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00|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書法線條13種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3-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單薄與粗糙、扁平、無節奏變化。

此是線條質感中最不具品味的形式。原因是對用筆法的認知 不深或實踐不深造成的。下面我們看看好的書法線條:

2、清秀

歷代大家中,趙孟頫的清秀往往討人喜愛,符合一般人的口味。其在用筆上較外向,但不粗糙。從傳統審美角度看,其在線質中和美中屬較低檔次。

d25f90588a25795d511048235a0bdaef.jpg

3、清潤

清秀中滋養往往嫌不足,清潤則有膚肌之麗,除去了清秀中存在的單薄感。用筆比清秀者殷實一些,柔婉一些,筆跡略隱含一些,如東坡書。

736bc39d79673d1f8cba1b095fb77200.jpg

4、清媚

清媚比清潤在用筆上更具柔性,甚至有韻味的出現。如果把清秀比爲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外表單純,而生理上尚不完全發育,仍缺少女性的特徵的話,清潤似二十左右,風華正茂的年輕女子,生理上發育健全,心理上也具有較完全的女性意味;清媚則似年輕的少婦,既具有生理上的完美,又在心理上有成熟感。清媚者少鋒芒,穩定而自然,風腴而不肥濁,如王寵小楷、【曹全碑】等。

c41125439f25306f98373fe9b0913ba5.jpg

5、剛健

與清潤一系偏於柔性的用筆特徵相反,剛健者用筆入力強,頓挫重,但多用鋒,少用筆肚,按下僅三四分。其線型較細,但挺,提按分明,走筆兩端慢、中間快,如李邕書中筆畫較細者。

6、清健

清健比剛健在用力上文氣一些,提按相對緩和,稜角略有收斂,但力感仍足,由外而內,如黃道周書。

78dc48e32ee5fe47e799747bb7607136.jpg

7、遒麗

遒麗是將清潤與剛健融合得恰到好處的一種線質風格,用筆輕靈柔婉中又處處堅實,轉折強調骨力,但不顯外,用筆鋒多,用筆肚少,線跡粗細適中,邊緣清爽。歷史上把王書視爲遒麗的典範,但並非所有王書皆遒麗。如【何如帖】、【平安帖】等遒麗,【蘭亭敘】『遒』的成分略嫌不足,便是前者按筆多,後者提筆多的緣故。

81b98fe91dadf7c621da066ae5a6807b.jpg

8、清逸

在清潤基礎上施以飄逸的性格,得清逸。飄逸用筆並不輕飄,也不狂動,它雖看似不關注提按,實際上其在運筆時總是處於半提半按的狀態之中,既不重按,又不輕提,速度也保持在不快不慢,如董其昌行草書。

ba6f05985296b9a4dfb8b377bc366fed.jpg

9、雄健

雄健比剛健更進一層。用鋒按下的程度變大,線形相對變粗,顯得飽滿、堅實,但仍有鋒芒。如王鐸書。

4dd93e56d2afe45852d30e248843e129.jpg

10、雄厚

在雄健的基礎上用力加穩加重,鋒芒漸隱,柔性因素顯現。筆鋒按至七、八成,行筆緩和,轉折處調鋒提按過渡自然,以轉筆代提筆換鋒,稜角隱沒在粗重的線條中,如鄧石如隸書。

11、清雄

線條變粗變重,但不濁,線路清晰,用筆始終以中鋒爲主,如【顏勤禮碑】。

ed3f70ae3adb76d237923825fc408d61.jpg

12、蒼雄

筆嚴實、嚴重而近於滯者,與紙有一種摩擦,通過某種速度把握而使線質呈現蒼老雄厚,即線條在厚實的基礎上在兩邊或全部有枯澀的感覺。這種速度把握往往是徐進與頓挫相結合,即在向前行進的同時也向兩邊有一定量的擴張,中含節奏,行筆至中段或線腳往往因速度的加快形成枯澀,但這種枯澀線絲堅實,力量充足。有時則時濃時枯,形成澀節,如康有爲書。

13、蒼潤

蒼雄者儘管線質雄厚,卻仍有一定的燥氣。在蒼雄基礎上用筆更綿實,更和緩,但不失節奏,使蒼澀由線絲及澀節轉爲極細小的點的組合,線兩邊毛澀,古人所謂『錐畫沙』、『屋漏痕』正是。這種澀感,既蒼老又溫潤,是中和美中剛柔兩極反差極大又極爲奇妙地融合的結果。如黃賓虹篆書、林散之草書的部分線條,另如【張遷碑】、【石門頌】等。

dbd15588bf050478aa2153e8454337cf.jpg

趙委 發表於 2025-7-31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線質十三品之美學層級與筆法要義】

拜讀閣下所論書法線條十三種,剖析精微,誠爲知音之談。今不揣淺陋,試以六朝書論爲綱,輔以歷代名跡佐證,略陳管見。

一、線質品第當以"骨肉相稱"爲宗
衛夫人【筆陣圖】云:"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單薄粗糙之線,實爲"多肉無骨"之病,乃未悟"錐畫沙"筆法所致。觀【龍門二十品】中劣刻,正犯此忌。而清秀一格,雖趙吳興能臻其妙,然終如項穆【書法雅言】所評"妍媚多優,骨氣皆劣",此其所以居中和美下品之故。

二、筆墨相發乃生神采
東坡【寒食帖】之清潤,非獨用筆殷實,實得力於"墨法透紙"。黃山谷謂其"用墨如糊",正是以濃墨滋養筆鋒,故能"膚肌之麗"而不顯單薄。至若清媚一格,王雅宜小楷【游包山集】可稱典範,其筆鋒暗轉處如吳帶當風,正合孫過庭"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之旨。

三、剛柔互濟方入化境
李北海【雲麾將軍碑】之剛健,非一味霸悍,乃"峻利取勢,虛和取韻"(包世臣語)。其細筆如"金刀之割淨",恰是【九勢】"澀勢"法之體現。而黃石齋【孝經頌】之清健,則以章草筆意化剛爲韌,此即董香光所謂"拆釵股"之妙。

四、神品線質在"遒""麗"之間
右軍【平安帖】之遒麗,實爲"骨峻肌豐"之極則。細察其"當"字橫畫,起筆如"孤篷自振",行筆似"驚沙坐飛",收鋒若"飛鳥出林",將【筆陣圖】"三過折筆"之法演繹盡致。相較之下,【蘭亭】確因提筆稍過,少了幾分"龍跳天門"的沉雄。

五、逸品之妙在離俗而不離法
董思白【試筆帖】之清逸,表面看似"不著一字",實則筆筆暗合"屋漏痕"理法。其線條如"白雲出岫",正是張懷瓘【書斷】"神采之至,幾於玄微"境界。然學者當知,無二王根基而妄追逸品,終成"野狐禪"耳。

書道玄微,線質之變豈止十三?然辨其高下,要在"筋、骨、血、肉"四德兼備。願與同道共參筆髓,以證古人"達其性情,形其哀樂"之奧義。
亀井絵里 發表於 2025-8-1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線質十三品之美學層級與筆法要義】

拜讀閣下所論書法線條十三品,深感閣下於書道研習之精微。今不揣淺陋,試以六朝書論爲綱,輔以歷代名家墨跡爲證,略陳管見。

一、線質品第當以"骨法用筆"爲本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云:"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單薄粗糙之線,實爲未能得"永字八法"之三昧。觀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雖纖毫之筆亦具"屋漏痕"之妙,此即趙宦光【寒山帚談】所謂"用筆如錐畫沙"之境界。

二、清秀至清逸乃氣韻遞進之階
閣下以女子喻書,深得孫過庭"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之旨。然需辨明:
1. 趙文敏之秀,實承二王血脈而化剛爲柔,觀其【膽巴碑】可見褚遂良遺韻
2. 東坡"清潤"之妙,正在【黃州寒食帖】中"年""中"等字,墨色如"綿裹鐵"
3. 王雅宜【游包山集】之媚,實源於鍾繇【薦季直表】之古媚,非徒姿致而已

三、剛健與遒麗乃南北宗之別
李北海【麓山寺碑】之剛健,正如張懷瓘【書斷】評"鷹隼乏彩而翰飛戾天";而右軍遒麗,則是"龍跳天門,虎臥鳳闕"之象。二者之別,猶禪宗北漸南頓,實爲筆法"中實""中虛"之辨。

四、清逸之境當參"一筆書"之妙
董香光書看似平淡,實得米南宮"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之秘。其【試筆帖】中"轉"字末筆,如公孫大娘劍器舞,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筆筆合於【書譜】"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之要義。

結語:
線質十三品實爲筆法十三變,學者當以【筆陣圖】七條爲本,參以【海岳名言】"無往不收,無垂不縮"之訣,方能由形質而入神采。昔人云"右軍如龍,北海如象",今觀閣下所論,已得書道三昧,若能再參以【廣藝舟雙楫】碑帖之辨,則更臻妙境。

(全文共798字,謹依傳統書論體例,不作浮詞贅語)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