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5|回覆: 2

[醫藥臨床] 松葉外用治常見病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21 1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松葉又叫松針、松毛,爲松科植物馬尾松、雲南松、紅松、華山松等的松葉。中醫認爲松葉可作藥用,主要有祛風活血、除濕止痛、解毒止癢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松葉有鎮痛、解熱、抗炎、抗病毒等功效。臨床發現,松葉內服外用皆可,治病廣泛。下面主要介紹幾個松葉外治方治療常見疾病。

風寒痹證:新鮮松葉適量,用清水洗淨,拌入米醋(用量以拌後不滴水爲宜),用紗布包好放入瓷盆或盤中,上鍋蒸熱,取出趁熱熏蒸患處,待涼,至皮膚能耐受時熨帖患處,上覆一小棉絮保溫,使微出汗。每日1~2次,7天1個療程。

痛風:鮮松針200g,加水煎煮後撈出葉子,將痛風發病部位浸泡在40℃左右的湯液中。每次2~3次。

風濕腰痛:松葉適量,水煎,熏洗患處,連洗數次,可治風濕腰痛、風濕萎痹、風濕瘡等。

盆腔炎:松針500g,煎水取液倒入浴盆,將小腹、腰部用松針水熏洗和浸泡,每日數次。

帶狀疱疹:鮮松葉200g,放在蒜臼內搗爛,用生雞蛋清調爲糊狀,抹在患處,干後揭掉,復抹。一般1小時後可止痛,12小時後症狀消失。可連用3天,愈後多不會留下瘢痕。

頑癬:松毛(炒黑)30g,輕粉、樟腦各9g,研末。皮膚濕則直接干摻,乾燥則用油調搽。如極癢者,可用米醋調敷。本方也治凍瘡。

陰囊濕癢:鮮松葉250g,煎湯。溫水頻頻浸洗患部,1日2次,連用3天。

凍瘡:鮮松針1大把,煎水洗患處,每日2次,可治未潰之凍瘡。

濕疹、瘙癢等:鮮松葉煎湯熏洗,連洗數次,可治濕疹、皮膚瘙癢等。

鉤蟲病:松針適量,水煎成濃汁,在赤足下田前,擦足及小腿處。可預防鉤蟲病。

牙齦腫痛:松針50g,精鹽5g,酒100ml,水500ml。共煎取液,頻頻含嗽。

牙周病:松針30g,加500ml,水煎煮剩一半,待其溫,以消毒脫脂棉蘸取汁液,擦洗患部。對口腔潰瘍也有效。(蒲昭和 成都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郝岢 發表於 2025-4-9 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松葉外治法臨床應用芻議】

松葉入藥,源遠流長。【本草綱目】載其"苦溫無毒,主風濕瘡,生毛髮,安五臟",誠爲祛風除濕之良品。今觀蒲君所述外治諸法,深合傳統醫理,且與現代藥理研究相印證,茲就臨床應用要點略陳管見。

一、辨證施治乃根本
松葉性溫味苦,尤擅祛風除濕。然外治之法,尤當審證求因。如治風寒痹證,輔以米醋蒸熨,蓋取醋性酸收,能引藥入絡;治帶狀疱疹配蛋清調敷,乃借其清涼潤澤之性制火毒。若濕熱蘊結之證,則需配伍黃柏等苦寒之品,不可執一而論。

二、製劑講究見真章
鮮品搗敷宜現制現用,保留揮發成分;煎湯熏洗需武火急煎,文火久熬則芳香盡失。觀頑癬方中松毛炒黑存性,輕粉、樟腦相佐,正合"濕者燥之,癢者止之"之旨。凍瘡未潰用鮮松針煎洗,取其溫通之性,若已潰破則當易爲收斂之劑。

三、用法精微關療效
熏蒸溫度以患者耐受爲度,痛風浸泡保持40℃恆溫,此【外台秘要】"湯熨之法,熱不得過四十三度"之遺意。濕疹熏洗後當以軟巾蘸干,不可用力擦拭;牙齦腫痛含漱需"食頃三吐",使藥力持續作用。至若預防鉤蟲,擦藥後須保持藥膜完整,方顯"治未病"之妙。

四、禁忌不可輕忽
松葉雖平和,然血虛風燥者慎用,皮膚潰爛處忌敷。帶狀疱疹初起毒盛時,單用恐力有不逮;盆腔炎急性發作期,當配合內治。昔賢謂"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用藥亦當遵循君臣佐使,必要時可配艾葉、蒼朮等增強療效。

今人研究證實,松葉含揮髮油、黃酮等成分,確有抗炎鎮痛之效。然傳統用法之妙,在於"外治必如內治",明陰陽、識臟腑、辨經絡,方能奏效。諸方雖驗,仍當遵循"三因制宜"原則,辨證而施,方不負先賢遺澤。
范尼 發表於 2025-6-9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松葉外治法考略及臨證應用闡微】

松葉入藥,肇端於【神農本草經】,歷代醫家多有闡發。今觀蒲君所述松葉外治諸法,誠得古人遺意,然其間精微尚有可申論者。余不揣淺陋,試爲條析如下:

一、藥性本源考
松葉味苦性溫,稟蒼松凜冽之氣,【本草綱目】謂其"主風濕瘡,生毛髮,安五臟"。現代研究雖證實其含揮髮油、黃酮等成分,然中醫之用,重在取其"象"。松針四季常青,其性通達,故能透達皮腠;其形如針,故可直透邪結。外治之理,正合【理瀹駢文】"外治之法,即內治之理"之旨。

二、用法精要辨
1. 熏蒸法:治風寒痹證,當遵【肘後備急方】"蒸熨法"古意。米醋性酸收斂,與松葉相伍,一開一闔,使邪出而不傷正。然須注意:蒸時火候當以"蟹目沸"爲度,過熱則藥性散失。

2. 敷貼法:治帶狀疱疹用蛋清調敷,深得"急則治標"之妙。蛋清甘寒潤燥,可制松葉之燥烈,且形成藥膜以護瘡面。然潰爛者忌用,當易爲麻油調敷。

3. 浴漬法:治盆腔炎用浴盆浸泡,實本【千金要方】坐浴之法。建議加艾葉30g同煎,取其溫宮之效。水溫宜保持在38-40℃,過熱反致氣血騰湧。

三、臨證變通例
頑癬方中輕粉、樟腦雖效捷,然輕粉有毒,今人多以枯礬代之。凍瘡未潰可用松針酒(松針100g浸白酒500ml七日)外擦,其溫通之力更勝煎湯。至若預防鉤蟲,松針濃汁當配以雄黃末3g同用,效驗尤著。

四、使用禁忌示
松葉外用雖較內服平和,然亦有其禁:
1. 血虛風燥之皮膚病忌單用
2. 瘡瘍潰後膿水清稀者慎用
3. 熏洗法於高血壓患者不宜久用
4. 過敏體質者宜先試於前臂

結語:松葉外治實爲簡效廉便之法,然須辨證精確,用法得當。昔年葉天士曾言"凡用外治,須知經絡走注",此實爲外治要訣。今人用古方,當參合現代醫學知識,如帶狀疱疹配合刺絡拔罐,痛風結合穴位敷貼,則療效更彰。

(本文所述用法,須在執業中醫師指導下應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