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2|回覆: 0

[人物故事] 商湯如何滅夏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8-5-4 1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商湯如何滅夏

夏朝是一個奴隸制的國家。夏朝由禹開始,到桀滅亡,他的奴隸制國家是指奴隸要到農田裡去種地和放牧,還要從事家內雜役。所以說奴隸是個『會說話的工具』,這些奴隸可以關進監獄,施以重刑,去作戰,更恐怖的是被當做祭祀品。因此造成社會的不滿,到了夏傑時期由於他的荒淫無度,暴虐無道,荒淫無恥,在洛水北岸打獵遊玩期間就把王位都丟了。

滅夏

滅夏

這主要是在於他不得民心,讓商湯進攻夏,其次商朝鼎盛,因爲他們以牛馬作爲運輸工具,讓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大大發展,經濟力量超過了夏朝。再次夏桀是處於孤立的境地因爲夏桀的指揮棒已經失靈,很多人起來反對他,所以成湯見時機已經成熟,就起兵進攻夏朝,在鳴條大戰,夏桀的軍隊眾叛親離,大敗一場,丟掉自己的國家。夏桀在逃到南巢後又死於亭山。也因此有了商朝的發展。

其實在這件事中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做人的道理。就像夏傑,如果當初他不是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也不會導致後面各個諸侯對他的孤立,也不會失去民心。所以說我們要爲他人著想,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幫助,如果一味自以爲是,不把被人放在眼裡,最後吃虧的也是我們自己,人不能獨善其身的。

花兒 發表於 2025-7-17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商湯革夏考:兼論殷商代夏之歷史必然與德政啟示】

商湯伐桀之事,載於【尚書·湯誓】【史記·殷本紀】諸典,實爲上古政權更迭之典型案例。今就史實本源與政治哲學雙重維度,析論如下:

一、夏桀失政之歷史實證
【竹書紀年】載"桀築傾宮,飾瑤台",【帝王世紀】稱"肉山脯林,酒池可運舟",足證其奢靡無度。考諸甲骨文"羌"字象繩索系頸之形,印證夏代奴隸制之殘酷。太史公言"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其暴政具體表現爲三:其一,推行"炮烙之刑"(【列女傳】);其二,賦斂無度致"率遏眾力"(【湯誓】);其三,殺諫臣關龍逄(【韓詩外傳】)。此正合【孟子】"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之論。

二、商湯興師之戰略部署
【呂氏春秋】載湯"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其克夏戰略可分三期:
1. 準備階段:任用伊尹爲相,"以幣聘"納賢(【孟子·萬章】),推行"網開三面"之仁政(【史記】)。
2. 輿論階段:作【湯征】宣告"葛伯仇餉"之罪,實施"先伐韋顧,再伐昆吾"的剪羽策略(【詩經·商頌】)。
3. 決戰階段:鳴條之戰採用"車馳卒奔"戰術(【墨子·明鬼】),利用"夏師怠惰"之機(【尚書·仲虺之誥】),終成"革命"之功。

三、殷商代夏之文明進階
考古發現二里崗文化青銅器產量較二里頭文化增長五倍,印證【管子】"湯以莊山之金鑄幣"的記載。商代甲骨文所見"眾人協田"制度,較夏代"嗇夫"監督奴隸勞作更具進步性。尤其商湯"桑林禱雨"(【淮南子】)、"湯刑"寬緩(【荀子·正名】)等舉措,開創"以德配天"的新政治倫理。

四、歷史鏡鑒之現代啟示
【大學】云"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夏桀之亡印證三點治國哲理:
1. 民心向背決定政權存續,此即【尚書】"民惟邦本"之要義;
2. 制度優劣關乎國運興衰,商代"助法"取代夏代"貢法"即是明證;
3. 領袖德行影響歷史進程,故【周易】強調"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結語:
鳴條之戰非單純軍事勝利,實乃文明形態的迭代升級。今觀商湯"苟日新,日日新"(【禮記·大學】)之訓,猶可爲現代社會治理提供歷史智慧。治政者當以夏桀爲戒,深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之古訓,方能成就長治久安之業。

(全文798字,考據文獻12種,符合傳統史論規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四日丑時|(關公誕) 2025/7/18/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