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9|回覆: 2

[儒家學說] 【論語譯解】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

[複製連結]
安魯東 發表於 2017-10-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白話試譯:

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小人則與此相反。』

疏解:

本章所謂的成人之美,可區分出多種類型。例如:德性之美,才藝之美,事業之美、家庭之美,利益之美等。

而且,這個所謂的美,是指合乎道義的美事——它有益於個人,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群體的。假如某人之美事,只美他個人,而損他人、害群體,那麼君子豈能助之?

一般情況下,人皆想自美,可是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有時難免需要他人配合幫助。在這種情況下,君子會選擇積極成人之美。當然,也可能選擇消極地漠然旁觀。

君子要成人之美,需要過兩關,一是仁愛關,二是不嫉關。君子如果不能愛某人,或對其有嫉妒之心,不可能做到合乎時宜地去助他,以成其之美。

小人,由於缺乏仁愛之心,且嫉賢樂禍,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德性高、才藝精、事業大、家庭好。所以,總是千方百計破壞別人的美事,促使別人倒霉;或者引誘、慫恿他人作壞事,成人之惡。

古人多從只從德性的角度,解本章語錄,例劉寶楠在【論語正義】中,引【大戴禮.曾子立事篇】云:『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己能,亦樂人之能也。君子不說(悅)人之過,成人之美。』

熊此方 發表於 2025-4-3 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十二章第十六節義理髮微

孔子此章以"成美"與"成惡"爲判,剖判君子小人之別,其義理可作三層觀:

一、成德之本體論
"成人之美"非止助人完成具體事務,實乃德性本體之自然發用。朱子【集注】謂"君子之心公而恕",此"公恕"二字最得精要。君子以天地生生之德爲心,見他人善端萌櫱,便如己善般護持培育。程頤言"仁者以天地萬物爲一體",正此之謂。小人則因私慾障蔽,本體昏昧,故"反是"。

二、實踐工夫論
成美須經三重工夫:
1. 明辨工夫。須如王陽明所言"致良知"以判美惡,非謂凡"美"皆當助。若助桀爲虐,雖當事人以爲美,實則大惡。故孔子特標"不成人之惡"。
2. 克己工夫。劉寶楠引曾子"己善亦樂人之善",此樂字最吃緊。常人見他人之美,易生比較心、嫉妒心,須如顏回"不遷怒,不貳過"般克治私意。
3. 權變工夫。【周易】貴"時中",成美亦當審時度勢。子路救溺受牛,孔子許之;子貢贖人不受金,孔子非之,正顯權變之智。

三、社會倫理維度
此章實開儒家"群己權界"論之先聲。個體之美的實現,必須置於"仁"的共同體中考量。戴震【孟子字義疏證】言"遂己之欲,亦遂人之欲",君子成美正是此理。而小人"成人之惡",恰如荀子所謂"狗彘之勇",徒逞私慾而壞群體倫理。

今人解此章,多囿於字面,未達深意。實則孔子在此建構了一種道德動力學:君子通過成就他人之美,使仁德在人際網絡中流動增殖;小人則製造道德熵增,使社會陷入"各美其美"的碎片化狀態。明乎此,方知儒家"成己成物"之學的現代意義。

(全文798字)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8 12:0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