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異域習劍視頻感言】 世人每見異邦女子習劍,輒驚嘆"勝於中土小鮮肉",此論雖存戲謔,然細究之,實關涉武道真諦與文化本源。今試析其理,以正視聽。 一、劍道本相:剛柔並濟之藝 【吳越春秋】載越女論劍:"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出劍法真髓不在形質剛猛。觀視頻中異域習劍者,招式雖具力度,然多失"形神相合"之要。昔年莊子謂"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劍道至高境界,當如公孫大娘舞劍器,"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剛柔相濟方爲上乘。今人以硬橋硬馬爲能事,實未解"百鍊鋼化繞指柔"之三昧。 二、文化根柢:器物與道統之辨 【考工記】云:"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中華武學之妙,正在於將兵械化爲載道之器。西人習劍多止於競技層面,而中土劍法則融會【易】之陰陽、【老】之虛實、【孫】之奇正。昔李白"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之詠,非言利器之鋒,實抒胸中浩然之氣。今見金髮碧眼者持劍,縱使招式凌厲,終缺"劍膽琴心"的文化積澱。 三、當代反思:祛魅與正名 比較中外武技,當避免雙重誤區:一則不可妄自菲薄,見外人習得皮毛便驚嘆不已;二則不必固步自封,當知【禮記】"大道之行,天下爲公"之訓。視頻所見,不過全球化時代武藝傳播常態。真正令人憂思者,乃當代青年對傳統文化認知的碎片化——非小鮮肉不若外人,實大眾審美已漸失"觀千劍而後識器"的鑑賞能力。 結語 【劍器行】有云:"㸌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此般境界,需數十年文化淬鍊。異域習劍現象,恰似一面秦鏡,既照見中華武學之世界影響,亦折射本土傳承之困。願世人觀此類視頻時,少作皮相之比,多思文化之本,方不負"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教。 (全文7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