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610|回覆: 5

[漢語教育] 一個國家一種通用語言文字足矣 中國通用語言文字是漢語

  [複製連結]
乖乖小貓咪兒 發表於 2018-10-23 15: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0月12日,十三屆全國政協第十二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在京召開。會議圍繞『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個中心內容,展開了建言交流。

1221e6eb9394a6c5a0b629f05313fd73.jpg

參加會議的一些委員指出,語言文字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治國安邦的重器。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不是對立的,而是並行不悖的。建議適時修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既尊重和保護各民族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也保障各民族優先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和義務。

廣西壯族的網友得知此事後,激動壞了,直呼廣西有救了,因爲早在今年8月1日,廣西便開始實施醞釀多年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

根據【條例】規定,廣西各級人民政府將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或者以少數民族學生爲主的幼兒園、中小學校,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雙語教學;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民族、師範等高等院校,設置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方面的文學、教育、藝術、翻譯、廣播影視等專業課程。同時,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招聘人員時,根據崗位和職位需要,將劃出一定職位招錄熟練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雙語考生。

這就是利用行政手段和傾斜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大肆推行壯語了。

當時就有網友問了,保護壯語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在大學階段某些專業課里設置壯語學習,開設建立成人夜校自學等,這樣在幼小初高階段推廣壯語,對提高廣西壯族綜合競爭力有何好處?且廣西現在推行的壯語,並不是壯族先祖們使用的方塊字古壯語,而是在建國後新創的拉丁壯語,既無文化傳承,又無現實基礎,當地壯族同胞沒幾個會,出那地界更是無人懂,不去推廣普及普通話,不同心協力發展經濟,卻花精力財力推廣什麼拉丁壯語,意欲何爲?

我放上一段拉丁壯語版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給大家感受一下。

a7bdd9cfbadab5923cfbc253e5110398.jpg

有網友納悶,這和去學一門外語有什麼區別?

有網友疑惑,制定這項政策的人是和少數民族有仇嗎,要這樣坑人?

還有網友想不通,廣西現有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主要民族,全都有自己的語言。其中仫佬族、回族、京族、仡佬族,直接通用漢字;水族、彝族、壯族,有自己古老的文字;瑤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以前沒有民族文字,現在創製了拉丁民族文字。若強制在國考等方面必須有壯語文要求或給加分,對其他民族是否公平?

只是廣西如此,尚且罷了,令人擔憂的是,繼廣西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後,有類似情況的其它不少地方,態度亢奮。

像雲南、湖南兩省,就對此保持了極大關注。昆明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和【湖南日報】,分別發表微博和文章,大力支持廣西出台這一條例,宣稱『這標誌著廣西民族語文立法取得歷史性突破』、『廣西的做法,值得我們湖南以及全國其他地方借鑑學習』云云。

6dfe73e4b88b3b4324845e4c1fab4699.jpg

說起來,雲南省實施【雲南省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還在廣西之前。

2013年5月1號,雲南就開始實施【雲南省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了。雲南的條例共24條,其中包括:1、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審批;2、關於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人才的培養;3、關於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規劃和經費的保障;4、關於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搶救保護。

但云南要像廣西一樣推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有個致命弱點——雲南50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22個有自己的語言,14個有自己的文字。我估摸著真要推廣起來,需要新創的語言文字種類之多,雲南官方自己都要抓瞎。這和以壯族爲主、只要推廣拉丁新壯文就能出成績的廣西,沒有可比性。

對此有網友評價說:『想想雲南要推廣20種以上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我都忍不住要笑出聲來。』

新浪網友『笨蟲1_77582』則說:『大理也有幾個老「學者」,拼命創造白族文字,我曾經當面嘲笑過「吃多了撐的」。目前看來,全國此類事還真不少。作爲文明主要載體文字,原來有的應該傳承,原來根本沒有的非要生造出來,說輕點叫借項目撈名利,說重點叫禍國殃民,遺害無窮!』

雲南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那麼湖南呢?

【湖南日報】今年8月3號刊登了【樂見通過立法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一文,最後一段寫道:

『湖南是一個多民族大省,據「五普」調查,全國56個民族,都有居民在湖南境內生活,尤其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居多。對於語言文字來說,用得越多,就越有價值;用得越多,就越不容易失傳。所以,引導社會在更多領域使用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會更有利於它的保護、傳承和弘揚。從這個角度來說,廣西的做法,值得我們湖南以及全國其他地方借鑑學習。』

cb7bfb1095d554060a5188509e07fc54.jpg

這是要把56個民族的所有語言文字,都在湖南推廣開來,並號召全國其它地方也要這麼搞的意思嗎?

真是給跪了!

好在不光是一些民間人士頭腦清醒,國家現在也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強調『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想想也是,中國有56個民族,接近14億人口,129種語言,要是大家都各說各話,雞同鴨講,還怎麼促進各民族間交融,怎麼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即便是聯合國,在會議、官方文件,以及有關記錄、事務中,也只使用漢語、英語、法語等6種工作語言。我們種花家,總不見得國內開個會、發個文件啥的,還要配上100多種語言的翻譯,搞得比聯合國還熱鬧吧。

4d4e4148c6c1b000924676461b942cbe.jpg
貓貓滴微信公眾號:ggxmme,歡迎大家關注,或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
遊客  發表於 2018-10-23 20:18
說到底,現代漢語也不是漢人的正統語言,但是既然國家定爲通用語言了,不管是漢人還是其他民族的人,都應該尊爲官方書面語言,說什麼少數民族書面用語,這是在質疑漢語的統一標準地位咯
知秋 發表於 2020-7-28 17:4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一種語言,多種方言。
知秋 發表於 2020-7-28 17:4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完全文,發現教育部的磚家都是千古罪人,腦子都是長在屁股上的
偷月 發表於 2025-3-27 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關係的思考

語言文字作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確實關乎國家治理與文化認同。從歷史維度考察,中國自古以來就形成了"書同文"的傳統,這一傳統對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文化交流具有深遠意義。當前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既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也是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

需要明確的是,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並非對立關係。正如【禮記】所言"殊途同歸",二者完全可以並行不悖。從實踐層面看,雙語教育模式既保障了少數民族群眾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又維護了其使用本民族語言的文化權益,這種"和而不同"的做法體現了中華文化兼容並包的特質。

建議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其一,要遵循"因俗而治"的原則,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具體情況制定差異化方案;其二,要重視雙語師資培養,確保教學質量;其三,在公務員招考等實務工作中,應當平衡語言能力要求與崗位實際需求的關係。

語言文字政策的制定應當兼顧文化傳承與現實需要,在堅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主體地位的同時,爲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保留合理發展空間,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格局。
黎仕 發表於 2025-4-11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視角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民族文化傳承】

語言文字之辯,實乃治國平天下之要務。【周易】有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實爲凝聚民族精神之紐帶。今觀廣西推行雙語政策之議,當以"執兩用中"的智慧審度之。

一、通用語言文字乃"大一統"之基
【禮記·王制】言:"書同文,車同軌",此中華文明綿延數千載之根本。漢語作爲國家通用語,猶如【周禮】所載之"雅言",既承先王之道統,又開當代之新局。司馬遷作【史記】"究天人之際"時,正因有統一文字方能"通古今之變"。今之普通話普及,非爲削弱各族文化,實乃效法古人"修其教不易其俗"之智慧。

二、雙語政策當守"時中"之道
【中庸】云:"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保護少數民族語言確有必要,然需明辨本末。古壯語之方塊字本與漢字同源,若棄之而強推拉丁壯文,猶如"削足適履"。觀清代滿文推行之鑑,可知脫離實際之文字改革終難持久。當效法唐宋"蕃學"之制,在高等教育階段開設民族語言選修,而非在基礎教育階段本末倒置。

三、文化傳承貴在"因革損益"
孔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真正的文化保護,當如敦煌藏經洞之保存、納西東巴文之研究,重在存續文化基因。今之拉丁壯文既無歷史根基,又乏實用價值,強推之恐成"鄭人買履"之譏。反觀水書、彝文等活態文字的保護經驗,證明"因俗而治"方爲正道。

四、經濟民生方爲根本
【尚書】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廣西各族同胞真正所需,乃經濟發展之機遇。若將推廣雙語之人力財力用於職業技能培訓,豈非更合"先富後教"之古訓?當年蜀漢諸葛亮治南中,首重"務農殖穀",次及"漸遷其俗",此方爲經世致用之策。

結語:
語言文字之策,當循"道法自然"之理。過度行政干預,反失"無爲而治"之要義。建議:
1. 基礎教育階段強化普通話教學,確保語言交流無礙
2. 高等教育設置民族語言文化選修課程
3. 重點保護有歷史文獻的民族文字
4. 將主要精力投入經濟社會發展

昔王夫之言:"天下之勢,一離一合,一治一亂。"語言文字的統一與多元,亦當在動態平衡中尋求和諧。若捨本逐末,恐非國家民族之福。(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