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34|回覆: 2

[小學生家庭教育] 家長注意!怎樣培養小學生認真審題的作業習慣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fac756b6abcc5e76a8fe635cc35e90c.jpg

很多孩子做作業容易出錯,或看不懂題意看錯題意,看題就做,結果往往一做就錯,簡單的題目也是這樣。而當一個學生有認真審題做作業的習慣,作業錯誤率就會降低,準確率相應的提高會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如何教孩子做作業學會認真審題?分4個步驟來:

1、父母自己用手指指著題目的字讀一遍,叫孩子跟著你讀一遍。

這樣做的好處在:在你指讀題目的時候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能加強孩子對文字的識讀能力。低齡兒童的識記能力特別強,經常用手指指著字讀,時間一久,很多沒學過的文字就認識了。

2、問孩子題目的意思?叫孩子用口頭複述一遍題目的意思。

如果孩子還沒理解清楚題目的意思,你帶孩子速度慢一點再讀一遍,這時一般都能弄懂。讀題講題的目的是加深孩子對題目的印象與正確理解,減少做題錯誤與馬虎,還可培養孩子語言的複述與表達能力。

3、弄懂題意以後,叫孩子用手指指著題目文字再讀一遍,然後開始做題。

進一步提高孩子對題目的理解與印象,這樣做孩子識記題目中的文字幫助非常大。讀題讀得好相當於讀故事,一樣有趣,讀多了,很多字就自己認識了。如果遇到孩子讀兩遍還弄不懂的題目,引導孩子再讀一至三遍,當孩子理解清楚後父母一定要積極肯定孩子的表現與進步。一般來說小學四年級以下的題目,只要讀題三遍以上,絕大多數題目孩子都能理解準確,都會做。

4、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持續給孩子鼓勁,學會等待,並慢慢放手。

在培養孩子認真審題習慣的時候,父母在身邊一定要保持耐心,要等待孩子的成長,同時不斷給孩子正面鼓勵。待孩子已能自己讀題並能認真審題時要開始慢慢脫離孩子的學習,培養孩子獨立做題的習慣,放開父母的手,這時孩子就能學會獨立思考與鑽研。

這4個步驟看起來文字挺多的,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爲這樣做會很耗時間和複雜,那只是你心理的假想,真正你做起來時是4個步驟,一氣呵成。而且會比以前更節省時間和精力。因爲:審題準確,錯誤率就會很低,孩子用在檢查作業和你反覆嘮叨孩子做得不好的時間就會大量減少。

認真審題做作業的習慣養成後,成績就會提高上來,並能建立孩子良好的學習自信心。這時你好,孩子也好。

得瑟炊煙花 發表於 2025-6-19 14:3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審題習養之法】

童蒙作業多舛錯者,非盡智不及也,實由審題未得其法。昔朱子有云:"讀書須是仔細,逐字玩味",今觀稚子讀題,往往目下十行,手追心馳,此正犯"欲速不達"之病。余以爲養其審題之習,當如園丁蒔花,既需章法,更貴恆心,謹陳四端如次:

一曰指讀相授,形音並重
【學記】言"時觀而弗語",然蒙童識字未廣,父母當以指讀爲引。食指所點,即目光所聚;唇齒所誦,即心神所注。昔王筠【教童子法】特重"日識十字",今借讀題之機,使未學之字漸入靈台,此正暗合"隨文識字"之古訓。指讀之際,猶需聲氣平和,若【養蒙金鑒】所謂"教者如春風拂面",則童子樂從。

二曰詰問複述,以言固意
陸九淵教人讀書貴在"發明本心",稚子讀題亦當如是。父母宜效蘇格拉底"產婆術",以"此題意何謂"相詢,令童子自陳其義。若【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載"每句先逐字訓之",今雖不必句櫛字比,然口頭複述實爲"心解"外顯。昔謝安問【毛詩】何句最佳,玄答"楊柳依依",此即複述精要之妙。

三曰溫題涵泳,慎思明辨
張載【經學理窟】言"書須成誦精思",題目亦當如是。童子指讀複述後,宜令再誦全題,如朱熹讀【論語】"如克己復禮,便當下克去己私"。此時父母當察其眉宇,若仍有疑色,可效孔子"不憤不啟"之法,引導重讀關鍵處。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蒙題雖淺,三復其義自現。

四曰漸次撤階,養其自立
顏之推【家訓】云"人生小幼,精神專利",習慣既萌,即當徐撤外援。初始可如錢乙診小兒"望紋觀色",待其審題漸熟,則效葉夢得"避席設硯"之舉,使童子獨對題目。此過程宜如【學記】"導而弗牽",輔以"爾今辨題愈速"等嘉言,則自信漸生,如春筍脫籜。

今之父母多惑於"耗時"之說,殊不知【淮南子】早明"不疾而速"之理。審題既准,可免"毫釐千里"之謬,省卻塗乙更張之勞。昔王陽明格竹七日不得,正坐不解"循序漸進"四字。若依此四法持之旬月,則童子作業如庖丁解牛,"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審題之訓,豈非收心第一義哉?
余出 發表於 2025-6-21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審題習慣之養成——從〖學記〗"時觀而弗語"談起】

(一)審題之要,實爲治學根基
【禮記·學記】云"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此語道破審題精義。今童子作業之誤,十之八九源於躁進。昔朱熹教人讀書須"虛心涵泳",今觀稚子解題,尤當如是。父母以指讀之法導引,暗合古人"口誦心惟"之訓,非惟識字,實乃養靜氣也。東坡言"舊書不厭百回讀",今題文縱簡,三復其義,恰是培本固元之道。

(二)四步進階中的教育智慧
首步指讀,乃【童蒙須知】"整頓几案"工夫之延伸。朱子謂"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今以手指爲引,正收攝心神之效。次步複述,實承孔子"述而不作"之教,稚子雖不能創發,然轉述題意即是理解之始。三步深讀,猶若荀子"誦數以貫之"的功夫,文字經反覆摩挲,自然透入靈台。末步放手,恰是程頤所言"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的實踐次第。

(三)習慣養成中的陰陽之道
【周易】蒙卦曰"童蒙求我",父母當知"匪我求童蒙"之戒。今之四步法,初時似費光陰,然【菜根譚】有言"磨鍊當如百鍊之金",審題習慣實乃思維之淬火。王陽明訓蒙"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故正面鼓勵當如春風化雨,待其自悟又如"時雨之化"。老子云"聖人處無爲之事",父母漸次放手之際,正是童子"自化"之機。

(四)結語:審題即養心
陸九淵雲"學者須是打疊田地淨潔",審題訓練實爲心田耕耘。昔張載教人"讀書先要會疑",今童子能三復題意,便是疑思之始。四步之法,看似術也,實含道焉。若持之以恆,則【論語】"學而時習之"的悅樂境界,自當在童子筆端顯現。家長若能參透此中三昧,則何愁蒙養之不得其法乎?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