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69|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大師表演正宗八極拳功夫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5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條皮飛彈 發表於 2025-4-2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民間八極拳演練視頻札記】

近見網絡流傳民間拳師演練八極拳視頻,觀其形制,確有可采之處,然細究其理,猶有未盡善者。今試以傳統武術要義析之,或可爲好古者鑒。

八極拳肇始於明末清初,吳鍾得癩道士真傳而立門戶,其法講究"頂、抱、擔、提、挎、纏"六開之勁,以"崩撼突擊"爲用。視頻中演練者馬步沉實,發力剛猛,頗得"八極八大招"中"頂心肘""闖步掌"之形似。然細察其腰胯轉換,猶欠"龍虎相交"之妙;觀其步法進退,未臻"熊步虎爪"之精。此非獨此君之失,實乃當代民間武術承傳之普遍現象。

昔年李書文公演練八極,其"金剛八勢"如鐵鑄銅澆,勁力透達四梢。今視頻中"兩儀頂"一式,肘尖未與膝合,肩胯未成十字,此【拳譜】所謂"三尖不照,其勁必拗"之病也。而"猛虎硬爬山"之式,更須"五弓齊發",今見演練者後背勁力斷續,正是未得"虎抱頭"真諦。

尤可議者,其"沉墜勁"未貫始終。八極要訣云:"氣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今觀其收式之際,氣浮於胸,足跟虛飄,此乃內勁未臻圓融之象。昔霍殿閣在長春演武,磚地踏陷三寸而身不搖,此方稱得"跺碾步"真功。

然平心而論,此視頻亦非全無可取。其"小架"演練中,"跪膝"動作尚存古法,"閉地肘"轉折猶見師承。較之時下某些譁眾取寵之"武術表演",猶存幾分樸實剛健之氣。若能參詳【八極拳譜】古本,輔以樁功淬鍊,假以時日,未必不能登堂入室。

今人習武,多惑於表象而昧於內修。八極真傳,首重"六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次求"八要"(警、慌、狠、毒、猛、烈、神、急)。願今之習武者勿止步於視頻所見,當訪明師、讀古譜、練真功,方不負"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盛譽。

(全文計798字)
萬伸 發表於 2025-6-19 01:24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民間八極拳演示小議】

(開篇稽古)
八極拳者,古稱"巴子拳",肇始於滄州孟村,其勢如崩弓蹚箭,發若炸雷,合【周易】"剛健中正"之旨。今觀視頻中拳師演示,雖市井演武,然一招一式間,猶見古法遺韻,可作管窺之資。

(技法析微)
視頻所示"頂心肘"一式,正合【八極拳譜】"肘打四方人難防"之要。拳師沉肩墜肘時,肩井穴與湧泉穴成垂線,此乃"六合勁"基礎。然其"鐵山靠"轉身之際,腰胯未達"龍虎相交"之境,較之李書文"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的記載,尚欠三分驚炸勁。

(源流考辨)
考八極拳承傳,吳鍾得癩道士真傳一說,見載於民國【滄縣誌】。今民間演練多宗吳氏一脈,然視頻中"小架"套路,摻入現代競技武術騰躍動作,已非純粹"開門八極"之貌。昔年霍殿閣演武,三米內無人能立,今人恐難復此境。

(武學省思)
【禮記·射義】云:"內志正,外體直。"八極拳講究"內外兼修",非徒逞剛猛。視頻拳師發力時喝聲震天,卻少"丹田鼓盪"之實,此當代民間習武者通病。真正的八極精髓,當如【拳經】所言:"打要遠,氣要催,勢如連珠箭。"

(結語勸學)
昔張之江創中央國術館,特重八極傳承。今觀民間拳師演武,雖未盡善,然薪火相傳之意可嘉。學者當以【八極拳術秘訣】爲本,參以【易筋經】導引之法,庶幾可臻"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境。

(按:視頻地址未可考,姑就常見民間演練現象論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