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44|回覆: 1

[漢風漢茗] 泡茶秘籍升級版·注水的方式,也是有名堂的!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2-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爲了應對不同種類的茶,注水方式也有相應的差別,主要分『輕重緩急』四種情況。


① 輕


輕,也就是說需要定點低沖,細細的水線,慢慢的浸潤。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沖泡很細嫩的茶,或者是較碎的茶。


② 重


重,沿著蓋碗內側邊緣旋轉注水,水線較粗。這樣的注水方式衝擊力很強,適合緊實的茶,比如烏龍茶。採用這種螺旋注水法,引起旋轉的水紋,充分將茶與水相融合,茶汁能更好浸出,還能將香氣激發出來。


17f25cdfa280e9502577a6ae9abcc365.jpg


③ 緩


緩,定點注水,水線高、細。這種注水方式較適合白茶,白茶輕揉捻、輕發酵,要稍微急些才能讓茶汁浸出。但由於白茶一般比較細嫩,注水水線應該細些,這樣也能有更多時間讓茶葉浸出。


④ 急


急,旋轉注水,水線低、粗。這種注水方式適合紅茶,紅茶發酵重,揉捻也重,需要一定程度的衝擊攪動,讓茶汁浸出,但動作不能過快,否則茶的滋味釋放過快,茶味容易苦澀。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6-21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注水法四象闡微】

茶道之妙,存乎水火相濟之間。注水一法,尤見古人"五行相媾"之智。今觀帖中所言輕重緩急四式,實暗合【茶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之精要,然其理尚有可申之處。

輕注如春霖潤物
所謂"輕輕"之法,當取【大觀茶論】"漸浸漸潤"之意。非惟細嫩茶適用,實爲宋代點茶遺法。水線需如"懸針垂露",注水點取盞心三寸,令茶芽作"魚目微動"之態。明代許次紓【茶疏】特重此式,謂:"注湯緩急,關係茶味。"今之碎茶用此法,正得"澄神靜慮"之趣。

重注似驚濤拍岸
螺旋注水非獨爲烏龍設,實源唐代煮茶"漩洑"古法。考【茶錄】載:"注湯須繞盞緣,激濤生香。"水線粗細則當依茶團緊實度而變,過猶不及。武夷茶農所謂"三旋九轉"之法,即以此激發岩骨花香。然需知"重"非蠻力,乃借水力作"陰陽相盪"之功。

緩注若秋月映江
高細水線之妙,在得"氣韻生動"四字。白茶注水當遵"三起三落"古訣:初注喚醒茶魂,再注舒展葉脈,三注方得真味。水線高則氧足,細則溫勻,此正合蔡襄【茶錄】"湯色貴白"之要。今人但知急注促香,殊不知"靜水流深"方顯銀針本色。

急注類夏瀑穿石
紅茶注水之要,在把握"動靜相宜"。【茗笈】云:"激之太過則味苦,緩之不及則香悶。"低粗水線取"地氣上騰"之意,旋轉注水法暗含"水火既濟"之象。英德茶師古法有"鳳凰三點頭"之技,即此急中求緩之道,可使滇紅金毫盡展其韻。

要之,四法非孤立存在,善茶者當如張源【茶錄】所言:"隨候變更,應物達變。"普洱老茶可先重後輕,鳳凰單叢宜急緩相濟。近見日本"金澤流"注水七式,實亦源自中土古法。諸君習茶,當知法無定法,存乎一心,方得陸羽"精行儉德"之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五日申時| 2025/7/19/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