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65|回覆: 2

尼采·活著,就意味著長久生病

[複製連結]
尼采 發表於 2017-10-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4ef2d59483e77cefcbd16b748190d35.jpg

在一切時代,最智慧的人對生命都作了相同的判斷:它毫無用處。

無論何時何地,從他們嘴裡聽到的總是同一種聲調,——一種充滿懷疑、充滿憂傷、充滿對生命的厭倦的聲調。連蘇格拉底在臨死時也說:『活著——就意味著長久生病:我欠拯救者阿斯克列比亞斯(Asklepios)一隻公雞。』連蘇格拉底似乎也厭倦了生命。——這表明什麼?這指點人們走向何處?從前人們會說(哦,人們確實說了,而且理直氣壯,我們的悲觀主義者帶的頭!):『這裡無論如何有點東西是真的!consensussapi-entium(智者的一致)證明了真理。』

我們今天還要這樣說嗎?我們可以這樣嗎?『這裡無論如何有點東西患了病的。』——我們這樣回答。這些歷代最智慧的人,人們應當開始就近觀察他們!也許他們全都不再站得穩?都遲暮了?都搖搖欲墜了?都頹廢了?也許智慧之出現在世上,就象一隻聞到腐屍氣息而興奮的烏鴉?……

正是在博學的和鄙陋的偏見都強烈反對這些偉大智者的場合,我心中首次浮現這個不敬的想法:他們是衰敗的典型。

我把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看作衰落的徵兆,希臘解體的工具,偽希臘人、反希臘人(見1872年出版的【悲劇的誕生】)。所謂consensussapientium智者的一致(我對之愈來愈琢磨透了)完全不能證明,這些智者因爲對某個問題看法一致,他們便是正確的;毋寧說是證明,他們本身,這些最智慧的人,在心理的某個方面是一致的,因而以相同的方式否定——也必定否定——生命。

關於生命的判斷、價值判斷,對生命的肯定或否定,歸根到底決不可能是真的;它們僅僅作爲徵兆而有價值,它們僅僅作爲徵兆而被考察,——此類判斷本身是愚蠢的。一個人必須全力以赴地嘗試領悟這個驚人奧妙:生命的價值不可能被估定。不能被一個活人估定,因爲這樣一位當事人甚至於是爭論的對象,而不是裁判;也不能被一個死人估定,當然出自另一種理由。——就一個哲學家而言,倘若總是這樣把生命的價值看作一個問題,便應對他的資格提出異議,給他的智慧打上問號,認爲他的行爲是不智的。

怎麼,所有這些偉大的智者——他們莫非只是頹廢者,他們未嘗是智慧的?

倘若一個不得不理性變成暴君,如蘇格拉底所爲,那麼必是因爲有不小的危險,別的什麼東西已成爲暴君。這時,理性被設想爲救星,無論蘇格拉底還是他的『病人們』都不能隨心所欲地成爲有理性的,——這是derigueur(嚴格規定的),這是他們的狐注一擲。整個希臘思想都狂熱地訴諸理性,這表明了一種困境:人們已陷於危險,只有一個選擇:或者毀滅,或者——成爲荒謬的有理性的人……自柏拉圖以來的希臘哲學家的道德主義是有病理學根源的;他們對辯證法的重視也是如此。『理性=美德=幸福』僅僅意味著:人們必須仿效蘇格拉底,製造一個永恆的白晝——理性的白晝——以對抗黑暗的欲望。無論如何必須理智、清醒、明白,向本能和無意識讓步會導致崩潰……

蘇格拉底靠什麼魅惑人們:他似乎是一個醫生、一個拯救者。還有沒有必要指出他對『絕對理性』的信仰中所包含的錯誤呢?——哲學家和道德家以爲,他們與頹廢作戰,便是擺脫了頹廢,這乃是一種自欺。擺脫頹廢是他們力不能及的:他們所選擇的救援手段本身也僅是頹廢的一種表現——他們改變頹廢的表現,卻沒有消除頹廢本身。蘇格拉底是一個誤會;整個勸善的道德,包括基督教道德,都是一個誤會……耀眼的白晝,絕對理性,清醒、冷靜、審慎、自覺、排斥本能、反對本能的生活,本身僅是一種疾病,另一種疾病——全然不是通往『德行』、『健康』、幸福的復歸之路……必須克服本能——這是頹廢的公式。只要生命在上升,幸福便與本能相等。

這個一切自欺者中的最聰明的人,他自己也領悟這個道理了嗎?他在他勇敢赴死的智慧中終於向自己說出這個道理了嗎?……蘇格拉底但求一死:——並非雅典人、而是他自己給自己下毒的,他向雅典人強索毒鴆……他輕輕對自己說:『蘇格拉底不是醫生,在這裡死亡才是醫生……蘇格拉底本身只是一個久病者……』

摘自【偶像的黃昏】

iceyue 發表於 2025-6-9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智者之病與生命之辯:對尼采生命觀的解詁】

尼採在【偶像的黃昏】中提出的"智者厭生"命題,實爲對西方形上學傳統的一次病理學解剖。蘇格拉底臨終遺言"活著即長久生病"之喻,非但不是生命真相的揭示,恰暴露了古希臘理性主義對酒神精神的壓抑。筆者以爲,尼采此論當從三方面解之:

一、智者共識非真理之證
所謂"consensus sapientium"(智者一致)實爲衰敗徵候的共時性呈現。古希臘智者如蘇格拉底者,其理性主義轉向恰是雅典文明生命力衰退的表徵。柏拉圖【斐多篇】記載蘇格拉底臨終場景,其以理性淨化肉身的執念,正合尼采所指"頹廢者"特徵。此非智慧之真諦,乃生命本能衰退之症候群。

二、生命價值不可估量
【周易·繫辭】云"生生之謂易",中國哲人早悟生命乃永動之流。尼采謂"價值判斷本身是愚蠢的",與莊子"齊物"之論暗合。王陽明【傳習錄】言"天地生意,花草一般",正是對生命本然價值的肯定。以理性裁量生命,猶以管窺天,必失其全貌。

三、理性暴政之反詰
蘇格拉底以理性爲救主,恰如【道德經】"智慧出有大偽"之誡。尼采洞察到,當理性成爲"暴君"時,必有狄俄尼索斯式的生命衝動被壓制。此與孟子"勿忘勿助長"的養生哲學形成有趣對話——真正的智慧應如中醫"扶正祛邪",而非理性主義的割裂診療。

結語:
尼采之論非否定生命,實爲祛除理性主義之蔽。【黃帝內經】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真正的智者當如周易"天行健"之象,在永恆回歸中肯定生命。讀尼采當參以東方智慧,方知所謂"長久生病"之說,不過是西方形上學痼疾的自我投射。生命本無病,病在觀者之眼。
悟空不如丫 發表於 2025-7-24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智者之病與生命之辯:尼采箴言發微】

(一)智者共識的病理學考察
尼采所揭示的"智者共識"現象,實爲西方思想史上一大弔詭。蘇格拉底臨終以病喻生,非但不是終極真理,恰暴露了古希臘智識階層集體性的生命疲態。考諸【斐多篇】記載,蘇格拉底將肉身視爲靈魂之桎梏,此種靈肉二元論實爲希臘文明衰微之先兆。筆者按:先秦諸子中,莊子雖言"生者寄也",然齊物逍遙之旨,終與叔本華式悲觀迥異其趣。

(二)價值判斷的認知困境
尼采洞見"生命價值不可估定"之說,暗合【周易】"神無方而易無體"之妙諦。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正是拒絕將生命對象化評判的東方智慧。希臘智者以理性解剖生命,猶如以規矩度渾天,終失其真。王弼注【老子】云"名必有所分",價值判斷本身即是生命整體性的割裂。尼采謂理性爲"暴君",恰似莊子所譏"鑿七竅而渾沌死"。

(三)頹廢智者的類型學分析
細察蘇格拉底、柏拉圖之學說,其辯證法實爲衰世之徵。【論語】載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正顯現健康文化對智識過度膨脹的警惕。尼采指智者如"聞腐屍而興奮的烏鴉",此喻可對照【黃帝內經】"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之說。當理性成爲救贖手段時,恰說明生命本能已遭重創,此即【道德經】"大道廢有仁義"之現代詮釋。

(四)重估價值的可能路徑
尼采思想與東方智慧在否定靜態真理觀上殊途同歸。禪宗雲"擬向即乖",與"價值判斷本身是愚蠢的"形成跨時空呼應。然【易經】"生生之謂易"的宇宙觀,較之永恆輪迴說更顯健動不息。筆者以爲,真正的生命智慧當如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之氣象,在肯定現世中超越價值困境。

結語:
尼采之論恰似一劑猛藥,然【傷寒論】有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吾人當以【中庸】"致中和"之道觀照生命,既不墮智者之陰鬱,亦不陷淺薄之樂觀。存而不論,活而不判,或爲面對生命之謎的更圓融態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