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20|回覆: 0

[詩詞賞析]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唐.王勃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6-1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82a8438feef00fdaaa760d3f2881b52.jpg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詞賞析

這是王勃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的送別詩,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爲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首聯描寫出送別之地的形勢和風貌,送別情誼自在其中;頷聯爲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

頸聯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559681a2dcfeed7273a54ab68cb67e46.gif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6-27 06:46 | 顯示全部樓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章句疏證與詩學發微

王勃此詩乃初唐五律送別之圭臬,其章法之精嚴、意境之超邁,實開盛唐氣象之先聲。今試從訓詁、章句、詩法三端詳析之。

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以地理意象立骨。「三秦」用項羽分封故實,【史記·項羽本紀】載「三分關中,王秦降將」,此處代指京畿重地;「五津」出【華陽國志】「蜀郡有五津」,借指蜀地要衝。一「輔」一「望」,使長安城闕與巴山蜀水形成空間對映,既見送別之地勢,復蘊「視通萬里」之筆力。

頷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轉虛爲實。「宦遊」語出【漢書·司馬相如傳】,指士人離鄉求仕。此聯妙在雙層映照:既言彼此皆屬羈旅之身,故離別乃常態;復暗含「同是天涯淪落人」之相惜。施補華【峴傭說詩】謂此聯「作散行體,於律中參古法」,正見其化駢爲散之匠心。

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誠爲千古絕唱。其意本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然熔鑄爲工對,更顯警策。「海內」「天涯」形成空間張力,「知己」「比鄰」構成情感收束,暗合【周易】「同聲相應」之理。王世貞【藝苑卮言】評此聯「渾樸不露斧鑿痕」,實因情感濃度已超越形式技巧。

尾聯「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呼應【孔叢子】「丈夫之淚不沾巾」典故。以「歧路」喻人生抉擇,用「兒女態」反襯丈夫氣概,既合「哀而不傷」的詩教傳統,又暗含陳子昂【送殷大入蜀】「莫作兒女泣,相期青雲端」的唐人精神。

此詩尤值矚目者,在其時空意識之開拓。首聯橫擴千里,頷聯縱貫人生,頸聯打通時空界限,尾聯復歸當下場景,恰如中國畫卷之散點透視。王勃以二十餘齡(註:此詩作於詩人約二十歲時)而具此胸襟,無怪乎胡應麟【詩藪】推爲「初唐短歌之冠」。至若「風煙」之蒼茫、「比鄰」之精警,皆可見六朝藻繪向盛唐氣象轉型之軌跡,學者當於此處細參。
子彧 發表於 2025-7-16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章句疏證與詩學發微

王勃此篇五律,實爲初唐送別詩之圭臬。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以地理意象構建宏大時空。"三秦"典出【史記·項羽本紀】,暗含歷史縱深;"五津"見【華陽國志】,指蜀地五大渡口。詩人以"輔"字勾連長安城闕與關中大地,復以"望"字牽引視線至千里之外,在空間鋪排中暗寓送別之意,此乃【文心雕龍】所謂"視通萬里"之筆法。

頷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化用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徘徊戀京邑,躑躅躧曾阿"之意,而更見精煉。"同是"二字,既見身份認同,又含命運共情,將私人離愁升華爲士人群體之普遍體驗。此聯對仗不求工巧而氣脈貫通,正體現初唐律詩由齊梁綺麗向盛唐氣象過渡之特徵。

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實脫胎於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然經王勃錘鍊,更顯警策。"存"字作使動用法,謂只要心存知己,則地理阻隔自消。此聯以【周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爲哲學根基,將儒家"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理想境界,鑄爲千古不朽之格言。

尾聯"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反用【楚辭·離騷】"臨沅湘之玄淵兮,遂自忍而沉流"的悲情模式。王勃以"無爲"相誡,既承老莊哲學之超脫,復顯少年才俊之英氣。結句暗含【古詩十九首】"泣涕零如雨"意象而反其意用之,使全詩在勸慰中收束,尤見風骨。

此詩在聲律上,"秦"、"津"、"人"、"鄰"、"巾"皆屬真韻,一韻到底而氣脈酣暢。章法上前四句實寫,後四句虛寫,符合【詩格】"起承轉合"之要義。明代胡應麟【詩藪】評其"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宛然",正道出此詩以情馭景、化實爲虛的藝術特質。今人誦讀,猶能感受初唐詩人那既具六朝餘韻、又開盛唐先聲的獨特氣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