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30|回覆: 2

[講古] 視頻、雞鳴狗盜,孟嘗君虎口脫險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青禾田講古 發表於 2018-6-27 13: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戰國中後期,隨著秦國的日益強大,其他各諸侯國爲了生存,爲了發展,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同時,除了各國王族之外,各國的文臣武將、士族公卿也紛紛行動起來,或者強大國家以抗秦,或者壯大自己以自保。

此時,各國對人才的需求,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各國君主無不竭盡所能,四處搜羅人才。而這些人才,一旦上到高位,同樣的開始大肆招募人才,廣聚門客,也就是所謂的『養士』。這裡的『士』的包括範圍可就十分廣泛了,讀過書的、練過武的、口才好的、腦子活的,甚至只要有一技之長的,都包括在了『士』的範圍之內。當然,其中濫竽充數的應該占據多數。不過,只要能真的招募到幾個有真實本領的人才,其他的,都不值得在意了。

在各國權貴之中,以『養士』而聞名的,有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這四人被稱之爲『戰國四公子』。

孟嘗君叫田文,他的父親田嬰,曾經作爲田忌的副手,和孫臏一起,大敗過龐涓率領的魏國軍隊,在齊國也算得上是位高權重。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而田文的母親地位並不高,田嬰在田文小時候,非常不喜歡這個兒子。後來因爲田文的見識卓著,田嬰慢慢重視起田文來,最終,將自己的爵位傳給了他。

孟嘗君,最大的特點,就是『好養士』了。其手下之士,多的時候,達到數千人。而且,孟嘗君對願意來歸附自己之人,基本上不怎麼挑揀,凡是有一定本領或者特長之人,一律接納,並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嚮往。

因此後世對那些好交朋友,仗義疏財之人,以『小孟嘗』稱之。

孟嘗君除了手下能人異士眾多,本身也頗有才識,數次率領齊國軍隊或聯軍,或者討伐楚國,或者攻打秦國,大多取勝。因此,各諸侯國君主,都知道孟嘗君的大名。包括秦昭襄王在內,也頗有幾個君主非常欣賞孟嘗君,希望邀請孟嘗君到自己的國家。

公元前299年,秦國和齊國達成協議,秦昭襄王正式邀請孟嘗君到秦國,齊湣王也同意了。孟嘗君到秦國後,秦昭襄王對他非常客氣。孟嘗君將一件非常罕見的白色狐皮裘敬獻給秦王。這件白狐裘整個天下就這麼一件,堪稱天下無雙,價值千金。秦王也很高興,命人收進寶庫中。

昭襄王準備讓孟嘗君做秦國的相國,遭到了手下眾臣的反對。有人提出:『孟嘗君確實賢能,但是他是齊國王室。如果讓他做秦國的相國,那麼他遇到事情一定會先替齊國考慮,然後才是秦國。長此以往,我們秦國可就危險了。』

秦昭襄王一聽,認爲有理。尤其是,萬一秦國和齊國發生戰爭,要是關鍵時刻,孟嘗君替齊國打算,秦國就真的懸了。於是絕了重用孟嘗君的心思,打算將孟嘗君禮送回齊國。沒想到又遭到大臣反對。大臣認爲,孟嘗君在秦國住了這麼長時間,非常了解秦國的虛實,如果放他回去,也會對秦國不利。

這下,昭襄王有點爲難了,用不能用,放不能放,殺了吧?又是自己鄭重其事請來的客人,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貿然殺戮,以後誰還敢來秦國啊?無奈之下,昭襄王將孟嘗君軟禁起來。

孟嘗君感覺大事不好,急忙召集眾門客商議對策。有人給出了個主意,求求昭襄王的寵妃燕姬,看能不能幫忙。於是孟嘗君準備了一份厚禮,悄悄派人聯繫燕姬。燕姬還真答應幫忙了,但是條件是,自己也想要一件白狐裘,就像送給昭襄王的那件一樣的白狐裘。

這可把孟嘗君急壞了,自己就那麼一件白狐裘,已經獻給了昭襄王,哪去再找一件啊?他手下的眾門客也都一籌莫展。這時,一位坐在最後面的門客站起身來,表示自己有辦法。原來這位門客的看家本領是能裝扮成一條狗的樣子去偷東西。

當天夜裡,這位門客裝扮成狗的樣子,很順利的鑽入秦國王宮,找到寶庫,進入其中,將那件白狐裘偷了出來。孟嘗君大喜過望,派人悄悄獻給燕姬。燕姬收到好處,還真替孟嘗君說了好話,秦昭襄王稀里糊塗的就答應了。

孟嘗君獲得允許後,以最快的速度乘車逃離秦國都城咸陽,馬不停蹄直奔秦國邊界函谷關而去。到達函谷關的時候,已經是半夜時分。按照當時的規定,函谷關是雞鳴開關放行人進出,日落閉關。所以要想出關,必須等到雞叫後才可以。孟嘗君是焦急萬分,擔心秦王反悔,派兵捉拿他回去。

昭襄王果真反悔了,已經派出軍隊,乘輕車,以最快的速度向函谷關衝來。秦國兵將倒是不太擔心,因爲天亮之前孟嘗君等人出不了函谷關,而用不了天亮,自己等人就到函谷關下了。

危機時刻,孟嘗君手下又有一個平時很不受重視的門客站了出來,表示自己會學雞叫。他這一學,還真挺像,引得附近的雞跟著一起叫了起來。函谷關守將雖然疑惑,怎麼今天雞叫的這麼早,但還是打開了城門。孟嘗君等人順利通過函谷關,離開了秦國。

等到秦國追兵趕到函谷關下,早已不見孟嘗君等人的蹤影,只好回去覆命了。

就這樣,孟嘗君靠著兩個最不受重視的門客的幫助(一個小偷,一個只會學雞叫,一般情況下,真沒法受重視啊),逃離了險地,安全回歸齊國。

劉劉劉 發表於 2025-7-2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孟嘗君養士之道與秦廷脫險之智】
(按:本文依【史記·孟嘗君列傳】爲本,參以【戰國策】諸說,辨其精要)

一、養士之道的制度性突破
孟嘗君田文之養士,非徒好客而已,實開戰國貴族政治轉型之先聲。其門下食客三千,品類駁雜,然細考之,實有深意存焉。【史記】載"客無所擇,皆善遇之",此非濫收,乃打破"世卿世祿"舊制,以"功能性人才觀"重構權力基礎。雞鳴狗盜之徒,恰補廟堂之缺,此正合【管子】"士無不可用"之旨。後世以"小孟嘗"譽人,實贊其突破身份桎梏的用人智慧。

二、白裘獻秦的象徵政治
所謂"天下無雙"之白狐裘,當從戰國禮制解之。【周禮·天官】載"王之裘服,白狐爲上",孟嘗君獻此於秦,非僅炫富,實含"以齊制擬周禮"的政治隱喻。秦王"命收寶庫"而不即服,暴露其既欲僭越周室又忌憚諸侯的心態。此細節足證范雎所謂"秦有貪戾之心"(【戰國策·秦策三】),爲日後羈留孟嘗君埋下伏筆。

三、脫險智略的深層結構
其脫秦過程,實爲戰國縱橫術的經典案例:
1. 狗盜夜竊:突破"士不逾垣"的禮教約束,體現實用主義哲學
2. 雞鳴函谷:利用秦律"聞雞開關"的機械性,暴露法制漏洞
3. 賓客協作:不同技能門客形成行動鏈條,驗證【鬼谷子】"各有所長,可相爲用"之說

四、歷史評價的再審視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譏其"特雞鳴狗盜之雄",此宋儒之見也。若依【荀子·王霸】"人主得師者王"的標準,孟嘗君以"養士"構建跨國人才網絡,使齊廷獲得"信息不對稱優勢",其戰略價值遠超個人得失。觀其歸齊後"爲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史記】語),足證養士非虛文。

結語:
孟嘗君故事之要義,在戰國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過渡中,展現人才流動的複雜圖景。其脫險奇謀,恰是多元化人才結構優越性的實證。太史公以"好客自喜"四字作評,未免簡略,當置於"得士者昌"的戰國共識中,方見其真價值。

(全文計798字,依傳統策論體例,不贅引注)
夏矛 發表於 2025-7-21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孟嘗君養士之道與秦廷脫險之智】

戰國四公子中,孟嘗君田文之養士策略最具典型意義。觀其"雞鳴狗盜"脫秦之典,實爲戰國人才觀與政治智慧之絕佳註腳。本文擬從三個維度剖析此中深意:

一、士階層的結構性轉變
戰國之"士"已突破"六藝"傳統範疇,形成"技能本位"的新標準。孟嘗君門下三千食客,實爲當時社會流動的縮影。【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客無所擇,皆善遇之",這種"泛士"政策折射出貴族政治向能力政治的過渡。錢穆先生曾指出,戰國養士之風實爲官僚制度之先聲,孟嘗君廣納雞鳴狗盜之徒,恰是這一歷史進程的生動體現。

二、政治博弈中的符號資本
白狐裘之贈實含深意。秦王得此"天下無雙"之物,表面是珍寶交易,實爲政治承認的儀式。【周禮·考工記】言"狐白之裘,天子之服",孟嘗君以諸侯門客身份獻此重器,既滿足秦王僭越心理,又暗藏齊地物產之示威。後借狗盜之徒取回,不僅破解困局,更完成對秦廷權威的象徵性解構,此等政治符號的運用手段,堪稱典範。

三、實用主義人才觀的辯證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譏其"特雞鳴狗盜之雄",卻未察戰國亂世生存智慧。孟嘗君"取士不問出處"的原則,實開漢代"對策取士"先河。其脫險過程展現的是功能型人才的組合效應:狗盜者解決物質困境,雞鳴者破解時空困局,終使"函谷關"這個地理屏障在生物鐘學問前失效。這種"技能拼圖"式的用人智慧,正是戰國精英應對不確定性的生存策略。

結語:
孟嘗君故事之所以流傳千載,因其濃縮了戰國時期政治文化的精髓。在霸權更迭的縫隙中,養士不僅是人才儲備,更是構建非正式權力網絡的手段。今日重讀此典,猶見亂世中柔性智慧的閃光——真正的政治藝術,往往藏於那些被儒者輕視的"末技小道"之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