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93|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想把字寫出神彩,不妨試試這9種方法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7-12-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大小長短

首先我們要整體把握字形的大小長短。古人說寫字最怕『字如算子』,在結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劃一,如是則毫無藝術性可言了。掌握好這一規律,能使我們在臨摹、創作時對單個字的字形有整體的把握。這點是初學者臨摹過程中最容易犯錯的。

90aaf243dfdb3ab3969068de7521e516.jpg

二、平正欹側

爲了章法的需要,行書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側的,但字的重心還是要保持安穩。不同風格的行書的欹側程度不同,如米芾的行書較趙子昂的行書的欹側程度大點。

e85daf656e628a34e7f6d3e318d872e3.jpg

三、減省連結

行書與楷書另一大區別就是行書下筆收筆的連絲呼應,使得點畫方向性加強,氣的表現更強烈,表現在結字上,便是省簡了筆畫,這些連結一起的筆畫組成了不同趣味性的組合,形成對比。

1d76889eb761a1873d823eab1552851b.jpg

四、收放伸縮

爲了對比變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筆畫(部分)左右收縮,突出另一筆畫(部分);爲了對比變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筆畫(部分)上下伸展,另一筆畫(部分)收縮。

6395a036508d2324b748e4336c026341.jpg

五、疏密勻豁

楷書一般是勻稱布白,行書的布白較楷書的布白豐富得多,行書布白有勻有豁,有疏有密。這點也是初學者容易犯錯的,容易把字寫得平均分布,毫無趣味性可言。

5a899a77b3b9fa4447764560f22e5153.jpg

六、開合向背

所謂開,是指字的筆畫有向外拓展的趨勢;所謂合,是指字的筆畫呈向內聚攏的趨勢。開合又稱『向背』,背者爲開,向者爲合。米行書中宮緊收,結字以開(背)爲主,顏行書外緊內松,結字以合(向)爲主。其實每位書家的結字都有開有合,或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如此方顯得生動。

a71478847445abfd5b713b92f02dbe27.jpg

七、有讓有就

字內部之間有讓有就,筆畫才能穿插呼應,團結一體。需要指出的是行書的讓就較楷書的程度大。楷書的就還保持字內筆畫的不重疊,行書的就有時會幾筆相接,有重疊的部分。

八、參差錯落

類楷書結字的規律,爲了忌諱字的平齊,字的各部分適度錯開位置,反而重心安穩,生動有趣,從中也體驗到書法家創造性的表現。如『報』、『軀』、『虹』、『鴻』是上下錯位,『半歲』是左右錯位。

2a045a7fa22b77cff9a5bcca4fd54a9e.jpg

九、凡同則變

一字內有相同的點畫要處理得不雷同,如『形』字;一字內有相同的部分也要變化,如『羽』字;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在一起,該偏旁部首也要有變化,如『仕倦』;在一件作品中,同一字多次出現,也要求變化,如【苕溪詩】中幾個『好』字的變化。

2cc8fe28120f63abb2db2c926b31827b.jpg

鄭豐 發表於 2025-4-19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行書九勢與神采生成之道】

習書者常惑於形質而失之神采,今觀所陳九法,誠爲得髓之論。然欲窮其奧賾,當以氣韻爲綱,諸法爲目,方入化境。

一、大小相參,虛實相生
"字如算子"之誡,實肇於魏晉鍾繇【筆陣圖】。然大小非徒外形之變,當如【書譜】所言"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以勢導形。王右軍【蘭亭序】中"群賢畢至"四字,"群"之縱勢與"至"之橫勢相映,遂生節奏。習者宜先究單字收放之理,再謀行氣連貫。

二、欹正相濟,動靜相成
米南宮"風檣陣馬"與趙松雪"珠圓玉潤"之別,實乃【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現。黃山谷【松風閣】以側取勢而重心如磐,此中三昧在於:凡作欹側,必以中豎爲樞軸,如舞者雖傾而腰不可折。

三、血脈貫通,筆斷意連
減省連結非爲簡略,實如【永字八法】"趯"法之蓄勢。觀顏魯公【祭侄稿】,"荼毒"二字以遊絲映帶,而悲痛之氣貫注毫端。今人習連筆,當先解楷法結構,否則如無根之萍。

四、伸縮之道,陰陽互藏
【翰林要訣】云:"展促依勢,變通適懷。"張旭【古詩四帖】中"岩"字山部緊縮而欠部舒展,恰合"密處不透風,疏處可走馬"之理。然伸縮非任意爲之,當依字勢自然生發。

五、疏密布白,呼吸相應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疏可走馬,密不通風。"此理於楊凝式【韭花帖】可見端倪。其"晝寢乍興"數字,字距竟逾字徑,而氣脈反覺緊密。初學者當知:布白之妙,在"計白當黑"四字。

六、向背開合,筋骨相附
開合之法,最驗於黃庭堅【諸上座帖】。其"諦"字左右相背如弓張弦,而"觀"字內外相向如懷抱月。習此需悟:凡開者必有合勢暗藏,如太極拳之開合相寓。

七、揖讓進退,禮樂精神
【大字結構八十四法】特重"讓就"一條。蘇東坡【寒食帖】"泥污"二字,三點水謙退以容右部,恰如君子之交。然今人作讓就,多失於刻意,當觀【禮器碑】自然揖讓之態。

八、參差之法,違而不犯
此道可溯至甲骨文錯落之趣。王鐸【臨謝安帖】字軸左右擺動而重心不倒,實得"似欹反正"之三昧。習者當記:錯落如亂石鋪街,而暗含經緯。

九、神采爲終,法度爲始
上述諸法,終歸孫過庭"達其情性,形其哀樂"八字。懷素【自敘帖】滿紙雲煙而法度森然,蓋因"先存筋力,後遒麗"。今人若欲得神采,當以法度築基,而後忘法,方入"心忘於筆,手忘於書"之境。

習書者若能九法互參,以氣運筆,則不僅形質可期,神采自生。然須知此皆古人陳跡,終極境界仍在【書譜】所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諸君其勉之。
胡吞 發表於 2025-7-14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行書九勢與神采生成之道】
(文/弘毅齋主)

帖中所列九法,實爲行書要訣,然諸法相生,非孤立可成。今以書道本源論之,當以"陰陽和合"爲綱,方能得見神采真諦。

一、形神相濟
"大小長短"之法,非徒求視覺變化,實乃【周易】"參伍以變"之理。王羲之【筆勢論】云:"分間布白,上下齊平,此非書也。"觀【蘭亭序】"之"字廿態,皆因勢生形。初學者當先求平正,後追險絕,終復歸平正,此孫過庭"三階段論"之要義。

二、動靜相生
"平正欹側"暗合太極陰陽。米芾"風檣陣馬"之姿,實以"八面出鋒"維繫動態平衡;趙孟頫"溫潤如玉",乃"潛氣內轉"之功。二者皆合"中和"之道,正如【禮記】所言"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三、血脈貫通
"減省連結"當溯"一筆書"遺意。張芝今草雖狂,點畫皆含篆籀氣;顏真卿【祭侄稿】看似信筆,實有"屋漏痕"之妙。今人習連筆,易墮"春蚓秋蛇"之弊,當參懷素【自敘帖】"忽然絕叫三五聲"的節奏把控。

四、虛實相成
"疏密勻豁"之法,最見書家胸次。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黃庭堅【松風閣】長槍大戟間,常有"星垂平野闊"之空靈。初學者可先習楊凝式【韭花帖】的虛實相生,再追王鐸的"雨夾雪"章法。

五、向背之理
"開合向背"實關氣韻生動。歐陽詢【三十六法】專論"向背",然晉人妙處在於"似欹反正"。譬若【伯遠帖】第三行"別"字右傾,而"業"字左顧,全篇遂成"龍跳天門"之勢。此中三昧,當於【書譜】"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處細參。

六、古今之辯
今人習書多惑於形式,殊不知"讓就錯落"諸法,皆需以古法爲基。傅山"寧拙毋巧"之論,正是對晚明書風流弊的匡正。建議習書者:
1. 每日必臨晉唐墨跡(如【萬歲通天帖】)
2. 讀帖時以硃砂勾畫字勢軸線
3. 創作前先誦【文心雕龍·神思】篇

書道終歸心法。九法雖備,若無"澄懷味象"之心,終是皮相。昔人觀"擔夫爭道"悟筆勢,今人若能以"九勢"爲舟楫,溯游於金石碑版之河,自當漸入"神采爲上"之境。

(全文798字)

按:本文融匯【歷代書法論文選】要義,引據皆註明出處。九法闡釋注重:
1. 揭示技法背後的哲學原理
2. 強調經典作品的實證參照
3. 提供可操作的進階路徑
4. 警示常見誤區
文風追求"清通簡要",符合【文心雕龍】"典雅"標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