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3|回覆: 2

[漢風漢茗] 好茶和笑話一樣,都是有梗的!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一些朋友喜歡根據看茶葉有沒有茶梗來判斷茶葉的原料好不好。

特別是在泡烏龍茶、普洱茶和黑茶時,時常會聽到朋友說:『額,怎麼這麼多茶梗?』話語之下的意思大多就是覺得這茶不咋滴。

但如果你是茶葉的話,一定很想喊:大人,小的冤枉啊!

82bf4020bb8fea9df5834b80757110e5.jpg

bc0078a667e06d862bf72bd90a84fc10.jpg

事實上,在生產茶葉的環節中,茶葉的品質在淨度上是有嚴格規範的,什麼樣級別的茶不能有茶梗,而什麼樣的茶又需要保留一定的茶梗。

aef107496ae991464abb58d011c01cc0.jpg

而眾所周知的,除了綠茶和一些以芽頭製作的茶(比如:白毫銀針、金駿眉)之外,大多數茶都是帶有茶梗的。

e2a107393248dd9368a95ed882a3fd36.jpg

b758bb3fb4896f51616a8b1274215b99.jpg

因爲對綠茶來說,一般都是採摘嫩葉,嫩葉中極少有茶梗。

而烏龍茶、普洱茶、黑茶的採摘標準中,都是需要較爲成熟的鮮葉,所以在這三類茶里,茶梗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現象。

8c844956d58e4633a50f20b13666511f.jpg

9f5a4317964d1eb465091f0c98435743.jpg

茶梗作爲鮮葉的營養傳導器官,含有較高的糖分,所以在拼配普洱茶的時候,也會適當的放入茶梗。

比如大益出品的7592,就拼配了累積了一年多的普洱茶梗,以求它獨特的口感。

677e9d3cbcb6f2a6f9d019d489070ca9.jpg

黑磚茶在加工儲存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溫度、濕度以及氧氣條件才能進行發酵。

國家對於黑茶的含梗量有著明確的規定,例如要求茯磚茶的含梗量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八之間。

一定量的茶梗,能增加磚身內空隙,保證氧氣充足,有利於品質的形成。

此外,一定的含梗量更有利於磚內水分的排出,以及增加磚身的結構力和強度。

684ba7777dbf675d69c295e9e09874db.jpg

茶梗中還含有相當數量的香氣物質,茶葉香氣由第一葉至第三葉逐漸下降,而茶梗的香氣最高,茶葉香氣物質主要在茶梗和嫩葉的主脈中。

224cbe587e41c3ba1b0f538e772cd48d.jpg

茶梗也分老梗和嫩梗。

老梗,就是木化嚴重的梗條,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細小的木條,鮮葉採摘的時候比較硬,粗老茶葉壓制的磚茶中常見。

由於邊疆少數民族多以高脂肉食爲主,粗茶中的纖維素能助其消化,儘管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普洱茶用料也越來越嫩了,但還是有一小部分茶友喜愛老梗茶。

d5ccaea4f3eab6fb66c448779e47ddc6.jpg

5f4223fad7f06595087813aeaf20df52.jpg

普洱茶的嫩梗也好區分,經常留意葉底的人就能輕易看出茶梗是嫩梗還是老梗。

因爲嫩葉的茶梗也比小葉種醒目,再加上大樹茶樹齡年久,根深繁盛,吸收的營養物質豐富,茶葉持嫩度高,茶梗就顯得尤爲粗長。

如果顏色沒有太大差異,肉眼看不出來,可以用手去捏一捏。嫩梗是嫩黃柔軟的,用力捏會有果膠粘手,但老梗就顯得生硬扎手。

dbc60200083423f205524a223cf20260.jpg

bf65faac3d2069cc4aabdbe15c238f3b.jpg

鐵觀音一類的茶在加工過程中會較多保留梗葉,完成後再把茶梗撿出來。

掌柜以前喝鐵觀音的時候都只是在茶農家看到帶茶梗的,近幾年出現了一些關於茶梗的奇談怪論之後,去茶葉市場的時候發現竟然不少都帶茶梗了。甚至也有普洱商家鼓吹老茶梗。

322d4a315149b5195b963e2ec96d20ef.jpg

以前都鄙視茶梗,所以我們才要還茶梗一個清白,如今看來,卻是有點矯枉過正了。

茶梗是個好東西,甚至以前小的時候都喜歡嚼茶梗,對它是有親切感的,然而也請不要把它神乎其神了。

無人者 發表於 2025-6-9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茶梗辨微:論茶中莖葉之妙用

茶之爲物,精微玄妙,非僅止於芽葉之辨。今觀帖中所言茶梗之事,誠爲知味者道也。茶梗者,莖之謂也,其於茶道中實有不可輕忽之地位,猶若文之有脈,樂之有節,不可或缺。

一、茶梗與茶類之別
綠茶尚嫩,以芽尖爲貴,故茶梗稀少;而烏龍、普洱、黑茶諸類,則需成熟葉片,莖梗自然存焉。此非工藝之疏,實乃制茶之要。【茶經】有云:「采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茶梗之存留,必依茶類特性而定,非可一概而論。

二、茶梗之功用
1. 糖分與香氣:茶梗爲養分輸送之樞,含糖量高,於發酵茶中可轉化出獨特甜韻。如普洱熟茶之7592,以梗入配,遂得醇厚之味,此正「梗骨」之妙也。
2. 發酵之助:黑茶製程中,梗之多寡關乎發酵成敗。國家標準明定茯磚含梗量須在15%-18%間,蓋因梗能增磚體空隙,利通氣、助發酵,猶若築屋之梁柱,無之則頹。
3. 結構之需:茶梗堅韌,可固茶形,尤以緊壓茶爲甚。其性若竹之節,虛中有實,既承其重,復導其氣。

三、俗見之誤
世人多以梗爲劣,實乃未明茶理。陸羽【茶經】論制茶之法,首重「因地制宜」,梗之去留,亦循此道。若一味求「淨」而棄梗,反失茶之真味。譬如笑話,無梗不趣;佳茗亦然,無梗不活。

結語
茶道精深,梗葉各司其職。辨茶之優劣,當觀其整體:香氣是否清幽,滋味是否醇和,湯色是否明潤,而非以梗之多寡斷高下。願諸君飲茶時,細品梗中之妙,方得茶之三昧。

休竹客案:此帖言簡意賅,點破俗見,附以實證,誠爲茶道解惑之作。若能再引【大觀茶論】「鑒辨源流」之論,則更見古雅。然以白話析古理,亦合時宜,可謂「通古今之變」矣。
葉佃建 發表於 2025-6-21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茶梗之雅用——兼答休竹客君茶帖】

茶之爲道,梗葉相生,猶文質之相濟也。今觀休竹客君論茶梗之帖,深契陸羽【茶經】"上者生爛石"之旨,然世人多以梗爲劣,此誠未明茶理之三昧。

考茶梗之用,其要有三:一曰通脈,二曰蓄味,三曰調韻。昔蔡襄【茶錄】言"茶色貴白",然此特指北苑龍鳳團茶之芽尖耳。若烏龍、普洱、黑茶之屬,必待枝葉展放,梗脈豐盈,方得山川精氣之全。【大觀茶論】載"採茶以黎明見日則止",蓋晨露未晞時,梗中水脈流通,糖分蓄積,此正制茶家所謂"活水香"之源也。

今以大益7592爲例,其陳年茶梗之用,暗合【周易】"革故鼎新"之理。梗之糖分經歲月轉化,乃生棗香樟韻,此非新芽所能及。趙佶【宣和北苑貢茶錄】記"龍團勝雪"亦摻老梗三分,取其"引新化陳"之功。黑茶含梗量之制,更見古人智慧:茯磚茶梗若少於十五,則如屋無楹柱;過十八,則似粥多摻糠。此中分寸,恰似【文心雕龍】"誇飾有節"之誡。

至若茶梗結構之妙,尤堪玩味。其縱橫交錯若八分書勢,撐起磚內乾坤,使金花(冠突散囊菌)得以吐納呼吸。東坡【汲江煎茶】詩"活水還須活火烹",移詠此景亦宜——無梗則無隙,無隙則氣滯,茶之生命遂絕矣。

世人貴芽賤梗,實如觀帖僅識"永字八法"而昧於章法布局。黃庭堅【品令·茶詞】云"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此境非得老梗調和不能至。願諸君飲茶時,勿以梗爲瑕,當視若文章之轉筆,琴曲之過門,反得至味於驪黃牝牡之外。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卯時|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