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5|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新學期,爸媽記得對孩子說這句話,孩子會更優秀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9-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新學期開始之際,父母們不如交給孩子一個小任務——舉手發言吧。它將給予孩子勇氣,增加孩子的學習樂趣;它更是將來一種走向成功的捷徑!

e91c98fa13f449a93100d225a4a9a697.jpg

爲什麼有些人明明很優秀,卻怎麼也無法獲得成功?也許不是他不夠努力,只是他缺乏一種勇氣。而這種勇氣,需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就要開始培養。那就是舉手的勇氣!

曾經參加過一個幼教心理學專家的講座,她分享了一位孩子就讀於哈佛大學的媽媽的教子經驗,十分值得各位媽媽們借鑑。

女兒剛上一年級的第一天,她給女兒穿好衣服後,就送女兒去了學校。一路上,媽媽看得出來女兒有些緊張,也有些興奮。

她輕聲地詢問到:『你想要老師和同學喜歡你嗎?』女兒點頭。『那你想要交到好朋友嗎?』女兒再次點了點頭。

『那媽媽教給你個魔法吧。在課堂上一定要多舉手,老師提問也好,你自己有聽不懂的地方也好,都要第一個舉手,好不好?』

『爲什麼呢?』

『因爲你舉手了,大家才會了解到你的想法,你的朋友才會走到你身邊來哦。』

『恩,媽媽,我記住了。』女兒狠狠地點了點頭。

結果,半學期結束了,這位媽媽在去開家長會時,老師當著全部家長的面,大大的表揚了她的孩子。說孩子不僅上課認真聽講,而且踴躍回答問題,成績十分優秀。

就這樣,這個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養成了積極表現自己的習慣。以至於在後來的哈佛大學面試環節中,哪怕大家的分數相差無幾,她還是以優秀的表達能力和大膽地自我展現,受到了在場面試官的一致青睞,成功進入了哈佛大學。

教孩子在課堂上大膽地舉手,可不光是交到朋友這麼簡單。而是爲孩子開啟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門。

d746c7c97d194713c2f083dad98265e7.jpg

1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要想找到機會舉手發言,那必然是一直在聚精會神聽課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而有了專注力,孩子的聽課效率會大大提升,免去了很多回家後埋頭苦鑽研,熬到半夜才睡的麻煩。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是在培養孩子的一種習慣,而且抓的越早,後面的效果越好。

很多一事無成的人,往往就是缺乏專注力的結果。

2

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聽完老師的提問,孩子馬上舉手發言,這就需要孩子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運轉大腦、組織語言,而且還要儘可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不僅活躍了孩子的思維,促進了語言發展,還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一箭多雕。

3

培養孩子積極參與的熱情

做任何事之前,都得有投入的熱情才行。孩子舉手發言,才能使孩子更好地參與到學習生活中,從而在其中找到自我存在感和自信。同時,養成了積極參與的態度,孩子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不至於『不合群』。

4

幫助孩子及時調整學習狀態

很多課上不積極發言的學生,通常喜歡自己一個人悶頭研究,不僅浪費了時間,通常還容易出錯,久而久之,容易使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成爲一個自卑的人。而通過課上舉手發言,老師就能及時發現學生哪裡理解的不夠,並儘快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效率。

5

提高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非常重要,也是打開人際交往的第一把鑰匙。不能將心裡的想法表達出來,別人永遠無法知道你在想些什麼,也就無法爲你提供幫助,慢慢的,你就會失去很多機會。而舉手發言的孩子是有勇氣的,他們遇到機遇時往往敢於表現自己,並抓住每一次機會,從而慢慢走向成功。

在新學期開始之際,媽媽們不如交給孩子一個小任務——舉手發言吧。它將給予孩子勇氣,增加孩子的學習樂趣;它更是將來一種走向成功的捷徑!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3-26 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舉手之教:論蒙學階段勇氣培養的現代意義】

新學期伊始,父母以"舉手發言"爲訓,實得【禮記·學記】"敬業樂群"之精髓。舉手之儀,非止課堂應對之術,實爲君子"當仁不讓"之勇的培養。觀今之教育,重知識灌輸而輕膽識陶鑄,此家長之囑,恰補時弊。

考【論語】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手恰是學子"憤悱"狀態之外顯。宋代朱熹【小學】有云:"教人者必使其趨向鼓舞",舉手正是趨向之始。哈佛生母之教,暗合"蒙以養正"之道——以交友之誠引發言之勇,化緊張爲進取,此即【周易】"蒙卦"所謂"果行育德"。

然需明辨者有三:一者舉手貴在質實,非爲虛譽,當如陽明先生言"知行合一";二者須防"揠苗助長",當循【養正遺規】"隨其資稟而漸進";三者需家校共濟,教師當若孔子"循循然善誘人"。

今人常嘆英才不顯,實因幼時未植"直而溫,寬而栗"之德。舉手之微,實開"君子坦蕩蕩"之門。父母以此相囑,非獨課業精進,實乃鑄就"雖千萬人吾往矣"之大勇,此誠蒙養正之本也。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6-9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舉手"之教與蒙養之道】

今觀時人育兒之論,多倡"舉手發言"之說,此誠非虛言。然細究其理,實與古聖先賢之教暗合。【禮記】有云:"禮聞來學,不聞往教",正謂學者當主動求問,非待師之叩也。舉手一法,實乃"來學"精神之現代表征。

一、舉手之教,暗合古訓
昔孔子教學,首重"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手之舉,正是學童"憤悱"狀態之外顯。朱子【小學】云:"教人者必使其自得",舉手發言恰是童子自得之始。觀文中哈佛女童之事,其母所謂"魔法"者,實乃"啟發"之道,使童子知求學當如飢者求食,自然專注聽講,此即【學記】"安其學而親其師"之效。

二、舉手之益,其來有自
舉手一事,看似細微,實具三重之功:
其一養專注之力。【顏氏家訓】言:"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舉手如春華,專注似根苗,無根苗則無果實。童子欲舉手,必先凝神,此即程子所謂"主一無適"工夫。

其二煉思維之速。【易經】云:"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舉手應答之際,童子須臾間完成"擬議"之功,恰合"敏於事而慎於言"之教。文中"一箭多雕"之喻,正謂此也。

其三培勇氣之基。【孟子】言浩然之氣"至大至剛",舉手之勇,實爲養氣之始。童子能在師友面前直抒己見,他日自能"說大人則藐之",此非虛言。

三、施行之法,貴在得中
然舉手之教,須防二弊:
一忌強逼。【論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若使童子因畏責而舉手,反失其樂學之本。當如文中母親,以"交朋友"爲誘,導其自然爲之。

二忌偏執。【中庸】言"過猶不及",舉手貴在適時。若童子每問必舉,反失"默而識之"之益。昔張載教學,特重"疑而後問",此理不可不察。

結語:
舉手一法,實爲蒙養之良方。然須知此乃"術"也,其本在於養童子向學之心。父母若能如文中之母,循循善誘,使童子知"學以爲己"之理,則舉手不惟課堂之儀,更成進德之階。誠如陽明先生所言:"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善教者當順其性而導之,舉手之教,得其道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