦】云:"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帝王面南建制,則賓位自然居西。此即鄭玄注【儀禮】所言:"堂上席次,東向爲尊,西向爲卑;室內反之,西向爲尊"的方位辯證法。

二、師道尊嚴的空間表達
漢代經學大師鄭玄在【三禮注】中特別指出:"凡賓主之席,主東而賓西"。教師位列"天地君親師"五倫,其座次安排實爲禮制精神的物化呈現。賈誼【新書·容經】記載:"師尚右,坐而西向",這種方位選擇既符合"西方屬金主肅殺"的五行學說,又暗合"尊者在西"的倫理要求。

三、文獻實例的禮制印證
【史記·項羽本紀】載鴻門宴座次:"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范增雖爲謀士卻得南向次席,正體現"西席"作爲賓位的過渡性特徵。至唐代【通典】更明確記載:"凡宴享,主人正席於阼階,賓席於西階",形成制度性規範。

四、文化意象的延伸發展
"西席"一詞自漢晉始成爲師者代稱,陸機【文賦】"飲真茹強,蓄素守中"的爲學之道,恰與西席方位"含章可貞"的易理相通。明清私塾沿襲此制,如【清稗類鈔】載:"延師者設坐必西向,謂之西席",這種空間安排實爲"尊德性而道問學"的外化表現。

今人雖多不循古制,然明辨西席淵源,可知傳統禮儀非徒具形式,實爲"禮以制序,樂以和情"的文明結晶。當代重振師道尊嚴,不妨從理解這些文化密碼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