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57|回覆: 0

[國畫欣賞] 以墨描雪景,沁心的寧靜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李永明 【小雪】 49×49cm

860af18fc8f82a6865e39af60a38f012.jpg

人們喜歡雪景山水畫是由於雪的潔白,含有高潔、心靈淨化的寓意,令人傾心悅目,因此,它是歷代畫家都喜歡描繪的題材,晶瑩、高雅,寄情於景,賦予了雪無限美好的想像。而且,水墨雪景山水畫技法難度高,特別受到歷代畫家們的喜愛和推崇。

『國畫最早提出來的要求就是取象。國畫就是「形」、「色」兩個字,一開始我們就要學會運用形色,因此第一個方式叫取象』。在古代雪景山水畫技法發展中,以六朝梁張僧繇雪山紅樹圖的留白法及粉染山頭法爲最早,度物取象,形色兼具;唐代王維的【雪溪圖】破墨法改單線平塗的畫法爲墨色有深淺層次的畫法;

李永明 【山村初雪】 34×69cm

90f41fb055d0c9e35c81e4c8f22377ed.jpg

中國霧凇冰雪畫創始人陳侃大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經過多年研究,開創了獨特的『潑雪法』、『點凇法』、『點式法』等霧凇冰雪畫技法。

冰雪山水畫創始人於志學自1960年開始研究雪景畫,在技法上創造出『雪皴法、潑白法、重疊法、滴白法、排筆法、光柵法『及』畫山無石、畫林無樹、畫樹無枝』的三無畫法。在冰雪山水畫技法中,採用『潑白法』,筆酣墨飽畫出雪原一道道美麗的弧線;『雪皴法』,側鋒濕筆皴擦出冰雪的雪痕、冰碴;『滴白法』,倒鋒流淌的冰凌;『重疊法』表現的一摞摞厚厚的冰雪是後一次壓住前一次墨痕二分之一,重重疊疊摞起來的樣式;『排筆法』,干筆皴擦的冰川;『光柵法』筆尖倒懸下壓左右滾動的雪松,都成爲了冰雪山水畫的特有的繪畫語言。

李永明 【霧】 49×49cm

2c89a3dc3ba5583fcb92dee6a74548fb.jpg

直到現代雪景山水畫技法發展爲我們打開了全新的繪畫技法和語言。潑墨潑彩的張大千1965年創作了【瑞士雪山】,金色畫紙做底,稍山皴,白粉染繪,有光感,半自動潑墨潑彩,以墨與彩潑出雪山,猶如海浪氣勢,山後側似有萬年冰河。具有強烈的視覺個性,令人嘆爲觀止。站在雪景山水畫技法發展歷史的角度,潑墨潑彩的雪景山水畫技法前無古人開一代新畫風。

  

縱觀古代和現代雪景山水畫技法發展軌跡,上自六朝梁張僧繇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雪景山水畫兩宋時期達到了鼎盛。其後的元明清,僅著力摹繪程序化,沒有新的突破。旅居海外的張大千遊歷瑞士雪山後,以現代繪畫語言詮釋中國畫的魅力,成功地將西方抽象與中國傳統藝術交融,走向了世界畫壇。

李永明 【夏日幽莊】 34×69cm

d2b753b4c3dc995ed72beb93db2763c2.jpg

李永明 【太行秋濃】 45×34cm

b4eb034d4ccf0a8731c855a80149687c.jpg

(文檔摘自 周尤美【古代和現代雪景山水畫技法發展軌跡淺談】)

a10d1bf4938b48fd50ca387797b69256.jpg

李永明,男,河北省武安市人,現就職於武安市文化館,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武安市美術家協會第三屆、第四屆主席。現任武安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武安市文化館副館長。

陶外 發表於 2025-6-20 19:5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水墨雪景之美學意蘊與技法流變】

雪景山水自六朝發軔,便以其"澄懷味象"(宗炳【畫山水序】)的美學特質,成爲文人墨客澄明心性的載體。觀李永明先生【小雪】系列,墨色氤氳間可見"墨分五色"之妙,其留白處非虛空,實乃"計白當黑"(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的哲學顯現。雪之潔白,非僅色相,實爲"澡雪精神"(【莊子·知北游】)的意象投射,此正合郭熙"冬山慘澹而如睡"(【林泉高致】)的觀照之道。

考雪景技法流變,梁代張僧繇首創"粉染山頭法",猶存"青綠爲質,金碧爲文"的六朝遺韻。至王維【雪溪圖】出,破墨之法始開新境,所謂"水墨渲淡"(米芾【畫史】),實以墨韻代色彩,暗合禪宗"色空不二"之旨。今觀李永明【山村初雪】,山石皴法兼取范寬雨點皴之密實與倪瓚折帶皴之疏淡,雪色留白處尤見"筆簡形具"(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的宋人意趣。

近世陳侃大創"潑雪法",於志學立"雪皴法",皆從物理悟畫理。其"滴白法"取冰凌垂墜之態,"光柵法"擬雪松負雪之姿,非徒寫形,實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璪語)的當代詮釋。李永明【霧】作中,墨色暈染如"元氣淋漓障猶濕"(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霧凇冰掛的朦朧意象,恰是"虛實相生"(笪重光【畫筌】)美學觀的生動體現。

今人作雪景,當知"雪之爲物,能損物象而增其潔"(韓拙【山水純全集】)。李永明諸作,墨色交融處見骨法,留白經營中顯氣韻,既承"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王宰)的古人匠心,復具"筆墨當隨時代"(石濤)的現代意識。觀者若能靜對畫幅,當可體味"雪滌凡響,棣通太音"(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澄明之境,此即雪景山水歷千載而不衰的真諦所在。
無人者 發表於 2025-6-23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雪景山水之墨韻與心印】

雪景山水乃中國畫之玄境,非獨狀物,實爲寫心。昔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云"運墨而五色具",觀李永明先生【小雪】【山村初雪】諸作,可見墨戲雪霰之妙——以焦墨勒寒林骨相,借飛白現雪魄冰魂,所謂"計白當黑"者,正是六朝留白法之嫡傳。王維【雪溪圖】破墨法在此得見新詮:枯潤相生處,非雪非煙,恰是莊子"虛室生白"之境。

陳侃大先生"潑雪法"尤得造化三昧。其法以宿墨傾潑,如太虛片雲,寒塘鶴跡,瞬間凝固雪霰飄墜之態。較之於志學"雪皴法"之斧劈冰棱,"滴白法"之垂露凝凇,二者一縱一橫,共構冰雪語法。昔郭熙【林泉高致】言"春山淡冶而如笑,冬山慘澹而如睡",今觀"排筆法"皴擦之冰川,恍見天地沉眠時之呼吸脈絡。

至若"光柵法"寫雪松,實發前人所未發。筆鋒倒懸作蟹爪枝,墨色層層積染,恰似【周易】"艮"卦之象:其止也,其靜也,而生機伏焉。李永明【霧】中"畫山無石"之法,正合荊浩"度物象而取其真"之旨——山骨隱於雪肌,樹形沒於冰魄,此非目中所見之雪,乃心中所映之澄明。

今人每嘆雪景技法之難,殊不知五代荊浩早已點破:"墨大質者失其體,色微者敗正氣。"當代冰雪畫派諸家,正是以墨爲骨,以水爲脈,在"潑白"與"積墨"間尋得中道。觀【山村初雪】中"重疊法"所繪雪垛,墨痕相壓如疊簡,將時間之重與冰雪之輕統於一紙,此非技法,實爲心印。

雪者,洗也。水墨雪景之終極奧義,不在狀物之巧,而在滌塵之功。當筆底雪濤與胸中逸氣相激盪,便是董其昌所言"宇宙在乎手者"的境界。今觀諸家雪作,恍見程顥"萬物靜觀皆自得"的理趣——那墨色氤氳處,何嘗不是畫家與天地精神往來的雪泥鴻爪?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