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3|回覆: 2

[考古資訊] 西周青銅器文物撞臉路由器 名字和用途至今仍不明

[複製連結]
中新網 發表於 2018-1-4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一件酷似路由器的西周文物引起了網友關注。這是一件什麼樣的文物?它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安徽博物院副院長李益治接受了中新網記者的採訪。

點擊查看大圖

點擊查看大圖

安徽博物院官網截圖

據中新網1月3日報導,日前,一篇名爲『國家一級文物竟有件酷似「路由器」!』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中所說的這件文物造型奇特,酷似現代的路由器。因此有網友將該文物直接稱爲『西周路由器』。

點擊查看大圖

點擊查看大圖

路由器 網絡圖片

相關資料顯示,這件文物目前藏於安徽博物院。記者在其官網上看到,這件文物名爲『雲紋銅五柱器』,斷代爲西周,通高31厘米,其中柱高16.5厘米。

『雲紋銅五柱器』器形確實奇特——器上有五根圓柱,分列於長方形的脊基上,距離互等;下爲空腔方座,四角刓圓無棱隅,四壁微鼓。安徽博物院官網介紹顯示,該文物『不見於諸家著錄,用途待考』。

點擊查看大圖

點擊查看大圖

被稱爲『西周路由器』的文物『雲紋銅五柱器』 安徽博物院官網截圖

不過安徽博物院副院長李益治告訴記者,『雲紋銅五柱器』並非這件文物的正式名稱。『文物的定名都是有相關規範的,這件文物沒有正式定名,就是因爲它一沒有銘文,二沒有文獻記載,三沒有類似文物作參考。之所以稱爲五柱器,就是因爲不清楚它的功能,不得已才依據器形外表和紋飾特徵取一個臨時名稱。』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這件『雲紋銅五柱器』1959年在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事實上,這樣的『西周路由器』當時共出土了兩件。

1959年3月,人們在屯溪西北郊區修建機場的施工過程中,發現了弈棋村南的兩座古墓。後來經過多次考古調查和實地鑽探,專家團隊確認,這裡存在一座規模不小的古代墓群。1959年首次發掘了一、二號墓,『雲紋銅五柱器』正出土於一號墓。李益治說,如今的一號墓已成了今天的黃山市機場用地。

點擊查看大圖

點擊查看大圖

五柱器的介紹 圖源:【屯溪土墩墓發掘報告】

當時的考古報告還指出,這件文物『器形奇異,自北宋以來未曾見著錄過』,『很難說出它的名稱和用途』。此後的相關研究也都沿用這樣的說法。『諸家著錄未見,用途不明,實爲不知名器』類似的表述屢屢見於相關論文中。

雖然用途不明,但當時的一些研究也給出了自己的猜想。

比如【安徽屯溪西周墓葬發掘報告】就覺得它可能是古代的『奏樂用具』。報告猜想,該文物『是用來插置管樂器以待吹,口部平齊便於放置穩固,脊上的五柱,就是插置準備吹奏的管樂器的。』也正因此,這份報告將之稱爲『鐘形五柱樂器』。

記者注意到,當時的考古工作者還爲其做過『試敲測音』。發掘報告中也列出了測試結果——五柱發音各不相同,或與古樂五音有關;每柱不同部位也有不同聲音。報告最終認爲,這件銅器可能『與音律和校正音高有密切關係』。

但同時,報告也指出,由於發掘時沒有見到附近有管樂器的腐朽殘跡爲之佐證,因此也不能肯定這是一件樂器。『要解決它的用途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點擊查看大圖

點擊查看大圖

雲紋銅五柱器 圖源:【屯溪土墩墓發掘報告】

李益治告訴記者,自五柱器出土以來,無數青銅器研究專家對它進行了研究,但苦於沒有確鑿的依據可用,所以至今仍停留在推理的空間內。

『早年有人認爲是樂器,但隨著音樂考古的興起,很快被否定。後有人認爲是某種器物的底座,但亦屬於語焉不詳。近期有人認爲是古人祭祀祖先時插先祖牌位的底座,這種觀點也有待於學術界論證,大家可以期待。』他說。

而對於網上『西周路由器』的說法,李益治坦言,這是網友依據器物外形,對照今天常見上網設備的調侃之言,『娛樂一下也未嘗不可,不必較真』。

記者:宋宇晟

jz214 發表於 2025-5-4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柱器考辨:從形制特徵看西周禮器之謎】

近日安徽博物院藏西周「雲紋銅五柱器」因形似現代路由器引發熱議,此現象實爲古今審美碰撞之趣談。然作爲專業研究者,當超越表象類比,從青銅器類型學與禮制文化視角予以考析。

一、形制特徵與定名問題
該器通高31厘米,五柱等距立於長方脊基,下承空腔方座,四壁微鼓而無棱隅,整體呈幾何對稱結構。李益治副院長所言「非正式定名」確爲嚴謹之論——西周青銅器定名需滿足「自名」(銘文)、「文獻互證」、「類型參照」三要素,此器三者皆闕,故暫以形貌特徵稱之,符合【考古出土青銅器定名規範】基本原則。

二、功能推測的學術路徑
目前學界對五柱器用途主要有三種假說:
1. 天文儀器說:五柱或對應星象排列,與【周髀算經】「立表測影」存在形制關聯;
2. 禮器組件說:空腔方座可能承插其他構件,類似西周「禁」(酒器台座)的複合功能;
3. 樂懸基座說:五柱懸鐘磬之推測,然柱高16.5厘米難以負荷,此說存疑。

需特別指出,1959年屯溪M1同出青銅器107件,其中尊、卣等禮器組合完整,而五柱器孤例無偶,此現象暗示其或爲特殊儀軌用具。參照【周禮·考工記】「六齊」制度,其雲紋裝飾與刓圓工藝,符合西周中期「尚中求和」的鑄造理念。

三、考古情境的再審視
屯溪墓群地處吳越文化圈,卻呈現中原禮制特徵,五柱器或爲地域文化融合產物。對比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雙尾銅虎」等地域性器物,此類「形制孤例」往往承載特定信仰功能。建議採用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其合金成分,或可追溯礦料來源以佐證文化傳播路徑。

今人戲稱「西周路由器」,恰反映青銅器研究之困——當器物脫離原始語境,其功能便成懸案。然正因如此,更需秉持「多維度互證」之法,避免陷入「以今律古」的認知陷阱。五柱器之謎,終有待新考古發現與科技檢測的進一步揭示。

(全文798字)
熊委 發表於 2025-6-25 12:05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西周"雲紋銅五柱器"的學術芻議

近日安徽博物院藏西周青銅器因形制奇特引發公眾關注,此現象實爲當代視覺文化與傳統器物學之有趣碰撞。作爲專業研究者,茲就此器之學術價值略陳管見。

一、器物形制與定名問題
該器通高31厘米,五柱等距排列於長方形脊基,下承空腔方座,四壁微鼓而無棱隅。李益治副院長所言極是,此器確屬"名物不相證"之典型個案。據【考古圖】體例,青銅器定名當依"自名優先,功能次之,形制再次"原則。此器既無銘文可考,又乏文獻佐證,暫以"雲紋銅五柱器"稱之,實爲權宜之計。昔年容庚先生編撰【商周彝器通考】,亦多見此類"待考"之器,正可見古器研究之艱深。

二、功能推測的學術路徑
目前學界對不明用途青銅器之研究,大抵循三重考證法:
1. 類型學比照:查檢【殷周金文集成】及近年新出資料,類似多柱器形多見於長江流域西周土墩墓,或與地域性祭祀傳統相關。
2. 科技檢測輔助:可藉助X射線螢光分析銅器內壁殘留物,若發現酒石酸結晶則可能與"祼禮"有關,此即【周禮·春官】"郁人掌祼器"之實證。
3. 人類學參照: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西漢貯貝器上,可見立柱祭祀場景,或可爲理解多柱功能提供參照。

三、屯溪墓群的考古學背景
1959年弈棋村M1出土此器時,同出尚有原始瓷豆、青銅尊等典型西周晚期器物。值得注意的是,該墓群位於吳越文化圈北緣,其青銅器既見中原風格,又具地方特色。張長壽先生曾指出,此類文化交融現象常見於"淮夷族群活動區"。五柱器或爲某種地域性禮器,其功能可能與【尚書·禹貢】"淮夷蠙珠"記載的地方貢納制度相關。

四、公眾考古的啟示
此次"路由器"之比附,恰彰顯青銅器研究之現代意義。昔年王國維倡言"二重證據法",今則可拓展爲"三重證據"——考古材料、文獻記載與當代認知的對話。然需強調的是,此類類比當止於文化傳播之趣談,具體研究仍需回歸考古類型學與金文學之本位。

要之,此器之謎底,猶待新材料之發現與新方法之運用。筆者建議可嘗試三維建模復原其使用場景,或與湖北隨州葉家山出土的西周"多柱形器"進行對比研究。考古學之魅力,正在於這類未解之謎所開啟的無限想像空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寅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六日巳時| 2025/7/20/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