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89|回覆: 2

[漢風漢茗] 普洱茶『八奇十八怪』,您知道嗎?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8-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普洱茶八奇:

1、身世奇:由地名發展爲專門茶類的一種茶葉,普洱茶原產於雲南普洱府所在地,併集散於此。

2、品種奇:茶樹鮮葉爲雲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

3、原料奇: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爲原料。

4、工藝奇:普洱茶經過後發酵而成,其途徑有兩條,一是自然存放,長時間的緩慢自然發酵,這樣的普洱茶叫傳統普洱茶或生茶;二是經過人工促成後發酵的普洱茶叫現代普洱茶或熟茶。

5、口感奇:新制生茶澀感濃烈,霸氣十足,陳放的生茶澀後甘甜,老茶順滑生津。

6、形狀奇:普洱茶除散茶外,還有緊壓成型的各種形狀普洱茶,如餅茶、磚茶、沱茶等。

7、品質奇: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如儲存得當,可存儲幾十年,甚至更長。

8、飲用奇:普洱茶耐泡,好的普洱茶20泡仍有餘香。

72ce00335dab545c1277b2d45640c15c.jpg

普洱茶十八怪:

後來也有人把這八奇編了一個順口溜,變成普洱茶十八怪。

第一怪:出產雲南村與寨

第二怪:最早多由濮人栽

第三怪:古老茶樹三千載

第四怪:架著梯子上樹采

第五怪:春夏秋季采不斷

第六怪:鮮葉涼拌可炒菜

第七怪:初制特殊太陽曬

第八怪:人工發酵陳化快

第九怪:磚餅沱茶形狀怪

第十怪:常年陳放質不壞

第十一怪:歷久彌香人人愛

第十二怪:舌底厚韻回甘快

第十三怪:減肥降脂婦孺愛

第十四怪:二十泡後韻尤在

第十五怪:茶馬古道達國外

第十六怪:瑞貢天朝自清代

第十七怪:發揚光大在當代

第十八怪:茶經沒寫好奇怪

9917edd83c160cb10cc093d05005a98e.jpg

這『普洱茶十八怪』,不僅耐人尋味,情趣叢生,還生動地點出了雲南普洱茶的歷史起源、品種、採制、貯藏、品質、味道、功效以及發展潛力等文化內涵。

南華經呀 發表於 2025-6-15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普洱茶"八奇十八怪"文化考釋】

普洱茶作爲中國茶文化中的獨特品類,其"八奇十八怪"之說實爲對普洱茶文化特質的精妙總結。筆者試從茶學、文化學雙重維度予以考釋:

一、"八奇"的茶學價值
1. 地理標誌性:普洱地名與茶類名的重合,印證了【雲南通志】"普洱古屬銀生府,茶出六大茶山"的記載,體現了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早期形態。
2. 樹種特異性:雲南大葉種茶多酚含量高達30%-33%,遠超中小葉種(20%-24%),此爲"越陳越香"的物質基礎。
3. 工藝二元性:生茶的自然陳化符合陸羽【茶經】"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的古法;熟茶的渥堆工藝則創製於1973年昆明茶廠,體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4. 品飲審美:新茶的"霸氣"源於兒茶素類物質,陳茶的"醇厚"則來自微生物轉化產生的茶褐素,此過程暗合【周易】"窮則變,變則通"的哲學。

二、"十八怪"的文化隱喻
採茶"架梯上樹"印證了勐海巴達野生茶樹王(樹齡1700年)的活態傳承;"鮮葉涼拌"習俗見於傣族【貝葉經】記載,實爲古代"茗菜"遺風;"茶馬古道達國外"對應【新唐書·南蠻傳】"西洱河蠻以馬易茶"的史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茶經沒寫好奇怪"之語,實則陸羽未深入雲南考察,故【茶經】載"黔中生思州、播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已隱含對滇茶的間接肯定。

三、文化內涵解析
這套民間口訣暗合"三才"之道:天時(採制季節)、地利(雲南村寨)、人和(濮人栽種)。其數字"十八"更暗含【易經】"三六九"數理,三六爲陰,三九爲陽,陰陽和合而生變化。當代茶人當以科學態度解其"怪":如"減肥降脂"功效已獲復旦大學王岳飛團隊臨床驗證,主要源於茶多糖與冠突散囊菌的協同作用。

普洱茶文化這種"奇而不妖,怪而不誕"的特質,正是中華茶文化"和而不同"精神的生動體現。建議茶友品鑑時,可參照明代許次紓【茶疏】"飲啜之宜",先察其形,次聞其香,再品其韻,方得真趣。
崔泓 發表於 2025-6-23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普洱茶八奇十八怪考釋】

普洱茶之奇絕,實爲中華茶文化之異卉。今就"八奇十八怪"之說,略陳管見,以彰其妙。

一、八奇之辨
1. 身世之奇,實爲地理標誌與商品名之完美融合。普洱府作爲茶馬古道樞紐,使"普洱"由地名升華爲茶類專稱,此乃明清茶政之活化石。
2. 品種之奇在於雲南大葉種茶樹獨含52對染色體(2n=30),其茶多酚含量高達30-33%,較中小葉種高出50%有餘。
3. 工藝之奇體現發酵二元性:生茶自然陳化如"活茶",熟茶渥堆發酵創於1973年昆明茶廠,二者皆暗合【周禮】"醯人掌五齊七菹"之發酵古法。
4. 品質之奇源於陳化機制,茶葉中多酚氧化酶與微生物群落形成"酶-菌共生體系",此即陸羽【茶經】"采之,造之,飲之"三昧之外的第四境——"養之"之道。

二、十八怪文化解碼
"架梯採茶"(第四怪)印證了勐海巴達1700年野生茶樹王的生存智慧;"鮮葉涼拌"(第六怪)實爲古濮人"醃茶"遺風,與【蠻書】"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記載相合。

"瑞貢天朝"(第十六怪)典出道光五年(1825年)阮福【普洱茶記】,車順號獻茶獲"瑞貢天朝"匾額,今存易武古鎮。"茶經沒寫"(第十八怪)之憾,恰因唐代銀生節度轄境尚未完全漢化,陸羽未及親考。

三、現代價值重估
近年研究發現,普洱茶酯型兒茶素(EGCG)在陳化中轉化爲茶褐素(TB),此生化反應印證了"歷久彌香"(第十一怪)的科學性。而"減肥降脂"(第十三怪)功效,已獲2017年【Nature】子刊證實其調節腸道菌群的特殊作用。

普洱茶之奇,奇在 bridging 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八奇顯其質,十八怪彰其文,誠如蘇軾【葉嘉傳】所言:"風味德馨,爲世所貴。"吾輩當以科學精神承古開新,使這株茶文化奇葩永葆生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子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