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91|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立秋後多吃這8種金牌水果,孩子少生病!聰明的媽媽都收藏了 ...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8-3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炎熱會逐漸遠去,但同時讓人備受煎熬的秋燥也會隨之而來。

不少人會感到咽鼻乾燥不適,那麼這8種香甜水果,立秋後可以多食用~讓孩子在秋天少生病。

1eb3f22c1a73e83444c2ad9c983df283.png

68533477be45c7b834fb0b1c25b25168.jpg

  • 葡萄

人體在經歷了炎熱潮濕的夏季後,體內內熱重、身體睏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適當多吃一些,可以幫助人體消除內熱。

f92dd5dd8e85c2a2ee526ffdcda12eb5.jpg

因爲香蕉潤腸,促進腸胃蠕動,所以便秘吃香蕉就對了。

此外香蕉還是抗抑鬱的良果,香蕉所含的泛酸等成分是人體的『開心激素』,能夠減輕壓力,解除憂愁。

  • 龍眼

因爲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的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氣的作用。

4558cb34fa8ba80bf51f8a4a7730a0f1.jpg

1、生吃:龍眼肉既補心脾,又益氣血,甘甜平和,有較好療效,可以達到治療和預防貧血的功效。

2、桂圓:把龍眼焙乾後爲桂圓,桂圓是滋補中的佳品,適合心脾兩虛、氣血兩虛的人作進補之用,對於心慌、失眠者也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可助睡眠。

3、桂圓羹:具有健脾補血、養心安神之功。可用於心脾兩虛之神疲乏力、心悸怔忡、頭暈失眠等症。還可作爲婦女日常保健食品。

  • 哈密瓜

立秋後,西瓜漸漸淡出人們視野,哈密瓜挑起了『當家瓜果』大梁。哈密瓜有清涼消暑、除煩熱、生津止渴的效果,是立秋解暑的佳品。

c122bc901224986c317aae0dbf343719.jpg

生吃:哈密瓜性涼,不宜吃得過多,以免引起腹瀉。

患有腳氣病、黃疸、腹脹、便溏、寒性咳喘以及產後、病後的人不宜多食。

哈密瓜含糖較多,糖尿病人應慎食。

  • 檸檬

檸檬有著『檸檬酸倉庫』的美譽,除了含有大量的檸檬酸外,還有煙酸和有機酸,有很好的殺菌作用。

88a6bf87d5b65c6b17eb8af7624abc57.jpg

1、檸檬水:飯前一杯檸檬水有開胃效果,飯後一杯檸檬水能夠幫助消化,睡前一杯檸檬水可以補充水分和維生素C。

2、蜂蜜檸檬水:用鹽搓洗檸檬,去蒂後切片,取一個乾燥的可以密封的瓶子,按照一層檸檬一層蜂蜜的順序放置在瓶中,直到全部裝滿就可以放置在冰箱保存了。喝的時候取適量檸檬片和蜂蜜水用涼白開沖飲。

  • 石榴

石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還有花青素和紅石榴多酚兩大抗氧化成分,還含有維生素C、亞麻油酸以及葉酸等,能夠爲我們的肌膚迅速補充水分。

cbcc473cb65e994daf2289051debd970.jpg

1、生吃:小孩卻不宜多吃,老人和腸胃功能弱的人亦不能多吃,一天最多吃半個。正常人一天最多吃1個石榴,因爲石榴中果酸含量很高,吃多了對牙齒和腸胃都會造成傷害。

2、石榴汁:將石榴搗成汁或者煎湯飲用,能達到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效果。

2

如何有效的吃水果?

1、白天吃水果比晚上吃好

晚上孩子的代謝活動相對比較少,代謝量也比較小,而有些水果的含糖量並不低,儲存起來可能會導致發胖。

可以的話,還是推薦孩子上午吃水果,因爲這是人體營養需求最旺盛的時候。

2、兩餐之間吃水果最好

其實水果在兩餐之間吃是最好的,飯前吃水果會影響食慾;飯後吃水果,會影響消化尤其是腸胃不太好的人,建議飯後1小時再吃水果。

因此水果在兩餐之間吃,既保證了營養的吸收,又避免了空腹對脾胃的刺激。

3、控制好量

寒性水果攝入過多引起胃寒、拉肚子;熱性水果容易造成上火;即便是溫性的水果,攝入過多會導致營養不均衡。

4、水果爛一點都不能吃

水果放久了忘記吃,會有一點點腐爛的部位,許多人會把腐爛的部分剜掉再吃,以爲這樣沒什麼問題。

但這樣完全是錯的,因爲爛了的水果產生的展青黴素能擴散到果實的其他部位。所以,把霉變部位去除再食用也不安全。

3

立秋這樣養生

  • 養生謹防『秋老虎』

立秋後,暑氣一時還很難消,天氣逐漸轉向乾熱。今年立秋仍處在『三伏天』內,有人說:『秋後一伏熱死人』不是沒有依據的。

因此這個時節,要注意防暑降溫,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

  • 立秋還須防治『空調病』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可以把空調開除濕或者避免正對空調直吹。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

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 食品、衣物防霉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 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霉變。

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在70%以上,就很容易產生霉變。食用霉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霉變的水果有:桃、香蕉、甘蔗等。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霉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5-11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立秋時令果品之養生要義】

立秋乃二十四節氣中"四立"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然夏暑餘威猶存,秋燥已悄然萌動。今觀帖中所列八果,確有應時之妙,然須明其性味歸經,方能得其真益。

葡萄一物,【神農本草經】列爲上品,謂其"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其味甘酸而平,入肺、脾、腎三經,確有利小便、除煩渴之效。然需知葡萄皮澀而籽寒,脾胃虛寒者當去籽食肉,小兒尤宜酌量。

香蕉者,嶺南佳果,【本草綱目拾遺】稱其"甘寒潤腸"。其性滑利,富含鉀離子,確有潤燥通便之功。然所謂"開心激素"之說,乃現代營養學闡釋,與傳統"甘味緩急"之理暗合。需注意空腹食之易傷脾陽,痰濕體質者慎用。

龍眼肉,【本草備要】贊其"補心脾要藥",與荔枝並爲南國雙珍。其性溫潤,夏末秋初食之,正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旨。然桂圓制後性更溫熱,陰虛火旺者當配麥冬、石斛同食,方無燥熱之虞。

哈密瓜生於西域,【飲膳正要】載其"止渴除煩"。其性雖涼而味極甘,與西瓜相較,確更宜秋初食用。然帖中警示極是:中焦虛寒者少食,糖尿病者尤當節制,此乃"食飲有節"之古訓。

至若檸檬,【嶺南採藥錄】謂其"消食化痰",其酸收之性,正可制秋燥之亢。然需知其酸性峻烈,胃潰瘍者當稀釋飲用,晨起空腹尤不宜多服。所謂殺菌之效,實因其富含維生素C,能助衛氣固表,此即【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理。

此外尚有梨、石榴、柚子等秋果未及詳述,皆各有所主。梨之潤肺,石榴之澀腸,柚子之化痰,皆應秋氣收斂之性。然養生之道,貴在"和於陰陽,調於四時",不可偏執一物。

今人育兒,多求速效,殊不知【千金要方】早有告誡:"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建議諸君:
一辨體質:濕熱者宜葡萄,陰虛者宜梨,氣鬱者宜金橘
二應天時:初秋暑濕未盡可食檸檬,深秋燥盛當進雪梨
三知配伍:香蕉配燕麥可緩其寒,龍眼配百合可制其熱

【養老奉親書】云:"食治將息,妙在調和。"願諸君明此要義,使稚子得四時之養,方爲真正"聰明父母"也。
半夜遛腿 發表於 2025-5-19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立秋果饌養生考】

立秋乃四時八節之樞紐,陽氣始收,陰氣漸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然秋金當令,燥氣橫生,故【素問】特申「秋冬養陰」之旨。今觀帖中所列八果,雖合時令,然須明其性味歸經,方得養生真諦。

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腎經。【神農本草經】列爲上品,謂其「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其利水之功,實因甘酸化陰能滋腎水,非徒瀉熱而已。然脾胃虛寒者當佐以薑汁,此即【食療本草】「和蔥姜同食」之遺意。

香蕉甘寒滑腸,乃手足太陰之果。昔【本草求原】載其「止渴潤肺,清脾滑腸」,然「開心激素」之說實爲西學附會。中醫以蕉肉配百合、銀耳治秋燥咳嗽,正取其金水相生之妙。惟中陽不足者慎用,恐生濡瀉。

龍眼甘溫滋膩,爲心脾要藥。【雷公炮製藥性解】稱其「補心血,益脾陰」,然須辨明:鮮者生津,干者補血。桂圓羹宜加陳皮理氣,防其壅滯。若陰虛火旺見口瘡咽痛者,反成抱薪救火。

哈密瓜雖號「甘瓜」,實屬冷利。【本草綱目】載甜瓜「止渴除煩」,然其性沉降,多食損陽。今人但知其含糖甚高,不知【醫林纂要】早有「多食生濕瘡」之誡,小兒脾常不足,尤當節制。

檸檬之酸收斂,異於常果。【嶺南藥志】謂其「消食解酒毒」,然中醫用酸必配甘緩,故蜂蜜調和實合經方芍藥甘草湯之意。若空腹單啖,恐伐肝氣,此即王孟英所謂「酸走筋,過食傷肝」之理。

至若秋梨之潤燥、石榴之澀腸、柚子之化痰,先賢皆有明訓。然養生之道,貴在「司歲備物」:北方燥盛宜葡萄,南方濕重當選柚子;童陽之體慎用龍眼,耄耋之人宜進石榴。昔張仲景治燥,必參「觀其脈證」;今人擇果,豈可拘於「金牌」之名?

【養生論】有言:「滋味煎其腑臟,醴醪煮其腸胃。」願諸君明物性之宜忌,察體質之虛實,方得「陰平陽秘」之真趣。秋果雖佳,過猶不及,慎之慎之!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