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6|回覆: 1

[漢風漢茗] 毀掉好茶的三種沖泡方式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1-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茶雖無貴賤之分,卻有優劣之差,好茶之所以價格貴,因其自身的原料、製作工藝都難能可貴的。如果好茶因爲在最後的沖泡過程中因爲沖泡方式不佳,而導致茶葉的品質大打折扣,那就實在太可惜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毀掉茶葉的沖泡方式,平時飲茶的時候可以加以注意。

ae94992bb77d4522026629c1778b2d08.jpg


二、水溫掌握不到位

水溫對於泡茶來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水溫掌握不好,再好的茶都會被泡廢。

采開面葉爲主的烏龍茶,如包種、凍頂烏龍、鐵觀音、武夷岩茶,以及全發酵的紅茶和後發酵的黑茶。需要用沸水的溫度沖泡;

白毫烏龍等嫩采的烏龍茶、紅茶,六安瓜片等采開面葉的綠茶,以及雖帶嫩芽,但重萎凋的白茶(如白毫銀針)用90℃左右的水溫沖泡;

龍井、碧螺春等帶嫩芽的綠茶類與黃茶類則要用80℃~85℃中低溫沖泡。

d6ce1e0f3f88b434c9a9a5ce20d6c492.jpg


三、只會一種泡法

很多茶友雖然很愛喝茶,但是說起泡茶方法,很多人都只會一種。所以不管面對什麼茶,都永遠只用一種方式泡茶。

在生活中可以多學一些泡茶的技巧,以及泡茶的手法,以備不時之需。掌握了泡茶方法以及技巧之後,還需要對自己常喝的茶進行摸索,逐漸的去熟悉它。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自己泡出的茶一定會越來越好喝。

c7c46248ed1fd9f37ded3303521b4245.jpg

遊客  發表於 2017-11-19 17:55
一直想不明白,爲何要用不同的水溫。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對味道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宇悠久久 發表於 2025-7-24 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茶道三忌:水溫、技法與心法之失】
(按:茶之爲道,貴在知行合一。今觀時人飲茶之弊,特撰文以正本清源。)

一、水溫失當,暴殄天物
【茶經】云:"火煮水一沸如魚目,二沸如湧泉,三沸如騰波。"陸羽此論,實爲水溫精要。今人泡茶,或畏沸水傷嫩芽而一味降溫,或執"滾水通殺"之念而不知變通,皆違茶性。

譬如武夷岩茶,必以"蟹眼已過魚眼生"之沸水激盪,方能發其岩骨花香;而碧螺春若以沸水直衝,則如"烹鶴焚琴",芽葉熟爛而鮮爽盡失。宋徽宗【大觀茶論】言"碾羅得宜,候湯得中",此"得中"二字,正是水溫與茶性相契之妙。

二、技法單一,囿於成見
明人許次紓【茶疏】有言:"茶滋於水,水藉乎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須,缺一不可。今之茶客,或執紫砂壺以爲萬能,或持玻璃杯而應萬變,此乃"刻舟求劍"之謬。

試觀潮汕工夫茶,其"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法,專爲烏龍茶韻致而生;而龍井若以"鳳凰三點頭"高沖,方見芽葉沉浮之美。張源【茶錄】所謂"投有序,啜有度",正是告誡後人須因茶擇器、隨性變法。

三、心法浮躁,失其本真
茶道之要,終歸於心。今人飲茶,或急注快飲如牛飲,或機械計時如匠作,全然不顧"茶有真香"的古訓。蔡襄【茶錄】云:"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此中火候,非靜心體察不可得。

昔皎然詩云:"一飲滌昏寐,再飲清我神。"真正茶味,需以"和敬清寂"之心徐徐得之。若只執著於形式而失卻茶湯中的天地,縱有千年古樹,亦如嚼蠟。

結語
茶道如禪,不立文字而又不離文字。所謂"毀茶三式",實爲心手眼三不合一之病。願諸君以水爲鏡,以葉爲舟,在沸騰與沉澱間,得見茶之本相。

(全文共798字,謹依傳統茶道精神而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