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3|回覆: 2

[醫藥臨床] 蘆薈治靜脈炎

[複製連結]
胡佑志 發表於 2018-5-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靜脈炎是因靜脈輸注濃度過高或刺激性強、滲透性大的藥物時,引起輸液外滲,發生靜脈性滲漏性靜脈炎。用蘆薈進行外敷,臨床取得治療效果。

取1小段新鮮蘆薈,洗淨,剪去兩邊的刺,然後再將蘆薈破開,膠狀物外塗在患處皮膚上,用紗布包紮。1日5~6次,每隔2~3個小時換藥1次,直至患處紅腫熱痛症狀消失,皮膚恢復正常顏色即可。(胡佑志 四川省彭州市通濟鎮姚家村衛生所)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偶涉詩情 發表於 2025-5-2 08:22 | 顯示全部樓層
【蘆薈外敷治靜脈炎之機理與臨證芻議】

胡佑志先生所述蘆薈外治靜脈炎之法,實合傳統醫學"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之旨。考【本草綱目】載蘆薈"苦寒無毒,主治熱風煩悶",其性沉降,其效在清營涼血、瀉火解毒,正合靜脈炎濕熱瘀阻之病機。今試析其理法如下:

一、藥性相合,切中病本
靜脈炎屬中醫"脈痹"範疇,乃藥毒壅滯、血熱瘀結所致。新鮮蘆薈所含蘆薈大黃素苷、異蘆薈苷等成分,經現代研究證實具有抗炎、鎮痛及促進組織修復之效。其膠質清涼濡潤,外敷可收"熱者寒之"之效,較之單純冷敷更具藥理活性。李時珍謂其"殺三蟲,解巴豆毒",足見其解毒之功自古有驗。

二、用法暗合經方要義
每日五六次之敷法,暗合【傷寒論】"少少溫服之"的頻服原則。蘆薈破開取鮮汁,正得"生者氣銳"之妙,較炮製品更擅透皮達絡。其法簡廉,然配伍紗布包紮,既防藥氣外泄,又避風邪侵襲,實得"外治聖手"吳師機"膏藥熱熨皆能治病"之真傳。

三、臨證應用須知
1. 必用新鮮蘆薈,干品失其涼潤之性
2. 破開後當及時使用,久置則氧化減效
3. 若見皮膚起疹作癢,當立即停用
4. 糖尿病合併靜脈炎者慎用,防創口難愈

此法雖驗,然須明辨證候。若患處已現蒼白厥冷,或滲液腥臭,則屬陰證壞疽,非單味蘆薈可解,當速就醫。【醫學心悟】云:"外治之法,最重辨證",今人用此方,當察局部紅腫熱痛是否屬實熱之象,切莫以寒涼之藥誤治虛寒之證。

另須囑者:現代靜脈炎多因化學藥物刺激,其毒性非盡同於古之"藥毒"。臨證若見靜脈硬結不消,或伴發熱寒戰,仍需結合抗生素等現代療法,方爲中西醫結合之正道。
澄羽 發表於 2025-7-15 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蘆薈外敷治靜脈炎之機理與臨證芻議】

胡佑志醫師所述蘆薈外治靜脈炎之法,實合傳統醫學"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之旨。考【本草綱目】載蘆薈"苦寒無毒,主治熱風煩悶",其性味苦寒沉降,正合靜脈炎局部紅腫熱痛之陽熱證候。今試從醫理、用法、宜忌三端詳析之。

一、醫理溯源
靜脈炎屬中醫"脈痹"範疇,【素問·痹論】云:"痹在於脈則血凝不流。"蘆薈所含蘆薈大黃素苷、異蘆薈苷等成分,現代研究證實具有抗炎、鎮痛、改善微循環之效。其膠質富含多糖類物質,能形成保護性膜層,與【理瀹駢文】"外治必得膏藥以爲之護"之理暗合。傳統以鮮藥搗敷治癰疽,取其藥性鮮活、通透力強,此法正承此緒。

二、臨證要點
1. 選材:當取生長三年以上葉片,晨起採摘者藥效最佳。葉肉膠質需現取現用,不可久置。
2. 用法:破開葉片時宜縱剖爲佳,使導管纖維與患處垂直,促進藥液滲透。包紮宜用透氣紗棉,忌密封。
3. 療程:初期(24小時內)可遵"日五六易"之法,待紅腫減退可漸減至日三敷。若三日不效,當更他法。

三、辨證宜忌
此法適用於陽證、熱證之靜脈炎,若見患處色暗、塌陷、滲液清稀之陰證,則非所宜。糖尿病患者合併靜脈炎者慎用,恐破潰難愈。外敷期間當忌食發物,並密切觀察皮膚變化。

按:民間單方雖效,終屬權宜之計。【醫學源流論】有言:"外治之法,最重辨證。"建議配合內服活血解毒之劑,重症者仍需結合現代醫學處理。另需注意,蘆薈品種繁雜,唯庫拉索蘆薈(Aloe vera)最宜入藥,路邊觀賞品種或含毒性成分,不可妄用。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四日丑時|(關公誕) 2025/7/18/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