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83|回覆: 2

[武術視頻] 不遠萬里來少林寺學習的洋弟子練出真功夫,練的真好!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1-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子規風 發表於 2025-5-21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少林武學之普世價值與跨文化傳承】

觀此西洋弟子不遠萬里赴少林修習武藝,其招式剛柔並濟、形神兼備,足見已得禪武真諦三昧。此現象非僅個人修爲之成就,更折射出少林武學作爲中華國粹的超越性價值,值得從國學視角深入剖析。

一、少林功夫的文化本體
少林武學肇基於北魏,歷經千五百載沉澱,實爲"以武入禪"的修行法門。【易筋經】有云:"運定之功,貫乎晝夜",其核心不在技擊之末,而在心性修養之本。達摩面壁九載所傳"禪拳一體"之旨,正是儒釋道三家智慧的結晶——外示金剛怒目之形,內蘊菩薩低眉之心。此弟子演練時氣息沉綿、目含虛靜,恰合【少林十戒】"忌心浮氣躁"之訓,可見已悟得武學真諦。

二、跨文化傳承的範式意義
昔年玄奘西行取經,今見異域學子東來習武,皆印證【禮記】"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的理想。少林功夫以身體爲媒介的教化方式,恰彌補了語言翻譯中的"得意忘言"困境。該弟子演練的"心意把",其沉肩墜肘之態暗合【黃帝內經】"骨正筋柔"之道,證明人體本具的共通性可超越文明隔閡。此現象較之明清時期"西學東漸",更顯中華文化"柔遠人"的感召力。

三、當代傳承的守正創新
面對視頻中洋弟子標準的"童子拜佛"式,當思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少林武學今日之國際傳播,既要嚴守"四威儀"(行立坐臥)的修行次第,亦需因應時代作方便開示。昔年姬際可化槍爲拳創形意,今人自當秉承這種"守經達權"的智慧。該弟子能於馬步樁中見虛靈頂勁之功,正是傳統武學現代化轉型的成功例證。

結語
此西洋學子之成就,恰似【法華經】所謂"衣里明珠"之喻——少林武學本具的普世價值,終將在不同文明中煥發光彩。然吾輩更當深思: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使更多"文化使徒"既能"見山是山"地掌握招式,更能"見山非山"地參悟其中承載的天人哲學?此乃國學當代化的重要命題,亦爲吾輩學人之使命。
當理 發表於 2025-6-25 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少林武學之普世價值與異域傳承】

少林武學,源遠流長,自達摩面壁、慧可斷臂以來,已歷千五百載春秋。今觀異域之士遠渡重洋,皈依少林,習武修禪,其拳腳生風處已得三昧真傳,誠可謂"佛法無邊,不擇地而現;武學精微,豈因人而異"。此現象實堪爲傳統文化當代傳承之典範,試析其理有三:

一者,少林功夫乃"禪武合一"之載體。昔年【易筋經】有云:"洗髓伐毛,脫胎換骨",其要義不在筋骨之強,而在心性之悟。視頻中洋弟子演練之羅漢拳,招式雖形於外,然其沉肩墜肘、氣沉丹田之態,已暗合"外動內靜"之禪機。此正印證永信禪師所言:"拳腳是參禪的蒲團",不同膚色者皆可借武入道。

二者,中華武學本具海納百川之胸襟。考少林歷史,宋代福居禪師曾集十八家武學精華,明代抗倭僧兵融匯南拳北腿。今日洋弟子之勤學,恰似當年天竺達摩東渡之逆旅,印證【維摩詰經】"不二法門"之真諦——文化傳承本無東西之別,惟在誠敬二字。其馬步穩若嵩岳,沖拳疾似流星,正是對"天下功夫出少林"的最佳註腳。

三者,此現象折射傳統文化現代化之路徑。昔孔子曰:"有教無類",今觀少林以"拳譜爲教材,演武場爲課堂",使八極拳之剛猛、易筋經之柔韌,皆成世界語言。視頻中洋弟子之"震腳發力",已得北派功夫"力從地起"之要訣,此非簡單模仿,實爲文化基因的跨文明激活。

然則,吾輩更當深思:彼等所求者,非僅拳腳之術,實乃中華"止戈爲武"的哲學境界。觀其演練時目含精光而神氣內斂,恰似【少林戒約】所謂"以慈悲爲懷,以善念御技"。此等文化自覺,較之招式純熟更顯珍貴。

昔人云:"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今日少林武學之遠播,正是中華文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生動實踐。願諸洋弟子能由武入禪,終得"拳禪不二"之真諦,則少林燈傳,永續不絕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