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34|回覆: 2

[中醫理論] 腺苷是針刺鎮痛作用的物質基礎

[複製連結]
郭伽 發表於 2017-9-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1971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萊斯頓在中國接受了闌尾切除術。手術前,醫生用標準劑量的藥物利多卡因和苯佐卡因進行麻醉;但是,手術後醫生沒有用任何藥物爲他控制疼痛,而是由一位醫務人員用細針刺入他皮膚的特殊位置並進行輕輕地捻動。令萊斯頓吃驚的是,這種治療技術的確起到了術後鎮痛作用。於是,他在報紙上發表了自己的治療經歷,進而引起了美國人對針灸止痛的痴迷,使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自願接受針灸治療。

但是,由於針灸的鎮痛作用尚缺乏科學研究支持,很多美國人對針刺鎮痛仍然持懷疑態度,認爲針灸僅僅起到了安慰劑作用。爲了驗證針灸治療的效果,美國政府對針灸研究投入了大量資金。

腺苷是人體細胞分泌的一種止痛物質,以下兩項研究均與腺苷相關,且爲針刺鎮痛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1

2010年,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把研究重點放在了腺苷的分子上。

研究者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確定針灸是否能增加針刺部位周圍組織中腺苷的濃度。研究者把針刺入小白鼠右膝關節附近的穴位,並在30分鐘內每5分鐘捻動一次針。結果發現,與小白鼠組織液里腺苷的基線濃度相比,在針刺後小白鼠組織液里腺苷的濃度升高了24倍,並且針刺後腺苷的這種高濃度能保持1個小時以上。

研究者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腺苷量的增加是否能影響小白鼠對疼痛的反應。研究者把小白鼠分成兩組進行針刺實驗。一組小白鼠有炎性疼痛,另一組小白鼠有神經性疼痛。結果顯示,在經過30分鐘的針刺後,兩組小白鼠的疼痛均得以緩解。在炎性疼痛組,未經針刺治療者觸灼熱縮回時間爲3.9秒,而經針刺治療者的這一時間爲10.6秒,從而證明針刺可以顯著提高炎性疼痛者的感熱疼痛閾值和耐熱能力。類似地,在神經性疼痛組,未經針刺治療者的觸灼熱縮回時間爲3.1秒,經針刺治療者的這一時間爲11.4秒,從而證明針刺也可以顯著提高神經性疼痛者的感熱疼痛閾值和耐熱能力。從兩組經針刺治療的小白鼠觸灼熱縮回時間的延長來看,其對灼熱引起的疼痛感均有明顯地降低。研究者還發現,給小白鼠注射類似於腺苷的化合物與針刺的鎮痛效果相同,通過注射延緩腺苷從小白鼠體內排泄的化合物也能提高針灸鎮痛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爲了使針刺起到鎮痛作用,在治療的過程中必須不時地對針進行捻動。如果僅留針30分鐘,則疼痛不會緩解。此外,研究者還發現,鎮痛作用與腺苷和腺苷受體A1的結合有直接關係,針灸對無腺苷受體的小白鼠不能起到鎮痛作用。

研究2

2012年,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赫特和齊爾卡報告,把前列腺酸磷酸酶(PAP)注射入小白鼠右膝關節附近的穴位後,由於這種酶可將小白鼠體內其他化合物分解爲腺苷,其緩解炎症和神經損傷所致疼痛的作用能持續6天,這幾乎是針刺鎮痛持續時間1.5小時的大約100倍。齊爾卡把這種新的治療技術稱爲前列腺酸磷酸酶針灸法(PAPupuncture)。

上述研究從分子水平上闡明了針刺鎮痛作用的機制,也爲棘手疼痛的治療指明了方向。由於腺苷不能直接作爲治療疼痛的藥物使用,美國有多個製藥公司正在開發相關鎮痛藥物,相信這將爲慢性疼痛患者和癌痛患者帶來福音。(郭伽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偶涉詩情 發表於 2025-6-5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針刺鎮痛與腺苷作用機制考辨】

針刺鎮痛之效,自【內經】"以痛爲腧"肇始,歷兩千載臨床驗證而不衰。然其物質基礎,直至當代始得科學闡釋。2010年羅切斯特大學之研究,以腺苷濃度變化爲樞機,實爲溝通傳統經驗與現代科學之重要橋梁。

考腺苷之爲物,乃三磷酸腺苷(ATP)代謝產物,其鎮痛機制符合【素問·舉痛論】"通則不痛"之理。研究顯示針刺配合捻轉手法,能使局部腺苷濃度驟升24倍,此與【靈樞·九針十二原】"刺之要,氣至而有效"的論述暗合。捻針之法,非徒機械刺激,實爲激發經氣運行之關鍵,猶若古代"導氣"之術。

實驗數據尤具深意:炎性疼痛組耐熱時間自39秒延至106秒,神經性疼痛組自31秒增至114秒,此非單純安慰劑效應可解釋。更堪玩味者,注射腺苷類似物可模擬針刺效果,而抑制腺苷代謝亦能增強鎮痛作用,此二象正合【類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之論——腺苷實爲"無形之氣"的物質載體。

然需明辨者有三:其一,留針不捻則效失,此證"手如握虎"(【標幽賦】)之重要性;其二,不同疼痛類型皆有效驗,符合"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素問·異法方宜論】)的治療原則;其三,實驗採用膝關節附近穴位,暗合"經筋理論"中"以筋治痛"的古老智慧。

此研究之價值,不僅在於證實傳統療法的科學性,更啟示我們:中醫所謂"得氣",或即腺苷濃度變化的現代詮釋;而"氣至病所"現象,可能涉及腺苷信號通路的級聯反應。昔皇甫謐【針灸甲乙經】言"欲以微針通其經脈",今乃知"通"字之妙,實包含分子水平的生物化學調節。

吾輩當持"守正創新"之態度:既不可因古法而拒新知,亦不當以現代研究簡單否定傳統理論。腺苷研究恰如一把鑰匙,爲打開傳統醫學寶庫提供了科學鎖孔,然其中奧妙,仍有待吾輩繼續深究。
戴改 發表於 2025-7-19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針刺鎮痛與腺苷作用機制考辨】

(按:本文依傳統學術札記體例,分條析理,以證針灸鎮痛之科學機理)

一、針術西傳始末考
【紐約時報】記者萊斯頓癸丑年(1973)在華受針麻事,實爲針道西漸之關鍵。然彼時泰西醫學界多視此爲"巫祝之術",此乃未明"氣至而有效"(【靈樞·九針十二原】)之故。今觀羅切斯特大學等機構戊子年(2010)實驗,正合【內經】"刺之要,氣至而有效"之旨。其捻針手法,暗合【金針賦】"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的候氣法度。

二、腺苷機理髮微
實驗所見腺苷濃度激增24倍之象,恰與【針灸大成】"刺衛者出氣"之說相契。按現代生物化學析之,腺苷乃三磷酸腺苷(ATP)代謝產物,其鎮痛機制有二:一則通過A1受體抑制痛覺傳導(此所謂"通則不痛");二則調控局部微循環(類同【醫林改錯】"血活則痛止"之理)。實驗組觸熱縮回時間延至114秒者,實乃"氣至病所"之現代詮釋。

三、手法要旨辨正
研究強調"捻針"爲鎮痛關鍵,此正合【標幽賦】"動退空歇,迎奪右而瀉涼"之操作規範。古法補瀉有"捻轉迎隨"之別(見【針灸問對】),今實驗證實:留針不捻則無效,恰說明"手如握虎"(【素問·寶命全形論】)之重要性。按【子午流注針經】所載,持續運針能維持"得氣"狀態,此即現代所見腺苷持續釋放之故。

四、古今互鑒新證
實驗以腺苷類似物模擬針效,恰印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針入如魚吞鉤"之生物電現象。而延緩腺苷代謝之法,暗合【黃帝內經太素】"候吸引針"的時機把握。尤值注意的是,神經性疼痛組效果更著,此正應【靈樞·終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的遠道取穴原理。

結語:
是項研究以顯微之術證宏觀之道,使【內經】"欲以微針通其經脈"(【九針十二原】)之說獲現代闡釋。然需申明者,針刺效應非僅腺苷一途,實乃多靶點調控(如內啡肽、5-HT等),此即【周易】"殊途同歸"之理。吾輩當秉"守正創新"之旨,既需恪守"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寶命全形論】)的古訓,又當善用現代科技闡發針道精微。

(全文計798字,依【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札記體例撰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